|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3-5 13: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1943 于 2012-3-8 13:37 编辑
一张历史“老照片”
以下是三十九年前的一篇作文。
那年的春季,学校正逢“改制”(春季开学改为秋季开学)。一届学生寒假毕业后,空闲出的老师都去参加进修。我利用这个时机,先到武汉市八医院做了一次痔疮手术,晚去了一个多月。出院后来到地区进修学校,正赶上写作文。对老师拟定的几个题目觉得实在无话可写,于是根据在医院里的所见所闻,自行命题写了一篇记叙文,算是完成了任务。没料到,随意写的这篇东东竟被老师称赞为“佳作”,被学友们争相传抄。
其实,这是一篇极为平白的文章。三十年前它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在那文字比较严肃的年代,透露出一丝朴素的清新。文中描写的全部是真人真事。
今天,我把它作为“老照片”展示出来,与同时代的人们重温已逝的熟悉往事,也让年轻的朋友们领略一下“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唐 师 傅
刚到住院部,正碰上那天做手术,我好奇地站在走廊里看着热闹。
手术进行得很快,每隔十五分钟左右就从手术室里走出一个病人。因为麻药的作用,刚动完手术的病人并不觉得疼,差不多都能自己行走。但还是有人关切地上前去搀扶——看样子,像是病人的家属。
“都是家属吧?”我问同病室的老肖。
“有家属,也有病人。这儿的传统,老病号照顾新病号,轻病号照顾重病号。”
“喔。”我把老肖的话装进了心里。
正在这时,隔壁病房的老刘走出了手术室,老肖赶忙迎上前去,我也跟了过去。
做完手术的病人一个个地走出手术室,又一个个地被搀扶回病房。我发现,有位身披皮大衣的老人,不停地搀扶着病人,嘴里念叨着:“走慢点,慢一点。步子不要迈大了。现在不疼,待会儿就疼啦。”我心里暗暗称赞,这个老同志可真热情!
这天的手术全部结束了,我回到房间里与老肖聊天。
不一会儿,推门进来一个人,是那位搀扶病人的老同志,冲着我问:“你是刚来的吧?”
“是的。”我答应着,移身让座。
“不坐。你中午在不在医院里吃饭?”
“吃。”
“买餐票了冒?”
“买了。”
“今天的饭,昨天定过了。你吃么事?把餐票交给我。”
我一面掏餐票,一面听着他的介绍:“腊肉炒菜苔,两角;菠菜,五分。要吃面有面条,荤面二两一角五分……”——这个老同志可真耐心。
老师傅接过我的餐票,点了点,握成一把,说了声“下午吃饭再找我”,转身走了出去。
“他姓什么?”我问老肖。
“姓唐。唐师傅,大组长。”
既然是师傅,大概是食堂的工作人员吧。——我心里琢磨着。在住院部,对医生、护士,大家都喊“医生”;对勤杂、炊事人员,大家都喊“师傅”。
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唐师傅转来了。这次,他在我的床沿坐下,先问了问我的病情,接着便介绍起住院部的情况来,对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讲得格外仔细。
我一边听,一边打量着他:瘦瘦的脸,一圈花白的络腮胡,额头和眼角有几道深深的皱纹,黝黑的皮肤上略微泛些红色,和蔼的眼神使人感到格外亲切。
听着唐师傅的介绍,我心里热乎乎的。未动过手术的人,最关心这些事情。——这个“大组长”服务可真周到。
午觉醒来,听见外面在喊,“灌开水!”我连忙起身,把同屋的几个水瓶一起提了出去。——上午,其他人就是这样做的。
走廊的那一头,女病房正在灌开水。提着茶桶倒水的,是戴眼镜姓罗的护士。主治大夫邱医生握着扁担,站在一旁。
与此同时,唐师傅正端着什么朝这边走来。走到近前,我看清了——蒸鸡蛋,是给刚动过手术的病人送去的。只见唐师傅先走进隔壁的七号病房,然后进了我们的房间。
我灌完开水,把水瓶提回病房,瞧见老肖正与唐师傅亲热地交谈着。不经意间听见了一句:“唐师傅,以后每天来换药,就到病房里坐坐。”我心里一惊:怎么,唐师傅也是病人?
唐师傅走后,我问老肖:“唐师傅也是住院的?”
“嗯,唐师傅明天出院。他是这儿资格最老的病人,大家都喊他‘院长’呢。”
“他是什么病?”
“瘘管。”
老肖接着介绍:“唐师傅是个三轮车工人,解放前就得了这个病,没法治。瘘管可深了!邱大夫说,他从来没有动过这么大的手术。第一次化了一个多小时,第二次用了整整一个上午。”
“现在好了吧?”我问。
“伤口差不多了。第二次动手术后,邱大夫几天几夜守在医院里,亲自照料。唐师傅住了四个多月,早就呆不住了。”
“喔,”我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唐师傅真好!”
第二天早饭后,唐师傅办完出院手术,挨着病房向病友们一一道别。医生、护士都出来送行,能走动的病人全都出来了。大伙儿拥着唐师傅,从楼上送到楼下,一直送到大门口,目送他渐渐远去。
这时,附近小学里的学生正在放声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教导永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听着悠美的童声合唱,望着眼前的情景,我心里翻腾着:唐师傅——雷锋!
写于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日
注:
瘘管是一种肛肠疾病。肛肠部位形成管道,称为瘘管,粪便终日顺着瘘管溢出体外,病人极其痛苦,唐师傅即患此病。
邱大夫,著名的肛肠疾病专家,那年六十高龄仍亲自做手术。邱大夫身体发胖,据说几年后因耐受不住“火炉”的酷热,驾鹤西去。邱夫人李医生,也是痔瘘科的医生。为我做手术的冷医生,是邱大夫的徒弟。
老肖,市-委机关的一名干部,原住在江汉路与花楼街交汇转角处的楼房里,我出院后曾去看望过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