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lx8008 于 2012-2-8 07:39 编辑
在中国地图上,2235平方公里的松滋仅占1/4300;在中国历史上,古老原始、悲情荒凉是松滋留给文人骚客的印象。“诗仙”、“酒仙”李白夜泊洞庭湖口,写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陆游《松滋小酌》“西游六千里,此地最凄凉。骚客久埋骨,巴歌犹断肠。风声撼云梦,雪意接潇湘。万古茫茫恨,悠然付一觞。”
如今,在松滋这块小小的土地上,白云边酒/香飘全国,飞利浦的灯光/映照世界,滨江花园/浓缩上海黄浦外滩的情韵,沙道观土鸡、碧涧绿茶、麻水豆皮、土家山歌、洈水山水林泉洞......向世人展示着金松滋的风采,勾勒出古乐乡人的幸福生活。
是谁改变了松滋?松滋是什么时候变换了模样?
数据年轮 述说着松滋巨变
1949年松滋县总人口490827人,城镇人口28958人,乡村人口461869人;国民生产总值2099万元,工业总产值140万元;财政收入184万元,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02人,小学在校学生2345人。
1978年松滋县总人口803234人,城镇人口71752人,乡村人口731482人;国民生产总值18516万元,工业总产值4695万元;财政收入1639万元,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5383人,小学在校学生134458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元。全县共有缝纫机1017架、自行车2894辆、手表5200只、收音机4892只。
2008年松滋市常住人口为84.5万人,城镇人口24.5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1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9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8194元。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83233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80362万元。全市在校学生总数92764人,其中小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分别为41373人、465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7.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全市教育总支出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3元;全部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34元。随着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73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1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62平方米。全市通车公路里程249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489公里。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19785户。
名词术语 描绘着时代变迁
历史悠久的松滋是一个农业大县,几千年来,先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风云激荡、改革开放30年来的腾飞巨变使松滋农民实现了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奢望的梦想。
“宽阔的水泥路,一色的小楼房,家家装上有线电视,户户用上自来水,座机手机任意打,每家都有银行卡”,这是对松滋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真实写照。60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高产农田、水库整险、人畜饮水、堤防加固、泵站改造、水土保持等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的持续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改写了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农村电网的改造,自来水网的铺设,有线电视的进村入户,座机、手机、摩托车的不断普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800公里通村水泥路的建成解决了农民的“行路难”。“一建三改”的新农村能源建设,猪、沼、果(渔)循环模式的实施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激励,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美化。19万农户中约有80%的住上了小楼房,圆了祖祖辈辈的梦想。
特别是2005年中央决定全国取消农业税、实行工业返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以后,不仅种田不完粮,种粮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连能繁母猪、水稻也上了保险。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全免,贫困学生有生活补助,看病难有医保,进城务工免费培训,打工遇难有维权站。
城镇生活的变化更是令人欣慰。国有企业民营化、股份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概念彻底改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昔日的“划子嘴”(松滋城关新江口旧称)依次出现了环城路、二环路、西环路;城区面积由不足两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人口由不足3万上升近30万人。公交车、的士车、私家车,以车代步;专卖店、连锁店、百货超市、美容店、歌舞厅、家俱城、电器城、步行街霓红灯闪烁,开业庆典、节日促销、新品上市特色活动令人眼花缭乱。
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不再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审美、情感元素,张扬着自我个性。衣饰出现了流行、时尚,中外品牌琳琅满目。住房分期付款,吉祥瑞园、文化博雅、浪漫云中、风水滨江任你选。生活习惯不再是单位、家庭两点一线。朋友聚会变得平常,餐馆饭庄农家乐、美容瘦身桑拿按摩、早晚锻炼跑步太极集体舞,生日周末今夜相约地中海、年假长假旅游休闲港澳台。
更有80后、90后,捧星追星甘当粉丝,发饰服饰尽模仿,伊妹儿、手机QQ,网上游戏、酷吧聊吧当街舞,虚拟社区开心农场穿越时空尽享网络时尚大胆做回我自己。
岁月留“金”镌刻着财政人的智慧与忠诚
60年风云激荡,带走的是贫穷与落后;60年岁月如歌,留下的是财富与文明。从1949年的184万元到2008年的4.75亿元,从建国之初的统收统支到改革开放后的分税制实施与完善,镌刻着多少财政人的智慧与忠诚。
60年来,松滋坚持发展生财,大手笔挥就豪迈篇章。从建国初期的大兴农业水利,全民上阵筑起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挽起洈水万顷碧波,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以全新的思路巩固了农业基础,使松滋在粮、棉、油、猪、果等生产方面在全国、全省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建国初期的手工业起步,到乡镇企业“四个轮子”一起转,从全国第一家私营企业党支部成立,到县域经济民营化,松滋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对外出让。从农民工自发闯荡东南沿海,到政府出面设立东莞、北京维权站,走出一条松滋打工经济之路,成就“松滋沼气工”湖北十大劳务品牌。从加大开放程度大胆引进飞利浦、望春花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全面搞活松滋经济。其间,财政部门投入多少财力、人力、智力,60年来已无法统计。
60年来,松滋坚持改革创新,大智慧结晶“松滋模式”。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形势严峻,松滋在全国率先实行社会收费统一征管、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外收支纳入财政统管,以预算外资金弥补预算内不足,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同时遏制行政事业单位乱收、乱罚、乱摊派“三乱”现象的发生,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从财政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产生全国性影响,被专家誉为“松滋模式”。其后的会计委派、财会集中核算,再到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四项改革的整体推出,改革一项连一项,充分显示了松滋财政人的智慧。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困难重重,实行“乡财县管”确保基层运转;九年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半壁江山,以“校财局管”确保财政支出绩效。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探索“明确所有权归政府,占有使用统一调剂,资产收益统一分配,资产配置统一标准”的绩效型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60年来,松滋坚持以财惠民,大格局成就阳光财政。计划经济时期,松滋财政始终坚持“放水养鱼”,培育财源。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部门从政策支持、发展环境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着力促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为确保农村公益事业的正常发展,建立起“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全市实行了村级财务、会计由乡镇财政“双代管”,建立健全“官用民批、官支民审、事办民议” 的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松滋市近几年来,将改善民生福址放在公共财政的客户顶端,地方新增财力基本上用于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保障。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低保、新农合、城乡特困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廉租房保障机制,实施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对失业创业、小企业发展,实行银行货款财政贴息。建立起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工资发放,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机制,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顺利完成“普九”化债。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松滋大地,让85万松滋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