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昌荣 通讯员 刘理文 报道:日前,记者在竹山县城关镇采访时发现,该镇信访部门用来接待群众来访的“群众之家”大厅冷冷清清。正在恳谈室接访的该镇党委书记刘甲华忙着给几位70岁左右的老大爷倒茶让座,耐心讲解他们所咨询的土地征用补偿知识,一旁的工作人员忙着记录、整理信访材料报表。
据刘甲华介绍,该镇曾经是个信访大镇,过去这个时候,每天至少接待群众来访10余批次。近年来,该镇采用多元化调解模式,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镇呈现刑事治安案件下降、信访量下降、公众安全感上升、群众满意率上升的“两降两升”局面。现在,该镇很少出现集体上访的情况,每天接待的个访也只有3到5人次。
该镇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主体、司法调解为后盾,成立了社会矛盾化解领导小组,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工作格局。现已建立民调会18个,调解人员达76人,信息员达218人。通过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和保障机制,该镇实现了个案矛盾分级调处、热点矛盾集中调处、重大纠纷联合调处,将社会矛盾纠纷划分为土地、城建、房管、农水类等10大类,分别由一名党委成员干部牵头,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可喜局面。
该镇党委书记、镇长坚持每月按规定时间接访一次,其他党委班子成员轮流挂牌接访,实行专案专办,主管领导随时接访,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通过开展有效的排查化解工作,该镇各类矛盾纠纷的排除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信访总量在全省排序下降了10多个位次。平安稳定和谐的环境,使该镇在农村改革、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及城市建设等方面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形成了一个气正、风清、心齐、劲足的工作环境。”刘甲华十分坚定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