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溪教科研论坛2012年3月第3期总第111期
教科研
论坛
竹溪县教育科研学术研究编辑委员会主办
湖北省校本研究课题竹溪县课题组协办
湖北省竹溪县实验小学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李艳萍专辑
观摩课现场 学生声情并茂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歌 学生踊跃交流探究成果 展示课堂上小组合办的小报
是尊重学生个性,还是倡导遵守规则?
学会欣赏和赞美
让“错误”变得美丽
心灵的沟通
可笑的“教师忌语30条”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浅谈合作学习的误区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浅谈说课
别样的风景
班主任谈心的艺术
左手牵右手的感觉
教师魅力
是尊重学生个性,还是倡导遵守规则?
上学期,我到荆州参加全省优质课竞赛活动,听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是新课程下的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本中所有的多音字。
老师顺利地完成导课环节,然后提问学生找到了多少个多音字。学生们回答的有多有少,所以老师便布置了任务: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看看谁找的多音字多,比别的同学多哪几个?
经过十多分钟的讨论,老师宣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回答两个多音字。问题就出在了回答环节。由于每个小组只能有一个人来回答,而大家都想做这个回答者,所以有的小组就开始用“锤子、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有的就由擅长演讲的来回答,还有的由学生干部来回答。
在轮到第三组的时候,被同学推选的回答者A同学和未被推选的B同学同时站起来,都要回答。老师为了不伤B同学的积极性,就想了个办法,让两人每人回答一个多音字。两人回答完后,满意地坐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出乎老师的意料了。受到前组的启发,很多想回答但是没有得到“资格”的同学,也开始站起来和有“资格”的一起回答,变成了两个人同时回答问题。先前的规则被改变了。老师没有什么表示,仍然按照两人每人回答一个的做法来进行。到了倒数第二组的时候,却同时站起来三个同学都要回答问题。其中C同学说,他们组本来决定由D同学来回答,后来看到可以有两个人回答,就和E同学通过“锤子、剪子、布”来决定第二个回答名额。C同学赢了,但是E同学却还是要回答,就也站起来了,并振振有词地说:“B同学(指第三组的那个没有‘资格’的同学)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老师有点为难,但是想到新课程“尊重学生”的理念,老师想了想说:“E同学这样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奖励你回答一个多音字吧!”课堂提问还在继续,但很明显,前面已回答过的一些小组的同学都在遗憾:“自己怎么没有像B和E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回答呢。”
我真有点担心最后一组会四个同学都站起来回答问题。下课后,我反复地想,教育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是应该倡导学生遵守规则呢?很明显,这个教师遇到了“两难”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规则来办事,就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但是鼓励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就破坏了自己设定的规则。最后,教师选择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我认为,这样做不仅不可取,而且对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益。
心理学中有个恶意“从众”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不符合社会法律、法规或者社会公德的事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被默许甚至还被鼓励,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效仿。比如说,当很多人在等红灯的时候,有一个人闯了红灯,冲了过去,但是没有交警或者群众来指责他,随后就会有很多人相继闯过红灯,社会规则就会被践踏。在这节复习课上,当第一个同学B开始打破老师制定的规则时,老师非但没有按照规则办事,而且鼓励了学生,这种滥用的鼓励和表扬,表面上是“尊重”了学生,但对所有学生都起到了破坏规则可以得到鼓励的暗示作用,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从众”现象。从长远看,这对整个社会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学生开始认为规则可以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而改变,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肯定会潜移默化地留下不守规则也可以得到表扬的观念轨迹。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可能尝试去破坏既定的社会规则。如果他们真的去尝试破坏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社会规则时,其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绝不意味着对学生要无原则地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鼓励学生和倡导遵守规则“两难”选择面前,更应该倾向于倡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毕竟,不遵守规则的民族是不受欢迎的民族,是没有效率的民族,也是没有发展的民族。
学会欣赏和赞美
确实,自信与欣赏和赞美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那位“昂起头来”的女孩珍妮。
新课改理念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用激励,这一原则原本无可厚非,可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走极端,或最简单机械地跟教师读单词、汉字也每每大加赞赏“很好!”“你真棒!”或对学生的错误答案甚至对知识体系的错误理解也不敢说“不”,我认为把握一个“度”也是学会赞赏、学会鼓励的重要条件。
炎炎夏日,我们能有幸参加这次国家级远程培训,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酷暑,走进学者,走进专家,愿全体学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伴随着八月骄阳,国家级远程培训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做为一名山区教师能有幸参加,在此我深深的感谢国家及有关部门给我们提供料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战胜酷暑,自觉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虚心好学,争取通过此次培训,升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日臻完善。在此,我仅代表个人向各位主讲教授表示衷心感谢,祝您们工作愉快,风范永存。祝各位学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祝愿全体学员战胜酷暑,一起走进学者,酎金专家,原全体学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我们更要着眼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他们拥抱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金色阳光的童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孩子。教师要做孩子真诚的平等的朋友。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因为,儿童肯定的自我评价来源于成人对他们的自我评价。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予以表扬;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创设条件、提供机会,给予帮助和鼓励,以实现孩子的学习活动目标。其次,教育者要信任孩子。教师对孩子要充满信任、抱有真诚的期待。允许孩子有广泛的探索自由,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再次,教育者对孩子的要求与期望要适当。拟定的任务要合理、适当,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肯定的自我评价。值得指出的是,对孩子的要求不应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创新精神。相反,发现孩子的创新意识与行为,应给予夸奖、称赞、掌声,支持孩子在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取。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彻底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乐趣还给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孩子的天性是最美丽的,但也是最脆弱的。老师最基本的教育职责:保护并美化它。
宽容是一种美德。爱因斯坦曾说过:“善于宽容,是教师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蕴涵的理解、信任、平等,表明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们的诚挚与热爱。”
教师的宽乃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保护,作为教师,要做到宽以待人,则需以教育为己任,以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目标,要有长远的眼光,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切不可逞一时之快,为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斥责学生,因而产生伤害学生的不良后果。
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在活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
首先要创设善于思考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要活跃,民主风气要浓厚。学源于思,动脑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其次要善于组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上要善于找到知识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幻想,并经常开展科幻活动。
第三,要结合活动特点,在活动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相互间的关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尽可能地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让学生开阔视野,发挥潜能,丰富想象。要教会学生不“轻信”结论,学会说“不”。
老师找学生个别谈话或者是个别辅导有时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的内容换个地点换个方式讲给学生听效果就会不一样。是学生的心理占很大的分量。他们觉得老师在格外关心我帮助我。所以说老师偶尔的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会让学生感动一生,就象刚才上述案例中提到的一样,从迷茫中找回丢失的自我。让学生知道你没有放弃他,实际上你不应该因为自己喜好厌恶而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待学生你不应该带有色眼镜的,平等对待他们,为什么优秀学生毕业后不认识你了,而那些掉皮捣蛋王却对你念念不忘。这些都是我们老师经常遇到的,都应该另我们反省一下。
大家知道,任何人,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要真正学会一点东西是多么困难。谁不愿意听好话?大人改掉一点儿坏习惯都那么难(像戒烟),何况孩子?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应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希望。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使孩子会尽力将事情做的更好,会更有成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迁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于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也许,有人会说,总是表扬,容易使孩子产生满足感,削弱进取意识。可能,笼统的表扬大抵会产生此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表扬也要讲究点儿艺术
我现任小学低段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参入学习。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认字量很大,写的多是一些常见字,完成这些任务还不行,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如热爱汉字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方法等。这些过程性的教学目标,不易量化,容易被忽视,但在识字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应加以重视哦。
在教给学生熟记一些相关的文本重要内容时,可以教给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或理解记忆的方法,在识字时可采用“谜语法、加减偏旁法、换偏旁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千万别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在文本的基础上理解了就行.
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现在在学生中存在着厌学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不爱学习,更别谈学习方法了,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确不是快乐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满口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是要从教学入手,激发兴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尽量走近学生,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能从中体验到乐趣是最关键
顾问:
欧胜宝 冷巉 陈汝波 彭建国
主编:
马佾
编辑:
刘贤荣 胡青 颜家海 郭国霞 卫春丽 戢太成 方敦文 吴畅生 毛远意 余香贵 高如 余丙军 王建荣
电话:
0719-2860909
信箱:
mayi681012@yahoo.com.cn
地址:
湖北省竹溪县中峰中学校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