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姓由来史 公元前715年东周卫国大夫,姬靖伯,因有大功(见家谱记载)而赐姓石,名碏(确),至今有2725年,到现在的学字辈约九十六代。下面是寻根找源,石姓血统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源头。石碏是姬康第十二代孙,姬康是文王少子,武王姬发同母弟。文王是后稷第十四代孙,后稷是帝喾之子,轩辕黄帝五代孙,到学字辈共约一百三十代,是有据可查的历史。 下面是接代下传,子孙的名与德,和变迁过程。帝喾叫高辛,后稷父是高辛。高辛父是蟜极。蟜极父是玄嚣,玄嚣父是黄帝,黄帝父叫少典共六代。帝喾:娶陈锋氏女,生子叫放勋是尧帝。娶有邰氏女,叫姜嫄,是帝喾元妃,姜嫄出外见巨人迹,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将子丢之夹巷,牛马过此辟之不踩,弃之水渠冰上,飞鸟以羽翼覆荐之。母姜嫄以为是神,抱回养之,丢过的孩子取名叫弃。弃幼小时有巨人之志,玩耍时好种树、菽、麻,成人后逐好耕农,因地之宜稼穑,民皆学仿之。尧帝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别姓姬氏,号曰后稷,后稷之兴在尧舜禹时代,皆有令德。 后稷传子不屈,不屈末年夏朝衰,去稷不用,不屈失其官奔走戎狄,(西北少数民族之地)。不屈传子鞠,鞠传子公刘,公刘在戎狄复兴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沮度渭(治理渭河),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积畜,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周道之兴自此始,国于豳(bin)。公刘传子庆节,庆节传子皇仆,皇仆传子差弗,差弗传子毁隃,毁隃传子公非,公非传子高圍,高围传子亚圍,亚圍传子公叔祖类,公叔祖类传子古公亶父,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远近之国人多来归顺。古父传第三子季历,季历传子姬昌是周文五,文王在位五十年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多年,群臣用美女、财物将文王赎出,组织班底,拜姜太公(炎帝之后)为师,打下了伐纣的基础。子姬发接位是周武王得天下,定都镐京。子姬诵接位为成王,成王封父王同母弟姬康于朝歌为卫国,称康叔。 姬康及子孙从公元前1042年在朝歌都居383年后,又四次迁都。到公元前715年卫国大夫姬靖伯(是桓公姬林的长辈),因有功,享有后稷一样的殊荣,赐姓石,名碏,国人遵称非常老大夫。封姓的条件是:一要出身高贵,二要有特功,荣誉是从子孙的位置提升到始祖。姬姓的始祖是后稷,石姓的始祖是碏。周朝的历史:桓公十三年入春秋,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为战国,这时的周朝已失控,姬康下传四十一代被秦二世所灭。石氏子孙不能忘记的还有,姬康的四哥姬旦是周公,周公著书名《周礼》共六部,比孔子早600多年的圣贤,也是我们的祖先。 石氏祖先都居过的地名有:平阳(山西)、邰(河北)、豳(陕西彬县)、朝歌(河南淇县)、镐京(西安西南)、羑里(汤阴)、洛阳。淇县朝歌镇付庄、阁南村。高村镇泥河村,思德村。北阳镇卧羊村,武庄。桥盟乡古烟村,新庄是石姓的祖居。唐朝后期迁往江南,元朝末年从江南迁来天门。史料摘录《四库全书》、《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