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yht

正月藜 二月蒿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1867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3-9 1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没做的
但 当年是我把他 引进来坐的
如果  早年认识老伯伯  老伯伯也发财了
发财了 的人   我们 都也 不会在这里无聊了  呵呵
他们 发财了    也不会给 一 毛钱给我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1867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3-9 2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  您是个文人或者领导
有思想  有理想  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我说的  满直接  打扰了您  
像我这普通的人商人就是整天想怎么赚钱  呵呵
别人 怎么样  跟我没关系的
仙桃老乡  这点满值得肯定  
爱乡意识特别想  是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3

3039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2568

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3-9 22: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22 14: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藜蒿炒腊肉的来历
.
IMGP4852.jpg
.
唐代大历中期,受贬来到饶州任刺史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一次公务之后,信步来到月波门外,只见柳丝抽芽,江水碧绿,又是一年春光来临。忽然,他见不远渡口,船来舟往,不少民妇村姑,从河南岸的湖洲上,采来一篮篮青碧辛香的野草。颜刺史感到奇怪,便叫幕僚打听究竟。幕僚打听回来说,她们采撷的是一种叫蘩的野草。颜真卿嗯了一声,顿时想起《诗经》中的诗句:“于以采蘩,于沼于 。“他知道蘩的称呼是古名,当时已经叫白蒿。于是便问,人们采这么多的蘩干什么。有本地人回答,蘩草的根富含淀粉,可以帮助度过春荒。爱民如子的颜刺史听过之后,深深地感叹了一句:“看来此草名不符实,依我所见,不如称作藜蒿。黎者,众也,众人喜爱的野蒿。“众人一听,齐声唤好。从此,白蒿在鄱阳一带的叫名,便改作为藜蒿。为了表示此蒿草属,人们后来便在“黎“字上面加盖草头。可见对藜蒿的喜爱是古已有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7 16: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正月藜,二月蒿 (张才富)

.

在仙桃,有一种野生的植物,叫藜蒿。

早春季节,草长莺飞万物更新,许多清香鲜嫩野菜,经过冬的寒气进益,从泥土里伸出鲜嫩诱人的绿叶,香飘百里,香得让人耐嗅。藜蒿,就是其中最香的野菜之一。藜蒿嫩茎嫩芽和地下肥大多肉质茎均可食用,嫩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有一股特殊浓烈的异香。当春风送暖之时,生活在水乡泽园的人们会结伴到湖畔采摘藜蒿。“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作柴烧这里的月份指的是农历。歌谣说的是采摘食用藜蒿要看时节,这个时节正是宝贵的佳蔬,过了时节就只能当柴烧了。

每年立春后,水乡仙桃烟波浩淼湖水堤坝下,风平浪静河塘围埂边,丛丛密密的藜蒿,深青或淡绿,蕴着暗暗的红,细细长长地缠绕在一起,布满潮湿的地面,在阳光下,如一面闪着幽光的青铜镜,昭示着岁月的沉香。一茬又一茬,一年又一年,延续着一种情感,延续着一种寄托

藜蒿很早以前就被列为野菜上品享有“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正宗野生藜蒿,绿叶红蔓,气味芳香,生长期具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鲜香嫩脆,味甘辛性平,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青睐。藜蒿本是野生,这个美食往往要等到来年。也许正是要期待一年,才使得人们更加垂涎。现在农业科技发达,可作为一年蔬菜来栽培。但野生藜蒿所带有泥土的芬香,人们把吃藜蒿当着尝春、咬春让人大有返璞归真之感;其口味,其滋味,其香味,就品质相差甚远的人工大棚种植的藜蒿,是永远无与伦比的。

充盈着绿色生活气息的美味野蔬藜蒿,它以其馥郁芳烈野香之气,深深地弥漫在我的永久的记忆中,氤氲在心田。每到这二三月里,它都会勾起我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每年一冬一春的水利建设少不了。翻年后我来到东荆河畔的联合垸参加筑堤,住在官垱村吴叔的家里。联合垸湖畔湿地,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也生长着野生的藜蒿。

冬末春初,如果天气晴暖持续一段时日,那些春的使者——藜蒿就会悄悄的从湿地的泥土里冒出头,伸出嫩绿的小丫,四处探看。如果阳光充足,天气温暖,它们就会伸展出鲜嫩的细细的茎,淡淡的绿绿的叶出来拜访春天。

那时候,老百姓也刚刚能吃饱肚子,物资供给还相对馈乏。我们这些“土夫子”饭碗里只是冬贮的白菜,萝卜,根本吃不上新鲜菜。吴叔每天从芦苇荡干活回来,都要采摘一袋子藜蒿嫩芽带回家。我在吴叔家住也是一冬一春了,挺有感情的,他们家炒得新鲜菜少不了有我的一份。我最喜欢的是将藜蒿茎掐成寸许长炒腊肉吃,咸香柔软的腊肉,愈发衬出藜蒿特立独行的香气菜未出锅,满屋溢香;端上桌,藜蒿脆嫩青绿,腊肉油亮金黄,黄绿相映,珠联璧合,香飘满堂;吃上一口,唇齿生香,回味悠长。在吴叔家,鲜嫩的藜蒿和香喷喷的腊肉可以一直吃到三月底。等藜蒿老了,吴叔家的腊肉也就吃完了。那野生藜蒿炒腊肉,仍余香无穷。有时吴叔家还会将采摘的嫩嫩的藜蒿,芦苇芯洗干净后,晒一阳干,然后放入盐(或者糖)味精,辣椒末等调料,腌制几天后,淋几点香麻油,夹给我下稀饭。那诱人的清香,咬起来脆脆的,回味无穷。因为野生的这些菜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获之不易,所以我对吴叔一家在“军民关系”上更是相得益彰,至今难以忘怀!

藜蒿炒腊肉,对于在外漂泊的仙桃人,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啊!它在我心目中早成为一道“思乡菜”“乡愁菜”了。藜蒿这道名菜,在其承载的地域情感和地域文化上,让人生发无限遐想,它是鱼米之乡的象征,也有着鱼米之乡的情怀。有时我也曾这样想起,闲暇回到故乡,约上二三好友,面对莲池,看船来舟往把酒临风,以藜蒿炒腊肉下酒,酒酣饭饱之余,醉倒于阳春三月故乡的怀抱,岂不快哉!

.

2012.03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