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当散人 于 2012-3-13 17:55 编辑
我是愤青 文/张无敌
“愤青”英语简称GTK“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的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现实中愤青比比皆是,尤其表现在论坛这个特殊的传播媒体。有时候经常在想,为什么中国的愤青这么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愤青? 慢慢琢磨以后才明白这个道理,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网络已经普及或者逐渐普及,而现在经常浏览网络的是新生代的有一定知识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前比较封闭的过程,在相对言论开放的今天,在相对提倡言论开放的今天,由于对外部事物的了解,对任何发生事物的了解,再有一部分人的鼓动性、不确定性、别有用心性语言的带动,自然而然就热血沸腾,一副正义凛然的爱国面孔就闪亮登场了,这种闪亮登场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维方式,是真真切切的评级腐败与不公平,真真切切的扶弱锄强理念,大多都站在普遍思维的正义感方面,他们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无不透露出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对现实中发生的各种不公平问题往往能够一针见血、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能含沙射影、妙语如珠的形容个人对事件的评论,可以确切的说,很多评论是罕见的精品文章。 中国特色愤青,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都希望国富民强,希望民族树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希望不再出现百年前的屈辱。希望自己的家乡、城市得到巨大发展,永远比其他地方强。据查证,我国早期的先驱者也是属于愤青行列,也就是一部分优秀的愤青,带动了国家的改革、发展,带动了时代的进步。 愤青没有错,因为愤了才是充满激情,若没有激情那就是行尸走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的是民族激情,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一种敢监督、敢评论、敢指责、敢呼吁、敢表达的激情。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应该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 中国之愤青,在慢慢归于理性,当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是必然的过程。愤青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另一方面则阻碍,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任何部门、行业、组织都是人在掌控操作,可以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行为准则,他们也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鼓励,他们也参照需要层次论患得患失,一丝丝鼓励可能形成巨大的动力,一点点糟蹋也许造就自暴自弃。对于理性愤青,当然是虚心检讨,当然是从深处来发掘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瑕疵是完全可以修补和抹去,任何人不可能任其无限扩大发展。
哈哈,我曾经也是愤青,现在仍然是愤青,将来可能还是愤青,我力争做一个理性的愤青,做一个让人理解的愤青。既然无法去左右事物发展的方向,我这个愤青只能在其正确方向时候推波助澜,大声鼓励支持。在其方向存在个人认为有偏差时候,揣摩呼吁,参与探讨,为其及时调整而疾呼,我想,我是一个文明愤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