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十堰市更名为“郧阳市”的建议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网 日期:2011-2-17 8:57:58
编 号 108
郧 县 代表团
代表姓名 方周圆
邮政编码 442500
通讯地址 郧县城关镇
联系电话 13636198766
标 题 关于将十堰市更名为“郧阳市”的建议
郧阳在历史上处于今天的鄂西北,中心区域在今天的郧县。
郧阳分郧阳府、郧阳抚治和郧阳专署3个历史时期。郧阳府和郧阳专署的辖境和今天的十堰市大致相当,地域环境可以概括为“两山一江”,即秦岭、巴山和汉江。而郧阳抚治的疆域则涵盖了今天的湖北、陕西、河南、湖南、重庆和四川等八府九州65县,其版图东起河南漯河、湖北簰州湾、湖南岳阳一线,西到甘肃与陕西交界处;南起湖南岳阳至重庆云阳一线,北到陕西洛南至河南漯河一线。
郧阳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郧县出土的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与恐龙蛋化石和100万年前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证明了郧阳是生命起源、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域之一。地质考古和文物考古,同时证明了这片地域人类没断代,文化没断层,可谓“人类通史地域”和“百科全书地域”。历史文献表明,中华民族诸多重大历史事变在这里发生、在这里演进。郧阳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文明发育及进程、朝代兴替和历史发展的典型地域。
郧县与郧阳一字之差,内涵不同,“郧阳”代表郧阳抚台和郧阳府治,郧县是其“京畿”之地。郧阳时代是诞生于明成化12年,都御史原杰在郧设府建台至1994年的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而为一,这500余年的历史阶段称之为郧阳时期。此时期,郧县成为汉江上的翘楚重镇,不仅成为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曾有200余年承载着抚台的政治军事统治,其权力触须南达荆襄,东至南阳,西抵汉中,北控商络,左右上下掌控四省边陲。政治昌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从西河码头至东关十数里江岸,城防巍峨,城池俨然,会馆云集,华楼林立……。
生活在这样的地域,郧县人油然而生大郧阳感,为身处大郧阳政治经济文化高地而自豪,为四通八达、南北来朝的繁盛人气而优越。
一座丹江大坝,改变了汉江命运,也改变了郧县命运。古城化作万顷苇荡,长街湮埋千里江下,昔日的郧阳随着府署南迁十堰,县城再不是府县同城时的大郧阳气象,郧县人的大郧阳感阒然而失。至1994年地市合一,十堰取代郧阳,郧阳的府署时代完全遁入历史,自此,“郧阳”就只是郧县人梦中声声呼唤的一个名字,就成为郧阳游子回眸故乡时一汪伤怀眷念的泪水……
“十堰”原为山区小镇,是郧县割出来的两个乡镇。而“十堰”的名字由来,则为明清官吏所吟咏的诗词《十堰春耕》,后命名为古郧八景之一。六十年代设市,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并未从文化学上去考量,随着它梦幻般地崛起,凭借工业实力一天天掩盖了郧阳。这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悲哀。怀着深深的郧阳情结,带着无限的眷恋,一代又一代郧阳人,一届又一届政府官员,为丢失的郧阳不竭地奔走、呐喊。他们把自己创作的县歌定名为“《郧阳颂》”,把传统龙舟节命为“郧阳龙舟节”,把民间灯舞叫作“郧阳凤凰灯舞”,把宾馆命为“郧阳宾馆”,把新建广场命名为“郧阳文化广场”,把商场命名为“郧阳购物商场”,把博物馆命名为“郧阳博物馆”,把驻足省城的办事处大楼也特意命名为“郧阳大厦”;而天涯海角的游子们,在“藉贯”栏里永远顽固地填写着“湖北郧阳”……
他们用尽心机地在留住“郧阳”,他们顽强地怀惴一个梦想:把郧县做大做强,有朝一日郧县来一次华丽转身--建设郧阳市(区),重塑新郧阳。如今,全省倾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圈,郧阳和郧阳文化也被社会各界和学术界日益看重。
年轻的十堰市缺少文化底蕴,是一个纯粹的工业城市,要想融入鄂西生态文化圈,不借重郧阳文化难以有所作为。为期不远的将来,国家将在南水北调水源区设立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这也将为未来的旅游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十堰市”这个名字却不能承载这样的历史使命。因此,正如“荆沙”改回“荆州”、“襄樊”改回“襄阳”一样,我们强烈呼吁:将“十堰市”更名为“郧阳市”。这样作既切合未来的发展需要,又顺应时代趋势、民情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