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934|回复: 1

太有才了,分析得太对了~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

主题

32

帖子

78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8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2-4-4 15: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穷人买不起房不是开发商的错

在中国大小城市都高楼林立、新房迭出的今天,在大部分中国人较之以往已经大大改善了住房环境的今天,房产开发商非但无功,反而有过;不止有过,简直就是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診-因使老百姓如此憎恨开发商呢?

最大的罪状就是黑心赚暴利,导致房价不断地上升,结果使更多的穷人买不起房,或者使很多的人变成了房奴。换句话说,开发商应该凭着良心来赚钱,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来出售,而不是见了暴利就忘了许多穷人尚无住房的大义。

以这样的理由来指责开发商看似无可厚非,因为从表面上看,正是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断地往上调价,直接导致房价不断上升,从而伤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不过,这一理由假若成立的话,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指责其他的商人,因为所有物价的上涨都是经由商人的决策,而且,迄今为止很难发现哪一个商人有暴利不赚而偏要赚取合理的利润,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无暴利可赚而只能赚取合理的利润。

当然,仅仅用一种类比的手法来说明百姓对开发商的指责没有道理,尚有立论不够严谨之嫌,而假如我们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开发商牟取暴利的行为作抽丝剥茧的分析,也许我们会发现的这种指责可能缘于我们自身对问题认识的模糊。

企业的逐利行为有助于正确地分配社会的有限资源

企业创办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赚取利润。但要想赚取利润,就必须为社会提供合适的产品与服务。也就是说,赚取利润并不是无条件的,只有为社会提供更多合适的产品与服务,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假如一个企业经营了一年半载亏损了,则说明它在不合适的地方办了厂,或者在不合适的地方开了店,或者让不合适的人做了并不适合他们做的事,给社会造成了浪费,是错误地配置了社会的资源;假如一个企业经营了一段时间盈利了,则说明它在应该办厂的地方办了厂,或者在需要开店的地方开了店,或者选择了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事,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正确地配置了社会资源。赚钱越多,则说明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越为社会所急需,对社会贡献也就越大。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没有外力干预,企业与消费者自愿交易基础之上的,对巧取豪夺、强买强卖的行为并不适用。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方说,东北的大米卖一元一斤,北京的大米卖两元一斤,上海的大米卖五元一斤,深圳的大米卖十元一斤。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应该将米调往何处?毫无疑问,将大米调往深圳应是首选之策,因为,调往深圳赚钱最多。但恰恰是这个赚钱最多的行为,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因为大米在东北卖一元一斤,说明东北处在丰收年景大米非常丰富,价格低廉人们往往并不珍惜;大米在深圳卖十元一斤,则说明在深圳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许多人正在等米下锅充饥救命。把粮食从富余的地方调到粮食稀缺的地方,把人们并不珍惜的东西变成了救人性命的宝贝,这不正是赚钱越多贡献越大的具体体现吗?当然,这是一个虚拟的极端事例,现实中只要存在价差,本例所蕴含的意义仍然适用。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例子太片面,粮食从丰收区调往饥荒区,固然是合理地配置了资源,但并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因为粮食调往饥荒区后,虽然大部分人可以得到解救,却有少部分身无分文或者捉襟见肘的人,当他们付不起每斤十元的价格买米时,他们注定还是饥饿难挨。不错,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这就是以价格来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的缺陷。问题是,出现这处现象能怪千里迢迢把米运到这里来销售的商人吗?

商人们这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行为,也许会被一些自诩为道德家和良心学者的人嗤之以鼻,但是如果不这样分配的话,恐怕麻烦会更多。因为什么样的人最急需,什么样的人最迫切,什么样的人粒米未进、生死攸关,什么样的人阴险奸诈、囤积居奇,商人既没有辨别的本领,也没有辨别的义务。即使政府能够

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辨别出哪些人最急需、最迫切,强制米贩把粮食卖给他们,但无利可图的事总是没有人肯干,仅有微利的事恐怕也会影响商人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调进的粮食越来越少 岂不是更加坏了大事!

企业有暴利而不取同样未必有利于社会

房产开发存在暴利现象,不敢说比比皆是,但也不是绝无仅有,至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有的开发商也以为牟取暴利是自己的错误,因而总是一而再地申辩自己并没有牟取暴利。而一些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则不断地呼吁 有的要求开发商公开成本阳光操作,有的拿出了相关数据言之凿凿。其实,在市场竞争中,有条件牟取暴利而非要强迫自己减少利润对整个社会也不一定是好事。

仍以前面的灾区贩米事件为例,假如深圳的大米卖到十元一斤时可以使供求达到平衡,这个时候米贩们应该说是牟取了暴利。但如果米贩都自觉以灾区穷人吃饭问题为己任,克制自己不卖高价,将米只卖到所谓合理的价格(二元一斤)并敞开供应,以为这样可以帮助穷人解脱困境实属异想天开。这种貌似神圣拯救苍生的举措,极有可能带来更加荒唐的结果:其一,势必引起蜂拥抢购,粮食供不应求,人们表面上付出的价格不高,实际却要付出其他相应的成本,比如通宵排队拥挤;其二,价格低廉的东西,人们必定不会注意节约和珍惜,人们将会和丰收年景一样去使用粮食,比如喂养宠物、随意倾倒;其三,米贩们将会增加许多无谓的工作量,比如哪一家有多少人,应该一次购买多少,其购买的时间间隔是否合理等,这将会大大浪费米贩们的时间与精力。

更要命的是,将会有人找到了赚钱之道,那就是把低价的粮食从灾区深圳转运到粮食并不紧张的上海等地,从而大发横财(因为上海的价格为每斤五元)。可见,价格的错位将会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资源将从特别稀缺的地方被调运到相对不缺的地方。米贩们好心不卖高价,结果却使灾区宝贵的粮食被转运到其他地方,最终的结果就是既没有帮到穷人,其他的人也一起跟着遭了殃。

也许有人会质疑,粮食可以被倒来倒去,但房子却是无法挪动的,开发商都以合理的价格出售并无大碍?是的,房子的确是无法挪动的,可是人是活的,只要一地的房价明显比其他城市偏低,其他地方的人就会异地购买,温州炒房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炒房团之所以屡试不爽,当地的房价偏低就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直接診-因。

要防止开发商牟取暴利关键是改变其牟取暴利的条件

我们肯定了企业的逐利行为,同时又反对干预市场强压房价,但并不是说我们在高房价面前只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我们应当理性地分析目前开发商能够牟取暴利的条件,然后通过市场的运作来改变这些条件,从而使得开发商失去了牟取暴利的生存土壤,而非寄望于政府强行干预。

开发商凭什么可以把房价卖得那么高,开出那样的高价仍然有人争先恐后地抢购?假如有一天,人们发现国家能够允许民间土地自由流转,或者开发商找银行贷款越来越容易,或者有关行政部门不再限制小区内的容积率、绿化率等,人们将会因为房子供应总量有增加的趋势、房产销售有竞争白热化的趋势而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令人丧气的是,人们看到的恰恰与上述现象相反,政府土地越控越紧,银行贷款越来越难,政府对小区房屋建设的指手籠-脚越来越多,打压房产开发商的气氛越来越浓。限制房产供应的相关政策日盛一日,开发商牟取暴利的机会无疑就会源源不断!

“居者有其屋”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梦想!然而,如何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并不取决于我们的目标是如何地伟大神圣,也不取决于我们的心情是如何地迫不及待,它与我们是否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密不可分。焦躁仇视情绪的迅速蔓延恰恰有可能蒙蔽我们整个民族的眼睛!

信仰经济自由的人,大都认为房价不断上涨是供求失衡的结果,要想降低房价,必定要从增加供应着手。但是大部分老百姓不吃这一套,坚持认为房价上涨的主要診-因除了开发商黑心赚暴利外,就是炒房者为从中牟利而不断哄抬房价。

老百姓相信眼见为实的经验。他们的确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当路边一栋楼还在打桩基时,各个楼层就被预订;当房子盖到三层时,房子基本就被预售完毕;当有的人晃晃悠悠、不紧不慢的去看房时,才发现除了楼层、朝向或者户型等因素不甚理想的房子外,其余的早就被一抢而空。老百姓还发现,竣工的小区里在夜晚只有稀稀繺-繺-的几盏灯,这表明这些人买了房子并不着急入住,而是专门用来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碰到了合适的购房对象,就每个平方米加上几百上千元卖出,轻而易举地就赚了几万或者十几万元。

老百姓对这种现象非常气愤,倘若不是这些炒房者的不断抢购,自己診-本可以买到便宜的房子,但是现在却要花更高的价格从二贩子手里接盘,心里特别别扭。有人不服气,再等下一个楼盘,结果发现等来的是更高的价格,而且,稍一犹豫,房子又被其他的炒房者拿走了,想要房子又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于是,他们指出,房价不断上涨,需求旺盛是假象,炒房者轮番炒作是根本,若想控制房价,就必须严惩炒房行为!

大部分老百姓都对这个结论坚信不疑,这使笔者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年欧洲某国谷物歉收,粮食问题让民众烦心不已,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有人抬高谷物价格倒买倒卖,这使民众一片愤慨。民众的愤慨终于使得国王震臷-,他下令严惩炒卖谷物的行为:初犯,处监禁两个月;再犯,处监禁六个月;三犯,则视为屡教不改,处以头手枷刑,并没收其全部动产。于是,谷物贩子们在高压之下被迫将粮食低价出售,民众也因为粮价低廉而没有注意节约和控制用粮。然而,就在民众一片欢呼国王赢得声誉的时刻,灾难也悄悄来临,因为粮食的贱卖而使民众不加珍惜,同时粮源愈加稀少,本来仅仅是歉收的年景结果变成了前所未有的饥荒。

这可不是笔者杜撰的故事,它是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先生在其名著《国富论》中给大家讲述的案例。

这场灾难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从表面看,正是商贩们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断涨价,或者没有暴利就故意有谷不卖造成灾难,可是真正的診-因却是谷物歉收供应不足而导致粮价上涨。价格只是市场的信号,粮价上涨则说明存粮不多了,人们应当更加节约消费。斯密认为,商人们即使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其最终行为也十分有利于大众。因为,商人们固然想牟取暴利,但如果价格太高将使人们购买不起,从而导致在来年新粮上市之前出现积存,而积存的粮食将因为新粮竞争而导致价格下降,这将影响他们的利润;但是价格也不能太低,太低不仅会减少商人们的利润,而且会导致人们不珍惜粮食,致使存粮在来年新粮还未上市之前就出现亏空。也就是说,粮价上涨,一方面商人们多赚了银子,另一方面也能使有限的存粮被妥善地安排到新粮上市前的每一个月,这样大家虽然少吃但却不至于没有吃,最终能够安然度过歉收年景。

大部分的百姓并不能看到粮价上涨背后的经济学診-理,他们固执地认为粮价上涨是商人们在趁火打劫,应该受到严惩。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严惩商人们之后,自己的灾难也接踵而至,这正是百姓们依据自己眼前事实而要求国王出台错误政策所导致的荒唐结果。令人担忧的是,几百年前斯密先生所解剖的案例,目前世界各国仍能找到它的踪影,因为眼见为实的本能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百姓心里。中国更是正在发生着惊人相似的一幕,许多人正在迫不及待地呼吁政府,应该严惩那些倒卖房子的炒房户,正是他们利用人们迫切需要房子的心情而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参照斯密先生分析谷物的方法,我们不妨也来分析一

下炒房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炒房者当然是为了自己赚钱,但是,其从利于自己的目的出发,结果却也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其一,把房子卖给了那些对房子的需求更迫切的人。其二,它把房子转移到能创造更高效益的人手上。比如市中心临街的一栋高楼,既可以家居也可以办公,作为家居的人就会嫌其价格偏高,而作为写字楼使用则显得物超所值,炒房者凭此认定此处有着非常大的升值空间,因而愿意以较高的价格将其买下伺机再转手给需要在此处办公的单位。其三,能够限制人们对空间的占有欲望。价格偏低,则人们无疑倾向于购买大户型,因为宽敞的环境谁都喜欢;价格偏高,则享受宽敞的环境就意味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大部分人将会因为囊中羞涩而选购适中户型,这与我们国家提倡保护土地的国策十分相符。

就凭这些贡献,炒房者难道不应该获得报酬?何况,炒房者并不是不劳而获,他们也要花费时间、精力、资金以及智慧,还要承担判断失误的风险。可能会有人说加价转售可以,但不能加得太多,赚得太狠。问题是转手房子的价格并不是由炒房者一人决定的,而是由整个二手房市场决定的,价格高有人愿买,则说明买者自己判断这一交易还是合算的,旁人无需替他打抱不平;价格高没人愿买,则炒房者自己会综合判断做出降价的决定。有人总是抱怨,炒房者结成了利益联盟,故意囤房不卖,以至于价格越炒越高。假如这一结论成立的话,那么,消费者也可以结成联盟,正如深圳某位先生倡议的全国人民“三年不买房”,同样可以使价格越来越低。然而,在一个由无数分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房产市场里,无论是供方还是需方,结成这样的联盟既无可能也不牢靠。

也许还会有人质疑,尽管炒房有合理分配资源的功能,但其增加了需求推高了房价也是事实。然而,做出这样的判断仍然显得过于草率。炒房者低买高卖的行为,看上去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可是它抑制房价的另一面往往被人所忽视。其一,它加快了开发商的资金回笼,使开发商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再去开发新的楼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房源;其二,新房被炒房者购得以后即成为二手房源,而二手房源始终是一手房价上涨的威胁,因为一手房价格高得离谱人们将转为选择二手房;其三,拥有两套以上房源的人其中一套不肯转卖则会出租,这样就加大了出租市场的供应量,房租价格将因此下降,某些无房户就会转入选择承租房屋,从而减少了对新房的需求。因此,炒房在短时间内推高房价或有可能,但是从长期看,它抑制房价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就如粮价上涨的診-因是因为谷物歉收一样,房子价格上涨的診-因同样是因为供应不足。

从谷物和房子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延伸开来,那就是投机到底能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在许多人眼里,投机并不能创造财富,谷物还是一堆谷物,房子还是那栋房子,无非是乘人之危加价转售,把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其实,何止是百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政府也把投机视为扰乱社会秩序,《刑法》里就有一款投机倒把罪。虽然现在这款罪名已经取消,但是人们对于投机的厌恶并未消除,房价只涨不跌,很多人就本能地认为都是投机炒房惹的祸。其实,成功的投机,不仅无过,反而有功。比如,有人长途贩运大米,假如其因此赚钱,则说明他把粮食从丰收的地区运送到了歉收的地区,既减少了丰收区的粮食浪费,又帮助歉收区解决了粮食不足,这就提高了粮食的利用效率,不是创造了财富是什么?同样的道理,假如有人因囤积粮食而发财,则说明它虽然减少了人们正常时期的粮食消费,却留着了粮食保证人们在饥荒时期也能从容度过,即把正常年景的多余粮食调剂到饥荒时期给人食用,这些粮食对人们的作用不是更大吗?不过,有人还是不明白,粮食从两地调运确能调剂不同空间里的余缺,粮

食在一地囤积也能弥补不同时间上的丰歉,只是房子既不能运送,又无须保管,何以转手一下就能创造财富?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通过房子产权的不断交易,使房子总是在最适合最需要的人手中使用,因而效率总是处在更优状态,这就等于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其实,我们对于炒房者的憎恨,更多的是源于道德层面的診-因。炒房者并没有经过太多的劳动,就能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这似乎有悖于我们民族踏实做人勤劳致富的传统。的确,市场经济就是如此无情,有的人一个创意可以一夜暴富,有的人勤劳一生也所获不多,但是,正是这种激励机制,使我们整个民族爆发出惊人的创造能力,使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多。我们不能因为它没有照顾到弱者,就回到一切平均分配的年代,那样只会使富人也变成穷人,使穷人更失去了致富的点滴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2

8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215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2-4-5 1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