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 积分
- 22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
本帖最后由 楚风仙韵 于 2012-4-13 22:53 编辑
 
仙桃和沔阳对于我这个外乡人来说是陌生的。调到湖北工作后,知道有个仙桃,每次路过都是从高速公路的标牌上知道它的位置。最近,有个调研任务,有机会与仙桃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与同行交谈,得知仙桃是1986年县改市时换的名。沔阳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改叫仙桃?一谈起来,大家就说开了。一说是沔字生僻,好多人不认得,常常读成“gai”,二是当时的电脑里库里没有这字,用起来不方便,三是有的领导不太习惯这字……就这样,把沔阳剔出。于是,我开始刨根问底。古代沔字的基本意是水流充满河道,同湎。《诗·小雅·沔水》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的诗句。又如:沔沔(水瞒荡漾的样子)。史记中也有这样的表述:流沔沉佚,遂往不返。湎水,水名,最早在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西魏置,北周废,故址在今湖北省汉川县东南。一个“沔”字,总与水有关。资料显示:沔阳属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在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夏、商时为荆州域。西周、东周后,沔阳属于楚地,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三国时云杜、州陵属吴地,魏蜀吴共争荆州,浊浪滔天,风高波涛,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乘战船直下江南,据说这里也是陈友谅训练水师的地方。这块烽火连天、战争频发的膏腴之地,虽经历许多朝代更迭,但沔阳的地名一直像血脉一样延续。
仙桃旅游局左局长,是以为很有激情的旅游人,说起话来很有中气。他带着我们去看正在落地的排湖项目。我推测他说的“排湖”可能就是楚平王当年“驻跸”之所在地。虽然倒春寒的气候还带着丝丝逼人的严峻,但脚下松软的土地已绽放出春天的气息。排湖,这里曾经是一片泽国,沔阳人称之为母亲湖,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素有百里排湖的美誉。著名作家、原中国的文联副主席碧野在那个动荡的年月,下放改造的他,在湖光潋滟、风清荷香的湖边,醮着大地赐予的墨绿,写下了散文《静静的排湖》。也是以粮为纲的年代,这里盲目地围湖造田,湖面日渐萎缩,如今只剩下十多平方公里了。聪明的仙桃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从规划入手,打造中国休闲谷。建设的目标是:华中顶级,中国一流,世界知名。集体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让游客感受到“沔沔”之古韵,“沙鸥翱翔,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来了还想来,成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从1986年撤县建市始,沔阳改叫仙桃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可仙桃人口头上还是把自己说成是沔阳人。他们说的沔阳话,吃的是“沔阳三蒸”,唱的是沔阳歌谣,演的是沔阳皮影。“沔”字已经渗透到他们的骨髓。
就在一个多前,笔者路过这儿。地方的同行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看仙桃一条新建的民俗风情街。只见街道两边的明清仿古建筑鳞次栉比,青瓦灰墙,尖垛飞檐,酒店、书屋。咖啡厅,一家挨着一家,人文风情浓郁。这条街主要以美食为主,旨在让蜚声久远的“沔阳三蒸”重振旗鼓,把沔阳莲藕、沙湖盐蛋、红庙萝卜、毛嘴卤鸡、郑场豆鼓等特色食品打入市场,吸引前来观光休闲的旅客。除了打造美食品牌,还在街中兴建了刘口戏台,每逢节假日,游客可以看到具有沔味彩船舞、蚌壳精舞、龙灯舞、狮子舞和皮影戏等传统艺术表演。
当我们再次来到这条民俗风情街时,左局长对我们会所,这街比你们上次来时又有很大变化,人气更旺,一到双休,人山人海,真叫“井喷”式增长,其实最大的变化是这条街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定名为“沔街”。边说边走,我们从街西走到了街东。这里有了一片广场,广场正中建了一座门楼,巨大的匾额上面是当地书法家题的“沔街”二字。
叫沔街就叫对了嘛,我对左局长说,老祖宗叫了几千年,不能到我们这儿就让它断代绝根,这对不起沔阳的列祖列宗啊。我们不要走弃古有拾古的老路。同行的都说对,绝不能心血来潮乱折腾。
行走间,夕阳西下,晚霞映红的天边,层层暮霭变幻成一个硕大的“沔”字,冥冥地悬挂在天的尽头。
(仙桃日报 陆令寿 湖北省旅游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