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4-14 08:15 编辑
.
故乡亲(张才富) . 我的故乡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这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到处是河沟池塘,也就到处荷叶飘香。平畴沃野,草长莺飞;处处绿水,扬清逐波。二月桃花,三月垂柳,四月烟雨,五月翠绿,六月荷香,七月如火,八月金黄…… 记忆中的故乡,虽落后贫穷,却静谧和谐。这些年,故乡变化很大;道路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美了……总之,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好了。然而,乡情依旧!记起孩时的故乡,童年无限的乐趣依然常在——
大清早,太阳刚一出头,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骄阳似火,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没有一点风,树木都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小鸟躲藏得不知去向;小草低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扒在地上。 夏天,庄稼格外茂盛,秧苗、棉花的叶子油亮油亮的,树木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水牛把整个身子埋在了池塘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夏日里,有水的地方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孩子们光着小脚丫,穿着短裤头,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在小河里嬉戏打闹。忘记了大人的叮嘱,忘记了夏日的暴雨,心里只有雨点的惬意,水的柔美。夏日的荷花向孩子们露出笑脸,夏日的荷叶向孩子们展示魅力。 夏天傍晚,夜风习习,人们聚在河堤上乘凉,有的抬来竹床,有的搬来杀猪的宽案,有的扛来大板凳……不一会儿,大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猜谜语,热闹非凡。如“勤俭的故事”;说的是弟兄俩分家一牌匾,一人分得“勤”,一人分得“俭”;于是只勤不俭,只俭不勤,后来合家,弟兄俩“勤俭持家”才过好了日子。再如谜语;“太字少一点,不念大字”是少了“一”和“、”才不念“大”,谜底是“人”字……这些故事和谜语生动形象,从中可以明白不少的做人道理,让我至今记忆犹深。 多少年来,更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小村里那种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氛围。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只要碰到,就会闲聊不停,镰刀都割不断。互拉着手,说起些陈年旧事、庄稼收成、人情锅烩、柴米油盐…….. 那时候,村里家家都困难,而户户都开朗。谁家做有好吃的,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分给隔壁三家尝尝。今天你送我几张豆饼,明天我送二个火朝粑;今天你端来一碗蒸菜,明天我端去一碗伏汁酒…….要是遇上哪家做好事,帮的帮忙,喝的喝酒,全村老小聚在一起,快快乐乐!哪家有难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还记得,村里一妇女,为了家庭一点琐事想不开,喝下了几口敌敌畏。人命关天!大家二话没说,不约而同放下手中的碗筷,把她火速送往镇卫生所抢救。由于及时,才保住了性命。医院的人和病人的亲戚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这就是我的故乡和我故乡的父老乡亲!今天的故乡虽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但故乡的人文情怀依然常在。每当我想起可爱的故乡,想起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想起那涓涓细流的通顺河,想起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见一个个亲切的名字,常常会产生一种种莫名的情愫。故乡有我快乐的童年,哪能不为生你养你的土地感到自豪!我爱故乡的美景,更爱故乡如画的四季! 故乡人!故乡土!故乡亲! . 2010.04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