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
少尉
执剑傲东湖,笑我多轻狂!
 
- 积分
- 107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5-19 21: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 谈 “ 读 书 ”
前不久的都市报上刊登了一份报道,讲的是诗人田禾“征用”女儿的房间扩大书房,据田老说已增至50平方米还不够用。看后,我不禁哑然失笑,没有任何嘲笑田老师的意思,只是感觉有点好笑罢了。一个家用书房真需要那么大吗?算了,不说啥“面子、形象”之类的话了,俺还没这个资格!
岂今为止,自己的家里还没啥书柜呢,更别说专门搞个书房。因为自己不是读书人,也用不着哪玩意儿。家里所有的书加起来不过十几本(儿子上幼儿园的教材除外),说没有一本文学书籍是假的,不知那几本《特别关注》及《前卫》杂志算不算?厚着脸皮晒一晒俺的藏书:电脑报,CAD、PS、3DS MAX、机械设计及电子电器等,全是些消耗脑细胞的专业书,至于据说那个啥能“修身修性”的文学书籍一个子子也木有。算起来,我已有好几年没进过新华书店的大门了,也几乎没买什么书。不是不喜欢逛书店,只是现在对哪些经过审核出版的书已没有任何想看的欲望了。一位作家说:“看现在的书就是受罪!”呵呵,幸好俺也不是喜欢受罪的人!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的自己越来越变得不喜欢看书了,也变得啥也看不进去了。记得曾经的语文老师教导我们:“想看书现在就得抓紧,等将来进了社会就很难有兴致去看了。”特别是结婚生子以后,为工作及生活琐事所累哪还有闲功夫沉醉在书香里。不难理解,“快餐文化”的大流行也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一些文人貌似不屑于此类文化,说啥“粗制滥造没营养”,也许他们还真的忘了只有什么样的人才有那个雅兴“饮茶书窗下,悠然见前贤”!
于普通人而言,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呢?多看一些对工作生活有用的专业书,看再多也不嫌少,只要你肯钻!至于文学书籍,就当是看着玩而已,不必致力于一身的书卷气,只须蜻蜓点水尽兴即可!书,说白了就是一堆印刷品而已,既不是啥“精神食粮”,也不是你“高攀的阶梯”,功利放一边,自个多逍遥!现在的诗歌散文真没啥看头,想看诗词歌赋的就去看古人的吧,用某著名诗人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诗歌90%以上不知所云”。至于小说,不看也罢,大多是些你抄我我抄你抄到最后胡子眉毛一把抓谁也分不清是谁了。别看网上的那个啥多热多热的书,好多都是用银子炒糊了的!读多了那些这些乌七八糟的书,虽然有可能摆出点小资情调式的“文艺范儿”,但更多的是“屁股比脑袋还大”!有人说,我只看名人写的名著,这绝对错不了。呵呵,送你一句话:赶时髦的人裤腰带里别个死耗子也成精鸟!
读多少书才合适呢?有人说多多益善、活到老读到老,也有人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根本不读书。我觉得读不读书读多少无关紧要,毕竟生命不是用来读书的,没读书当老板的人比比皆是,人家活得不知有多滋润!读多少书,这个问题就像穿鞋子一样合不合适自己最清楚,别羡慕人家博览群书出口成章。君不见,好多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其见识及口才绝不比读书的人差!就拿阴坛子来说,数一数那些书读得不少的人有几个不是老气横秋的书呆子样没一点激情,写的文章四平八稳无懈可击过于正确极度理性,搞成了阴坛子最上等的“催眠药”!这种裹脚布似的东东除了日哄一下马P精及自我高度感觉良好之外,还真没啥鸟用!他们书读得不少,问题是只知道“读读读”,啥时候成了个孔乙己连自己也不知道!
记得孟非在自己的自传《随遇而安》里讲过一件事,他在某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说的是植物的雌性器官受精了然后如何如何。孟非搞了半天才弄清楚,原来那句话是说“花开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非要七拐八绕的兜一堆圈子,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学问似的,也不管别人是否知道植物的性器官长在那个鸟地方!常看到一些文人弄的啥小说,一件非常简单的事非得加一堆形容词副词助词等鸟词性,然后费尽脑汁非常形象化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美其名曰:这是小说的最高境界——给人美的享受!唉,俺想起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天生的视觉动物!想看“美美”吗?大街上的美女比啥鸟美文都强一万倍!
一位作家说:“一个优秀的作家,TA的作品能让读者从中看出自己的原型,并生出深深地悲悯!”李大眼说:“一部打动人心的小说,是有缺点的人在写其他有缺点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作家看过这些话,并深深地理解了这些话!一些挂着个鸟作邪头衔的文人只知道“婆婆念灶经”,话多P多!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什么样的书,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杂文不读周树人,博览群书也枉然!人无完人,文无完文,一个过于完美的人写得完美作品根本不值一看!真正的真理绝不是完美的,否则就不会有相对的概念!我一直赞赏西方的一句谚语:偏激出真理!看看现在的敢讲真话的人有几个是完美无缺的?一直展现“完美印象”的人不是庸才就是城府很深,一个善于隐藏自己的人绝不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除了顾及所谓的形象,更主要的是为了塑造吭爹的偶像!
那个啥要“寂寞读书寂寞写作”才能成名家,还说啥在小小的书里可以思接千载神入八荒畅游古今中外,你信吗?呵呵,还真成仙了!但不知已成昨日黄花的“魏晋风骨”葬在仙家的三分地里是否能长出傲立风雪的苍松?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古老传说一如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吟唱着一去不复返的镜花水月,只留下“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徒叹!如果你的血液里还残存了一点良知的因子,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看看那些有点偏激的但正直的有良心的人写的文章吧,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写于5月15日晚
(道义扔脚下,辣手煮东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