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 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
程登明 2012-4-16 *
在省委、省政府十堰现场办公会和全市三级干部会上,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明确提出,支持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并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加以推进。这对十堰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市发改委作为全市综合经济及投资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从而把十堰建设成为带动全市、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的目标定位,坚持规划引领,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口协作等历史性机遇,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专题活动为契机,掀起项目建设大会战。开展全员招商,把招大商、引大资、建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依托大项目的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 以大项目壮大优势产业,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拥有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是十堰的最大优势,我们必须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全力服务东风公司 “61”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东风动力总成、东风零部件工业园、东风装备工业园、东风特种商用车新基地和全国军品生产基地等大项目建设。尽快开工建设东风小康三期扩能项目,积极争取东风小康微车发动机项目尽快落户。抢抓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机遇,做好政策争取和项目实施。强力推进 “三区整合”和 “满园工程”,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以此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和民企来十堰投资。与此同时,努力调整工业结构,开辟新战线,规划建设一批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等大项目、新项目,形成 “一主多元”的产业发展模式。 * 以大项目提升旅游业,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业档次和水平,形成山水大旅游格局。加强景区公路建设,基本实现十堰所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与该区域骨架公路的连接线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进一步缩短游客到达景区的旅途时间,增强各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加快推进以武当山、太极湖为主要内容的汉江生态经济带暨环库区旅游开发步伐,推进太极湖、遇真宫修复、郧县郧阳岛、郧西七夕文化城、武当山太极传奇等项目建设。加强旅游招商引资,进一步挖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文化旅游经济新空间。 * 以大项目支撑“两带”建设,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两带”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实施《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总体规划》,围绕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加快推进房县泰山庙工业园、竹山国际绿松石城、竹溪县林纸一体化等项目,尽早实施铌-稀土开发项目,努力把竹房城镇带建成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全方位开展北京市对口协作十堰市工作,掀起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高潮。积极推进丹江口库区生态隔离带、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移土培肥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环保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园,引进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把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成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 以大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一是努力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争取武当山机场尽早立项建设,加快推进四条高速公路(十房、十白、谷竹、郧十)建设,加强汉江航道整治,大幅提升航道通行能力。积极谋划争取建设武西高铁、房康铁路、十堰至巫溪高速公路、环丹江口库区高等级公路项目,推进现有国、省道改造升级,加快高速公路与各县市城区连接线或环城一级公路建设,实施各县市区与周边地区、毗邻省份断头路打通工程,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实施重大城市项目建设。顺应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潮流,围绕做好城市大文章,加快以主城区为核心的现代城市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市政新区功能。加大山地整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用三年时间再开山整理6万亩土地。加快建设城区规划主干道 (发展大道、东环路、中岳路、林荫大道等),推进市县对接发展,推进以十堰主城区为中心的城镇群建设。三是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改造城区背街小巷,美化城区景观,做美城市形象。全面推进各县城、重点镇和中心集镇建设,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至2个百分点。 * 以大项目拓展服务业,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尽快编制实施《十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十堰城市经济聚集效益,带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出台《十堰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两园”、“三中心”建设(即汉江综合物流园区、白浪六里坪物流园区和徐家棚工业物流中心、火车站物流中心、花果物流中心),加快群利、兆泰等一大批物流项目建设。通过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壮大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十堰市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四大文化工程 (十堰大剧院、传媒大厦、广电大厦、南水北调博物馆)和鄂西北文化图书城建设,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加快教育、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辐射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品牌餐饮、休闲娱乐、连锁经营企业,繁荣商贸服务业,打造城市居民生活中高端配套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