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商务厅和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与正确领导下,我市商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扩内需、促开放的工作目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突出重点,克难奋进,全市商务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商务工作基本情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我局于2007年3月整合组建,下属8个二级事业单位及29个企事业单位,其中,正科级二级单位5个:分别为市商业资产管理办公室、物资资产管理办公室、市江汉大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市建材装饰市场管理委员会,副科级二级单位3个:分别为市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市屠宰管理办公室、市酒类专卖局,已改制企业10个、未改制企业9个。 目前,商务系统共有在册干部职工2322人,离退休人员718人;党员791名,其中离退休党员221名。 (二)商务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商务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外贸出口强劲增长,首次突破3亿美元,达到3.48亿美元,在全省县市增幅排名第二;二是内贸流通稳步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6亿元,同比增长18.3%;三是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550万美元,同比增长10.9%;四是商务企业改制改造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推动完成改制企业10家,安置职工1126人;五是大雄国际、天驰汽车等一大批商务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获得省商务厅、市政府授予的“外贸出口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关于落实招商引资两年倍增计划和一季度招商引资开门红的具体措施 (一)全市招商引资现状 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26个,在建项目123个,招商引资固定资产到位资金68.87亿元,较上年56.77亿元,增长21.3%;全年协议引资总额298.07亿元。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到资总量不断提升。2011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26个(79个落户建设、47个签订合同);在建项目123个(新建79个、续建44个),引进项目实际到资额55.16亿元。 2、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建一产业项目15个,二产业项目86个,三产业项目22个。总的特点是一产业显有增幅、二产业态势稳健、三产业增长迅速。 3、项目质量逐步提高。本年新引进落户的79个项目中,1000-5000万元的29个;5000万元-1亿元的17个;亿元以上的23个。79个项目中属工业项目的47个。 4、项目储备更具潜力。一是签约项目质量高。全市本年签约47个项目,协议引资额298.07亿元,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38个,过2亿元项目24个,其中:过5亿元项目3个,为大润发大型连锁潜江店、江西麒麟化工、巨林地板,过10亿元项目9个,为潜江市盐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基地项目、中伦国际纺织城、东方鑫盛物流园区、食品工业园、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全友家私生产基地、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潜江市工业园区建设。二是在谈项目规模大。全市现有在谈项目26个,协议引资额142.6亿元,属工业项目的18个,属高科技的4个。 (二) 招商引资两年倍增计划 2012年全市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85亿元、增幅30%,奋斗目标为103亿、增幅50%;按引进度我市2013年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约为130亿元,可望实现两年倍增计划(137亿元)。主要工作措施: 1、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考核督办,促进签约项目履约建设。一是加强水、电、气、污水处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保障;二是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用工;三是优化落实已落户我市招商引资企业的“绿卡”服务,在就学、就医、交通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方便;四是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地周边环境整治,营造安定的创业环境;五是加强项目“绿色通道”建设,强力推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六是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对项目进展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及时帮助投资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招商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资到位率;七是加强招商引资考核结账及履约奖励,严格执行《潜江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管理办法》、《潜江市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奖励办法》,促进项目履约。 2、拓宽发展空间,完善政策体系,为招商引资搭建更优平台。一是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按照项目投资强度科学供地;二是督促已签约未履约开建项目加快建设,采取盘整收回、空间置换的办法对闲置土地进行盘整、盘活,保证急需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三是强化零地招商,鼓励企业通过吸纳外资并购、技术参股、提高产业层次等形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在原有用地规模上实现增资扩产,提高土地使用率;四是结合我市实际,在保持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整合完善一、二、三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招商政策吸引力和科学招商的水平;五是充分利用汉江水运、铁路货站建设,引资高标准建设大型物流园区。 此外市委、市政府将园林、杨市、总口整合发展,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大园区。目前,已完成了65.3平方公里大园区总体规划框架,完成了潜江经济开发区、杨市工业园、竹根滩镇等还建区选址规划和测绘工作。园区配套建设加快进行,完成了4条园区主干道规划设计,章华南路扩宽和翰林路西延工程已进场施工,“王周线”和袁光大道南延工程年内形成土路基。出台和完善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搬迁户购买还建房、工业园区建设考核办法、园区资金筹措等相关政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了我市园区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园区建设的水平,也为招商引资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3、创新方式方法,突出重点领域,促进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引进。 (1)突出园区招商,强化主战场作用。一是按照“一区五园”的大园区规划,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明确划分产业定位,招引符合产业定位的高质量项目入园投资,形成产业集群好、服务配套全、对外吸引力强的招商引资集聚区,如今年重点推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及食品工业园;二是加大招商指标对“三区三园”的倾斜,强化园区招商机构、人员和功能,提高招商成功率。 (2)突出项目招商,强化与央企、国企合作。一是围绕潜江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超前规划一批贴近本地资源、贴近产业指导目录、贴近重大技改扩规、贴近高新技术的项目入库及时对外发布,用最具吸引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商引资;二是关注央企、国企投资动向和“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动向,有的放矢地制作招商指南、项目宣传册,实现项目谋划与市场投资相对接,真正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三是不断深化拓展与兵器工业集团、中石化公司、国能集团、晋煤集团等央企、国企的合作,研究编制后续项目争取投资,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 (3)突出产业招商,强化群聚效应。一是利用群聚效应,抓住龙头企业,带动同类型企业、配套企业、上下游企业一起来潜投资;二是以提升产业层次、培养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为重点,引进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的项目和技术;三是嫁接改造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产出强度;四是引导核心企业进行产业群、产业链招商。 (4)突出小分队招商,强化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境外招商。一是突出小分队招商。根据项目对接需要适时组建招商小分队,集中人力、物力,定点、定时、定向外出招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二是开展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在潜投资创业者的人脉资源,开展以商招商;三是加强网络招商。及时更新完善招商网站,加强招商项目网络推介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四是实施委托招商。深入开展与发达地区企业家联合会、商会及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联谊和委托招商活动;五是组织境外招商。紧盯“港、台、日、韩”有针对性开展镜外招商活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