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2012年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大三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三院士致信教育部推荐”、“大四学生被聘教授”、“20岁解答了西塔潘猜想,22岁成为正教授级研究员”,看看刘路一路走来的路,这个作为一名在应试教育里并非优等生的大四学生,他是怎么成为教授的?“不善于言谈”、“应试考试并不擅长,向来成绩也不是很好”“专业成绩只位于中游,从没拿过奖学金”、考试中“马虎,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也不太标准”,如果仅看这些,无论如何,恐怕认识他的人都不会想到他大学还没毕业就成了教授,在这个应试教育还比较根深蒂固的大环境里,他的成功除了自己解决了“数十年来悬而未决的‘西塔潘猜想’”外,主要还是站在他背后的人,从侯振挺、李邦河、丁夏畦、林群等院士到中南大学的两任校长,“刘路现象”正是中南大学倡导唯才是举,成功宣传自己的双赢结果!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说的非常好:“这个年轻人做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事,为什么不能给他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位置呢?”中南大学的做法,才是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学要敢于破格、舆论也敢于破格,我们才真正有希望!发现更多潜在的“刘路“,大胆使用有才的“刘路”,鼓励更多未发现的“刘路”,我们的国家才更有希望,才更加强大。 放眼望去看襄阳,古有浩然米芾诸葛亮,今逢“四个襄阳”大建设,我们能否学一学中南大学,大胆破格用人才呢?从笔者所在的襄城区来看,全区上下,正在大力建设“精致襄城、首善之区”,为建成“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而全员上阵、全区努力、全力拼搏,襄城区近期已经先后出台了“卧龙英才计划”、“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为襄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广纳贤才,重点培养和引进发展急需和紧缺的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性管理人才及团队。除了大力引进人才外,还要从全区内部大力挖潜力,把区内一批年富力强、真正有能力、默默无闻但又埋没已久的人才挖掘出来,各单位把真正有能有才的同志发现出来,领导要会做伯乐、擅做伯乐,发现之后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破格使用,这样才是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培养选拔人才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在选拔和使用上灵活运用政策、运用灵活政策,真正营造出宽容宽松、爱才用才的人才环境。真正把襄城建成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人才高地”,成为襄阳市的首善之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