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8
上尉
  
- 积分
- 717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5-5 20: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桃当地相当鼓励『箩底诈骗』
在濮阳市公安局华龙分局经侦大队(下称华龙经侦大队)大队长孙仪国看来,弄清楚“箩底诈骗”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社会成因,远比摧毁一个诈骗团伙更为重要。
陈德新做“箩底生意”已经有10多年了,在他当村支书和镇干部时已经开始做了。
他告诉今报记者,当仙桃人用箩底布当作案工具的诈骗开始泛滥时,当地政府不但没有采取制止措施,甚至“相当鼓励”。
起初,连把单次诈骗金额限定在1万元都是政府做的规定,因为1万元即使案发被抓,在量刑时也是轻的,关不了多长时间。
陈德新说,1992年,镇党委书记开党员会时,曾明确告诉大家要走出去推销箩底布,“别管怎样,能搞来钱就行”。而当地多数人对诈骗的态度是“笑贫不笑骗”,能骗来钱的就是有本事的人。在这种心态下,包括一些村干部、乡干部甚至教师纷纷加入到诈骗大军中来。
一般情况下,能做老板的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人,上过高中或中专,字写得都很漂亮,冒充银行或部队签字时很容易让人相信,对于各种需要的字体,他们都进行过专门的训练。
50岁的陈德新算是第一代的老板,而上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老板属于“后起之秀”,他们的文化程度更高,诈骗手法也更高超。
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只能充当马仔,马仔中的很多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磨炼,也纷纷拉人马另起炉灶。
行内人详解仙桃骗局操作流程
“箩底诈骗”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先是四五个老板合伙出资组成一个公司,当然这个公司是虚构的。因为仙桃诈骗的名声在外,他们的公司注册地一般选在其他城市,如陈德新将公司选在了湖南岳阳,然后他便找人在岳阳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到各地装电话的业务也有专门的人来做。
电话装好后花钱在114登记,一般做生意的人都习惯通过114查公司是否存在,电话装好后就呼叫转移到手机上,受害人明明打的是湖南岳阳的固定电话,实际上骗子是在湖北武汉用手机接的。
接下来,他们通过街头的牛皮癣广告找到刻假公章的人,去刻部队军需处的章。
为了以假乱真,有的骗子冒充军官在邮局设一个假地址,而后专门有人在邮局守着,发现回信立马取走。
然后会有专门的人到这个部队所在的县城去看当地没有什么银行,比如山西平定县没有商业银行,山东文登市没有交通银行,他们就刻一个该银行的公章到当地的114查号台去登记,114查号台并不进行审核,所以受害人通过114查到的银行电话只能打到骗子那里。
完成这些,陈德新就需要花钱去购买全国各地的公司注册信息了,他们的行骗对象是各地的纺织、贸易、五金、建材类的公司。
他说,仙桃当地的工商和税务部门有人专门靠销售注册信息赚“黑心钱”,他们从内部网上调取各地公司的注册信息卖给骗子们,10年以上的公司经营时间长了,防范意识也强,所以这类公司的注册信息便宜,每条一两毛钱,而刚干一两年的新公司经验相对不足,所以这类信息很贵,每条七八毛钱。
一般骗子要购买两三万条信息才有可能诈骗成功,需要花费四五千元。
而后,就要通过地下印刷厂印制宣传资料了。宣传资料里的厂房和法人照片全是假的,这种宣传资料被称为“彩头”。
骗子们同时要给产品起一个拗口的名字,然后宣称是高科技军工产品,但作案工具都是造纸厂淘汰的那种过滤网。
陈德新的公司称为总公司,前期工作交给分公司来做,所谓分公司,实际上是专门挨个儿给各地公司打电话的人。
骗子们一般都会购买一部带有“猫耳”的传真机,这种设备通过互联网的装置可以随意改变设置电话,如湖北的电话经过设置后在对方的来电显示上可以显示出是湖南的区号和号码。
分公司把已经上钩的受害人资料交给总公司,逐条标明谁有意向做谁不愿意做,进展到何种地步。
接下来上场的是冒充军官订货的人,早年冒充买货的人要到受害人的公司去,这一角色被称为“猴子”,现在骗子不再面对面订货,完全是通过电话联系,这样的安全系数会更高。
他们利用了人们对军队的信任,冒充军人的“猴子”又被称为“军猴”。
然后就是组织货源,湖北仙桃有专门给骗子提供过滤网的人,1万多元的货能骗十五六万元。
骗子老板讲述三次被绑架经历
陈德新有三次被人绑架的经历,都是在诈骗成功拿到钱时遇到的。
2003年,他在石家庄诈骗得款6万元,正在大街上走时,被3名男子劫持到了一辆出租车上,身上的钱被抢光后,他又被人送到了派出所。
还有一次,他刚骗了17万元,就被人绑架了,对方拿着一个摄像机,拍摄到了他交易时的镜头,除了要17万货款,还要求再付几万元的“封口费”,否则把他交给警察。
另一次更惨,身上的钱被抢光后,他被从高速路上推了下去,差点丧命。
陈德新明白,自己被人“点水”了。
所谓“点水”,就是他们团伙中或者圈子内了解交易情况的人向犯罪团伙放出了消息,在交易成功后实施绑架,因为是诈骗所得,陈德新在被绑架后也不敢报案。
最近两年,仙桃从事“箩底生意”的人中发生这种情况的越来越多。
刘小发是2007年4月被他的舅舅杨四明叫去冒充军官的。归案后,他在华龙经侦大队指着舅舅破口大骂,说舅舅把他领进了火坑。而在这之前,他开过粮油店和小吃店,做的是正经生意。
2006年,见别人做“箩底生意”挣钱很快很轻松,刘小发和一个朋友合伙准备也干这行,行骗快要成功时,一个马仔要求涨工资,他们不同意,结果这个马仔就报了警,刘小发跑了,他那个朋友被抓了起来,罚了8万元,后来刘小发也承担了2万元的损失。
做这行的人多了,相互也存在竞争。通常是一家公司会同时接到两帮骗子打来的电话,为了让对方做不成生意,骗子们都会相互指责对方不是正规公司,产品没他们的质量好。
骗子赚钱太多兴奋过度而死
最近两年还出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公司被一家骗子骗了,下次遇到同类诈骗时就会顺水推舟按照骗子指定的程序走,等到交易时,或报警,或带人将骗子控制,然后要求赔偿上次的损失。一般情况下,骗子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会按要求赔偿。
陈德新说,在仙桃除了做“箩底生意”的人,也有专门“宰”骗子的人,和受骗公司“反诈骗”不同的是,这些人会注册一个虚假的公司,专等人来骗,交易时绑架交货人达到勒索的目的。他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因为诈骗时的高度紧张,已有多名仙桃人死于心脏病和脑溢血。一个“军猴”去广东接头时,被他曾经骗过的一名当地商人认出来了,这名商人立即报了警,警察赶到后,“军猴”心脏病发作死亡。
还有仙桃一个姓张的人,“箩底生意”做得很高超,在香港、澳门都注册了公司,当大多数人都青黄不接时,他还能日进斗金,结果由于兴奋过度,突发脑溢血死在广州。
因为分赃不均,也闹出过人命。一个“老板”和一个“猴子”刚刚诈骗得手,因为钱多钱少的问题打了起来,最后“老板”被“猴子”杀死。
陈德新说,其实在他的两个马仔被濮阳警方抓获时,他就萌生了“退出江湖”的想法,但还是没经住高额利润的诱惑,最终没能逃脱。
52岁的张斌新是望风时被抓获的,民警在他身上还搜出了一份上访信,原来他2003年曾经被一个骗子骗了64万元,他一度提起骗子还大骂“这个杀千刀的”,可是因为陈德新答应每次望风给500元的报酬,吃住费用全管,甚至为了一路上能抽一盒黄鹤楼香烟,他就忘了对骗子的仇恨,转而变成了骗子的帮凶。
骗子剖析屡屡得手原因
在接受今报采访时,陈德新谈了两点感受,一点是受害人“太笨、太傻、太容易上当”,另一点就是他的侥幸心理。
他说,从表面上看,做这行和做其他生意一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多受害人去报案会被当成普通的合同纠纷不愿意受理,另一方面办这种案件牵涉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实在太大。
比如华龙经侦大队为了调查此案先后奔赴湖北、江西、湖南、山西、陕西等地,同时又发函到重庆、四川、北京、江苏等地警方请求协组调查,整个过程耗时大半年,这也是陈德新对濮阳警方口服心服的原因。
陈德新三次被抓。他说,有些地方,只要通过关系花钱打点一下就能很快被放出来,最短的一次,他在拘留所只呆了36个小时。那次,他找了多种关系,本来打算花10万元“摆平”,最后只花了两万元。
另一方面这种诈骗的量刑不是很重,一个诈骗49万元的仙桃人只被判了10年。
陈德新说,因为受害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只能见到一个交货的人,即便这个人被抓了,只要他咬紧牙关,也足以给其他人留下转移的时间。
孙仪国表示,目前濮阳警方对此案的调查并未结束。今后,他们会继续加大侦查力度,以震慑“箩底诈骗”团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