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5-14 19:11 编辑
. 孵小鸡 . 春打六九头。如逢有闰月的年份,开春就会来得早些,多在春节前。一开春天气转暖,家里喂养的母鸡就陆陆续续地开始跳窝、生蛋了。记得儿时的团年饭里,母亲为了凑齐那十碗菜,总要从鸡窝里捡几个鸡蛋,漂一碗鸡蛋猪肝汤来,撒些葱花,淋几点麻油。 为让鸡多下蛋,这个时节要给鸡添些饲料,湖田乡里只是喂些谷子了。那时,人的口粮都不够吃,鸡在换毛或歇窝不下蛋时,只有克扣了。喂(把)鸡食早晨不喂,放鸡笼门时,就把鸡赶得远远的,到野外去觅食。还有人清早偷偷地用麻袋,把鸡背到生产队的谷田里去放,吃饱了鸡自个寻回来,鸡知道路了,就天天往谷田里跑。那个年代,鸡屁股是“小银行”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喂鸡食一般是晚上,在鸡上笼的时候才喂一遍。也是我在放晚学了,把火烧熟、作业做完后去喂。在盛粮食的黄桶里,整个人扒在黄桶的边沿够着,去撮一瓢谷。鸡只要看到我拿着瓢,不用你去唤它,都按时等候着,相互拥挤着。一二十鸡个个伸着脖子,斜着眼,看着我手中的瓢。我会在自家堂屋的鸡笼门前去喂,防止别人家的鸡来啄食。 鸡群中,大多数母鸡,只有一只公鸡,还有活不到过年的几只线鸡。瓢里的谷往地上一撒,鸡雀跃似的抢起食来,几只“强王”的母鸡,有时吃得“咯、咯”地打着饱嗝,鸡嗉子胀得鼓鼓的。 这只公鸡让着母鸡,很少看见去抢食,它把嘴边的谷子啄起,“咯咯”地呼唤着母鸡到它的身边来,趁我不注意,接着就是跳到了母鸡的身上。我会用脚去踢它,可它已经离开了母鸡的背,不好意思地歪着脖子看着我,好像对我说;我熊!“雄”鸡的“雄”,我让食它们吃还不行吗。这些母鸡个个都被它“打过水”,骚鸡公。不嫌累呀真是! 生蛋鸡开窝了,母亲在每天早晨都会给母鸡去“应蛋”,一只只去抠,今天鸡会生几个蛋,晚上从鸡窝里捡蛋到时候,若少了一个二个的,准是哪些鸡又生“野蛋”了。叫我们盯着那只黄鸡母、黑鸡母……. 惊蛰一到,就孵鸡娃,孵鸡娃是要有抱鸡母的。仙桃有用“抱鸡母”来比喻某人出身来源一说;你是某姓的“抱鸡母”抱的儿!抱鸡母就是孵小鸡的。 家里每年抱窝的一般都是那几只老母鸡,要是老母鸡老是趴在窝里不下来,摸一摸身上发烫,那就是要抱窝了。母亲给它另做个窝儿,破筐子、破桶子,塞几把谷草,加上一点破棉絮,放进大约二十来个授精的鸡蛋,长椭圆形的鸡蛋出母鸡,接近圆形的鸡蛋出公鸡。将抱窝放在屋里僻静的地方,让抱鸡母慢慢孵,抱鸡母痴痴迷迷,不吃不喝,要在这个筐子里趴上整整二十一天。每当看到抱鸡母下窝时,我都要给喂一次食和水,看看鸡窝里有没有被踩坏的鸡蛋,翻动一下,有时还要掏出鸡粪。 “鸡呀鸡,二十一;鸭呀鸭,二十八”。说的是鸡三周、鸭四周就出壳。未曾出壳时,让抱的蛋“踩水”,把孵熟了的蛋一个个放入一盆清水中,小鸡一个个在壳内活动起来。蛋在水中摇摇晃晃,这就叫踩水。那些没受精的卵,则一动不动,沉下水去,这就是寡鸡蛋;有的因孵得温度不均匀,死在壳内,也不会踩水了叫“怨死鸡娃”。把这些蛋挑出来,用瓜芴叶儿包好,放到灶里用火灰烧,熟了,给孩子们吃,吃了不发晕。那些踩水踩得欢的,用布揩干,重新放入鸡窝。等到二十一天的时候就愈加小心,小鸡自己把壳啄破,从蛋壳里挣脱出来,如果人给扒开就会发育不良,母亲会特别的嘱咐我们:千万不能碰,让它自己出来。把壳捡在一起,最后去丢,小鸡不会散群。 等小鸡全部出了壳,放在脚盆里,给小鸡喂些浸湿的小米。小鸡颤颤巍巍,毛毛绒绒,豆粒大的眼睛水灵灵,真是人见人爱。为了不与别人家的小鸡混淆,用红绿颜料涂在小鸡的绒毛上,看上去漂亮极了。小鸡前前后后的围着老母鸡转,老母鸡捡到食物,咕咕咕咕地叫着捡起来再放下,让小鸡去啄食。晚上,老母鸡就会把两个翅膀张开,小鸡挨挨挤挤的躲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老母鸡领养着它们散步、喝水、找食物,如有侵犯小鸡,老母鸡会舍生忘死救小鸡。大约一个多月小鸡长大了,认得出鸡公、鸡母了。能自己找吃的了,老母鸡就“丢窝”了。 那时候,麦草堆里也会引出一窝鸡娃来。家里孵的小鸡多了,就“连儿带母”的挑到街上去卖,抱鸡母是普通鸡的一倍钱,小鸡是鸡蛋的一倍钱,按个数点。也有隔壁三家借抱鸡母孵小鸡的。 打死我也不吃“毛蛋”的。市场上卖的人工做成的“十六天的毛蛋”,烤熟了扒开看,已经有了小鸡的雏形,真觉得有些残忍。 啊!童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越飘越远……你给了我多少快乐的时光,我真想再有一个这样的童年。 . 2012.05张才富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