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帖子
楼主: zymeteor

“楚天畅想”荆楚杯征文比赛公告

  [复制链接]

31

主题

42

帖子

11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5-31 1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默
                  
独坐窗台

看朱红色的仿古凉亭在雨中静默

一如我在窗台边静默




撑着彩虹伞的人儿在我的视线里出现

又走远

他的脚印被后来的脚印无情地踩碎

不再有他的轮廓




谁曾想

当年那画满伤痕的油纸伞被遗失在了何处

而从前的我

又被遗失在哪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新闻传播系1001班  左钰   )

楚天畅想 荆楚杯征文比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1

主题

42

帖子

11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5-31 1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书 人生命的轨迹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热爱藏书。我就像一块海绵,吸水般的见到什么书就弄来收藏。我有很多书都来之不易,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师范读书,为了买书,从学校到家约二十余公里,我以步代车来回四次五十多公里,省下车钱购了《与习作者谈写作》(萧乾著)。参加工作后,工资低,家里负担重,只好从嘴巴角里省一点钱,购几本书。到九十年代,我可用稿费换书了。

 在父亲藏书的故事里,都潜藏着人生的玄机,见证着时代的风云。父亲从小爱书却无钱买书,他的藏书是靠自己一本一本淘宝似的淘来的。好几次听父亲说起过“关帝庙觅宝”的故事。那是一九五九年,父亲二十岁,在生产队当记工员。一天傍晚,队里的一位社员告诉父亲说,在东山的关帝庙,那里书很多。父亲听罢,第二天一早就跟随这个社员去关帝庙,进去一看原来关帝庙已经改成造纸厂。那里堆着小山似的书,是准备捣成纸浆用来造草纸的。父亲翻动书堆,发现了很多他从未见过的宝贝,其中有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一百六十本,一本不缺,如此完整拥有这套民国版的书,这在全国一些著名的大学图书馆中也属凤毛麟角。面对这些书,父亲爱不释手,他抽空就去看。去了几次父亲觉得不好意思,就顺便带上些粑粑送给造纸厂的工人。那里的工人平常吃的都是洋芋和红苕,一见有黄橙橙粑粑吃,自然满心喜欢。

  他们对父亲说:这些书你爱看就拿回去吧,你称一下斤两,找一些废旧报纸和弄一些竹子来抵足分量就是了。于是,每天放工后,父亲都要拿上镰刀去山上砍竹子,然后送去关帝庙。这样,父亲就有了《文学丛刊》等一大书橱书了。

平日我的藏书颇多,除了父亲留下的以外,有自己购置的、有文友相赠的……日积月累,居然满满的八个大书柜。我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藏书、看书十分感兴趣,以至于我被妻子戏称为“书虫”。“闭户遍读家藏书”记不起是哪位名人说的,反正很吸引人。

从藏书中读书,有一定的启发,“温故而知新”固是一乐,同时也享受到生活中的情趣。 如白居易的“双燕诗”,属劝孝诗一类,令我动容:“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梁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嗞嗞,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千往来,犹恐巢中饥,殷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刮毛衣……”待到幼儿成长,便远走高飞,置父母于不顾,于是双燕日夜悲啼,想念儿女,最后是:“燕燕尔勿悲,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整首诗,以咏燕子为主题,从雏儿的出生以至成长,成长后又离巢而去,借动物而咏志,也是人生的写鉴。眼下许多青年学生,赖父母的抚育,或外地读书、或出洋留学,羽翼丰满,便对待父母形同陌路。且不说定省晨昏,连“常回家看看”都做不到,能不教父母伤心!

从我的藏书里,我知道了藏书是我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说,老子当过周“守藏室史”的官,注:“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汉代官方藏书很盛,《汉书》说,汉兴,改秦之政,大收编籍,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于私家藏书,公认最早的是孔子,他设帐授徒,必定集藏不少文献。墨子也是一位,他南游卫地,“载书甚多”。自汉而后,私家藏书代不乏人,只是唐以前成书不易,藏书家少些,宋元以后就多了。古人认为,藏书为士人生平第一要事:藏书是通读之资,学问之本。清人孙庆增说:“购求书籍是最难事,亦最美事、最韵事、最乐事。”这是经验之谈,古往今来,一代代藏书家都在干这件很难也很有味道的事。

    从藏书里获知古代不少藏书家见古籍则破产以收,获异书则焚香肃拜。明人郎瑛一遇好书就尽力购求,倾其家财也在所不惜,以致藏书日富、学问日深,而家境日贫。清人马思赞知查姓人家有宋版《陆状元通鉴》,多次求购未成。后查家安葬亲人,选定的吉地正是马家田土,马思赞闻讯大喜,即以良田十亩换取该书一部。明人王文禄,家中失火,他大叫:“但力救书者赏,他不必也。”明人杨循吉爱书入骨髓,作诗云:“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明人杨士奇,少孤贫,想买一部《史略》,要价百余钱,买不起,他母亲就把一只老母鸡让他换了书;后杨士奇以史才被荐入翰林院,任编纂,擢礼部侍郎。人们称赞说:“有此母,安得不生此子。”宋代权臣秦桧之子秦,仗势欲夺王廉清家中书,说只要把书献给他,便可得做高官。王廉清号泣拒之,说“愿守书以死,不愿官也。”秦不能夺其志,只好作罢。

    一些故事讲了藏书家们求书之不易及巧遇。钱谦益家藏宋版《汉书》乃绛云楼火后幸存,极宝爱,惜缺二卷,是个残本。他四处求购未成。一书商日暮泊舟乌镇,上岸买面做晚餐,店主从旧筐中取书撕页包面,一看竟是宋版《汉书》。书商立即购得,连夜撑船送到常熟钱宅,牧斋家藏,遂成完璧。郁礼购得厉征君樊榭山房书,其中《辽史拾遗》手稿缺五十页,百计寻求未得。一日在青云街见一僧负两簏字纸,便请僧停步翻检,竟是樊榭山房旧物,便全部买下。闭门整理两个月,所缺五十页手稿全部补齐。此书日后得由汪氏振绮堂雕板印行,郁礼功不可没。

古人藏书是为了读,洪亮吉说“藏书而不知读,犹弗藏也”。我一直爱书,想拥有很多书,心向往之。我的藏书,足足占了八个书柜,简陋地布置了一个书房,成为我工作生活的乐园。

    藏书之乐,其乐无穷。它促进工作,丰富生活,培养爱好,修养身心,促进家庭精神文明。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智慧、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认真读书使我在困难中勇往直前,在彷徨中坚定方向,在失败中增加勇气,书伴我工作生活风风雨雨平安地走。书是我重要的精神食粮,由于我有书为伴,生活很充实。可以潜心研究自己的爱好,总结自己创作经验,在报刊发表。书给我知识,给我启发。儿童文学作品读得多了,手痒,心痒,放下书,拿起笔描绘儿童生活。因为在我十多年的文化工作中,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形象。他们坚强勇敢的行为,忠诚老实的态度,热爱劳动的习惯,团结友爱的风气,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品质,在我的脑海中闪光。我拿起笔来写,歌颂他们的真、善、美。书帮助了我修养身心,业余时间钻在书报里,能抵住各种思潮和不良嗜好,能正确地认识、认真对待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藏书给下一代也有良好的影响。假日,七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问:“爸爸,有新书吗?给我讲故事。”我看书,他看图,家中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家庭的精神文明。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是我生活的乐园,藏书之乐,乐在其中。

    我的书本本有用,我藏的书,大都集中儿童文学作品和作文教学研究两类。每本书我都认真阅读,点、划、批、圈。最初,我买书无藏书之意。为用而购,为喜欢而买。这样长年累月,日积月累,书多了。同时,每到年终,我把订阅的书报装订成册,送上书架,供日后参考。我的藏书还有两个特点:其中一部分是作家签名书,十分宝贵,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一部分书中有我自己的作品,这样使读书、用书、藏书、编书、写书融为一体,它是我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生命的轨迹。 



作者:诸葛清溪
地址:湖北省五峰县采花文化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1

主题

42

帖子

11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5-31 1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文物”
星期日,为了找一个线头绑东西,打开了母亲房间里的的老式食品柜,在上面有一口黑黝釉箱子,虽然那上面没有上锁,但上面的灰尘让我知道这木箱母亲是很少打开的。我好奇地打开木箱,一些旧衣服间有一个旧包袱,打开来看到有几件我小时候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

    里头有两件衣服我印象特别深。一件是我七岁时的穿过的冬衣,那时做新衣服很难的,为了让一件棉衣多穿几年,就请裁缝做了一件又粗又长的棉袄,我管这件棉衣叫“风雪衣”,母亲给我缝了一件,天蓝色的颜色,衣兜是内外两层,五颗扣子,初穿在身上,盖过膝盖长到脚跟,一走路就左晃右晃的,感觉沉甸甸的。在大集体的生产队吃“大锅饭”,生活很艰难,我想母亲的话很有道理。其实这件衣服我的确穿了很多年,从七岁一直穿到上初中一年级,这件衣服从当大衣穿一直到初中做了一件普通的上衣,直到后来再也不能穿了,才恋恋不舍的让它退役,成为“压箱底”的文物。另外一件是单衣,红底小碎白花纹,是八岁生日父亲送我的生日礼物,斜兜上面有一个白色的扣子作为装饰,前襟有两条浅白色的蕾丝花边一直从上到下镶到衣兜处,这件衣服是母亲从供销合作社花三角五分钱和四尺布票买的布料,送到裁缝店做的。那是我在小时候读书时父亲送给我的惟一的一件新衣。好在衣服的样子在当时很新颖,并没有让我在朋友圈中没有面子,于我而言,能有一件新衣,无论贵贱,我也是高兴的。

    后来,日子好过了,有好几次政府里号召支援灾区,捐钱捐物什么的,我回家让母亲把我不穿的衣服整理一下捐献灾区,母亲找出了几年来的毛衣、毛裤、冬衣、夏装,但却留下了这两件衣服。她说:“这是那段苦难日子里最好的见证,也见证了你的成长,要留着做个纪念。”

    因为生活的困苦,母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那些年,如果买一件新衣,不到重大日子或者是新年什么的,是决对不会拿出来穿的。记得几岁的时候,在邻县银行上班的姑爹,给我买了一条花裙子,绸质的,面料很柔软,一起捎来的还有一双蓝色的小皮鞋,鞋口处有一圈做为装饰的黑色绒毛,样子很好看。但是这两件礼物母亲一直藏在柜子里,绸缎太容易皱了,也太容易烂了,我想母亲怕我过早地穿破这件好衣服吧,皮鞋呢,许是因为我太爱乱蹦乱跳了,曾经有一下午穿坏一双鞋的纪录,想是怕这么贵的一双皮鞋在我脚上变得太短命,所以象宝贵一样藏着,忘了这本来就是属于我的礼物。

    那条裙子和那双鞋的命运最后可想而知,裙子最后让还没有上学的弟弟穿着在村子里到处招摇,那双皮鞋我后来悄悄地爬上阁楼,从箱子里翻出来,坐在地上任凭我怎么努力都不能把整只脚完整的塞到我心爱的小皮鞋里,可惜了那双鞋,我是那么的爱它,可惜我从来没穿过它就让给了别人。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街头出现了各种衣料和样式的服装,丝、毛、麻、化纤,很多名字以前听都没听过。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同时也注意起穿着来了。我也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小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第一件毛衣,并且是当时流行的枣红色,心情可想而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女穿着也划破了历史的长空,奇装异服应运而生,把这花花世界中的人群打扮得五彩缤纷,高跟鞋、牛仔裤、喇叭裤是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

    “人靠衣裳、马靠鞍”。现在,人们在解决温饱后,往往把衣着放在首位,因为衣着是人们展示自己的第一品牌。近几年,人们的衣着变化十分大,流行、时尚成为年轻人的代名词。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看到的不是过去灰色或草绿色的着装色调,用五彩斑斓来形容人们的穿着毫不过分。即使在冬季,穿着各种款式各种颜色服装的人群也会让城市不再死板灰暗。

    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不仅对服装的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人们通过对衣着服装的穿着打扮来体现自身份的个体特性和魅力。看着当年时兴,如今也算“过时”的服饰,再看看一年一年多起来的精品店,大商场,时不时逛逛街,选购流行服饰的年轻人,这三十年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人们再也不会为了让一件衣服多穿必年而让人穿山甲不合身的衣服了,也不会因一件好时高档的,时尚的,漂亮的而舍不得得穿的衣服旧掉损坏,将一次也舍不得穿的鞋子送给别人了。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作者:葛冬梅

地址:湖北省五峰采花文化中心  4434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1

主题

42

帖子

11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5-31 10: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楚杯征文比赛,火热进行中。。。湖北地区的童鞋们,加油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3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2 09: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aomiao61cn 的帖子

问一句哈。跟帖的时候要把文章附上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2

主题

9

帖子

27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5 08: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次征文获奖面很大,赶快参加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2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5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武院的学子们,看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2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5 17: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参与,我也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9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5 19: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73

主题

79

帖子

17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7 13: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活动让有才之士有了用武之地,希望明年还会举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