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堰移民 于 2012-6-3 08:45 编辑
要坚决兑现奖惩。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是硬任务、苦任务,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各单位派出人员要能吃苦耐劳,有无私奉献精神,打造一支理解企业、熟悉经济、发自内心自觉服务企业的干部队伍,以此才可营造出优良的经济生态环境,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到实处。行政服务中心要全力以赴改进服务环境。只有服务好、环境好,才能让人敢投资、想投资、能投资。宜昌当前就是有一个与企业老板从相识、到朋友、成亲人的优良投资环境。对今年的招商任务年底要结账,我们也将严格对责任单位和个人严格兑现奖惩。说白了,车有车路、马有马路,每个同志都有几个朋友,为进一步形成合力,也是想通过这项艰辛工作培育“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更加地亲商、爱商、护商!希望大家尽情释放才智、挥洒热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取在全员招商的大实践中干出新成绩、体现新价值、实现新发展。 * 3、要全民创业致富。 * 只有全民创业,才能带动全民就业,最大程度地解决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只有全民创业,人人有门路,才能增加收入、积累财富,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只有全民创业,才能让广大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级也才能有更多财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而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实施全民创业是实现民生、民安、民富的最大基础工程,更是从草根经济中培植新兴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 * 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好降低准入门槛、降低创业成本,政府创环境、群众创实业的办法。要进一步鼓励支持全民放心、放手、放胆创业,让十堰不仅成为“最容易就业地区”,而且成为“最容易创业地区”。城乡群众创业可以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无论资金多少、财产多少,都可以投资创业。只要对十堰发展有利,我们就提倡;只要能吸纳群众就业,我们都鼓励;只要通过合法劳动致富,我们都保护。 * 能让群众富裕起来的党委、政府才是好党委、好政府,能让群众富裕起来的干部才是好干部,能让群众富裕起来的政策才是好政策。要向江、浙等先进地区学习,着力培育创业文化,积极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大力培育“诚信至上、尊重规则”的经商精神,引导广大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大胆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为创业者提供最优的服务、全力的支持、最强的保障,多服务,不干预;多设路标,不设路障。通过一流的创业环境,把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调动起来,进一步发挥民智、激发民力、聚集民资、实现民富。 * (三)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民生得以保障和改善,发展才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力量源泉。要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实,民生具体的讲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这些一件一件很具体、很现实、看似“小事”的事情。“小事”连着民心,“小事”连着作风,“小事”连着形象,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在解决群众这些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的!只有时时惦记这些“小事”,处处为群众解决“小事”,才能把民生真正落到实处!回良玉副总理上次在宜昌调研时的讲话,我听后深受教育。所以说,宗旨观其实是与老百姓的感情问题,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方法,方法决定行动。 * 1、要注重民享,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是基本民生。要继续加大财力投入,确保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民生,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继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向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 2、要化解民忧,进一步构建社会大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之要、稳定之源、和谐之基。发展的成效如何体现?执政为民的承诺如何兑现?民生改善的力度如何表现?首先就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上。要继续在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光彩慈善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尽力减少百姓生活的后顾之忧。这其中要注重把政策用活,要探索、创新。比如,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怎么与企业用工、农民工就业打工中的企业需求相结合?荆门李宁工业园周边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模式,就是直接服务企业、服务需求群体的好办法,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借鉴。 * 3、要保障民安,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事关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民生福祉大计,事关跨越发展大业。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在进一步深化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规建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我们的网格化管理工作要加快!既要建好行政服务中心这类直观的有形政府,还要借助现代手段和新型创新建立起一个服务民众的无形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积极稳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始终保持耳聪目明,使工作能抓早抓小,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矛盾凸显是自然规律,没有矛盾不正常,有了矛盾能够及时化解,才是执政能力的体现。尤其是现阶段通信、网络十分发达,稍有不慎,一件很小的事就会酿成大麻烦,我们各级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整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时你手中能够调动的资源可能有限,需要方方面面支持,所以要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以便使我们跨越发展中各项工作更加有序!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十堰”建设。要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三、锐意创新,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推进十堰跨越发展 *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无数事实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谋略的高度、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对于十堰这样一个相对居中的内陆地区来说,解放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拥有资源、资金、技术、人才更为紧迫和重要。因为只有思想解放、思维跨越,才可能带来行为、举措的跨越,最终落实的工作结果才能跨越。否则,思想上的瓶颈会是最大的瓶颈!要推进十堰跨越发展,还必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新起点上推进思想解放。 *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十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 * 十堰建设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回顾十堰发展历程,每一步跨越、每一个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催生和引导的结果。尤其是近年来,“一城两带”总体战略的制定实施、数十万移民的和谐搬迁、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圆满举办、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摘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升级等等,无一不是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行动大突破的成果。十堰建设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解放的思想,就没有十堰的发展;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发展水平就达到什么程度;思想得不到真正解放,发展步履就难以加快。 * 思想解放不够问题在十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反映在思想上,就是视野狭窄、观点陈旧、习惯于成功的经验;反映在工作上,就是墨守陈规、畏首畏尾、不敢担当(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但不是大小事都事无巨细地汇报,不敢担当,不敢担任务责任,怎么可能把事干好、干出色呢?);反映在行动上,就是见事迟、行动慢,在观望中放走了机遇,在徘徊中丧失了机遇;反映到精神状态上,就是进取心不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的要么撞不响,要么不想撞,这样状态十堰人民会答应我们吗?解放思想不是空洞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衡量标准,我总结为“四看”:一看会不会抓机遇,抓住了就是解放思想;二看是不是破解了难题,破解了就是解放思想;三看能不能出色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了就是解放思想;四看有没有争先进位,争了先、进了位就是解放了思想。县市区更要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中争先进位,市里将单独设奖。这“四看”不一定全、不一定对,大家可以讨论。希望大家对照这四条,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解放思想到底做得如何?平时谈论时,大家都认为有必要解放思想,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把自己摆进去,有时办事死扣条条框框,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邃、思辨缺乏功力等等。解放思想是具体的,解放思想是利益的博弈,过去解放了思想,并不等于今天解放了思想;当下解放了思想,并不等于以后解放思想!这些问题和现象如果不解决好,就可能会贻误和阻碍我们发展,十堰的工作就会停留在已有的层次,跨越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 十堰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更加深入地解放思想。发展过程瞬息万变,思想认识必须及时跟进。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历史赋予十堰跨越发展的重大使命,面对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只有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才能更广阔地拓展发展视野、更深入地挖掘发展潜力、更准确地把握发展态势;只有在更高水平上继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打破陈规陋习的束缚,切实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办法举措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解放思想是全民行动,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摆进去。领导干部要带头,勇于揭示工作中的不足,知耻近乎勇。我们与宜昌、荆门的软环境相比有差距,差在哪里?差就差在理念、观念和思想认识上。如果理念一致、价值观念合拍、思想解放程度一致,就会同频共振、千方百计、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要善于查找思想保守的地方,敢于运用新的思路办法开创工作新局面,否则,解放思想就是空谈。市委办、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可以围绕招商引资,围绕跨越发展,在全市组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可以开设专栏,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解决问题,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工作。 * (二)要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利器 * 解放思想主要目的是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任何地方在任何发展时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瓶颈制约。谁率先打破思维定势,谁就能率先突破瓶颈制约;谁率先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当前,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制约十堰发展的“四大瓶颈”正在逐步破解。但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十堰跨越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寻找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争取彻底打破“四大瓶颈”制约。 * 第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求突破。十堰城乡二元结构反差之大,在湖北独有,在全国少有,城区现代化汽车工业与农村传统落后的农业并存、小康城区与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并存、“全国百强城市”与“国家级贫困县”并存,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十一五”末,十堰城市居民人均收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为3.6:1,城区与县市人均生产总值比重为5.2:1、人均消费比重为5.1:1。要破解十堰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就必须深入实施“一城两带”战略,把着力点放在迅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上,把突破口放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上。县域经济是十堰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重点,更是最大的增长点、最大的潜力所在。没有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全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县域经济要争科学发展之先、进跨越发展之位,就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扶贫、搬迁扶贫、保障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六大扶贫工程,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来实现富民强县的跨越发展目标。 * 第二,要在重大项目招引、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工夫。经济发展大厦需要多元支柱产业共同支撑。十堰经济运行波动性大,主要就是因为一业独大。要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必须在继续巩固提升汽车主导产业的同时,依托优势资源,着力培育旅游服务、生物医药、绿色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尽早形成多元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 第三,要在打造交通枢纽上见成效。十堰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没有交通的大发展,就谈不上辐射带动,甚至连自身发展的承载力也会十分有限!“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进以武当山机场,武西高铁,十房、十白、郧十、谷竹等4条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为立体化、内畅外联、辐射全国、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彻底改变十堰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时空定位。 * 第四,要在山地整理开发上加力度。为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制约,我们创造性地实施了山地整理,先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近30平方公里,并成为全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今年要继续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山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山林生态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必须整合。我们不可能再这样永远、无序地把山开下去,县市区同样如此,一定要有生态环保理念。近期给三个区各1亿元资金,工作完成好的,年底奖5000万甚至更多!我们正在为6个县市争取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省的承诺的扶持资金,这部分资金尽可用在县市。各县市也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努力为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腾挪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