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上士

- 积分
- 539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荆州火车站所在的荆北新区,做为荆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形象,区内道路必须要能最集中展现荆州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而迅速拉近荆州与外来客人的距离,并引发他们对荆州的强烈好奇和向往,从而间接推动荆州经济和旅游的发展。
我规划的荆北新区道路的总体思路,是东西向道路命名以展现荆州历史上最重要也最辉煌的几个时代片断为主,南北向道路命名则以荆州籍或曾以荆州为舞台做出彪炳史册事迹的名人名字为主。
从火车站站前广场前开始,有五条东西走向的道路,正好可以代表荆州的五个最重要的历史坐标,按照时间顺序,自北向南,依次命名为:
1、九州大道。“九州”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夏书·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自上古夏代起荆州即能九分天下有其一并能一直延续名字至今,一脉相承的显赫身世和高贵气质不言而喻,也自然而然可令天下来客景仰和敬重, 同时也表达了荆州人民笑迎天下客的胸怀和热情。
2、楚都路。作为历经二十代楚王,泱泱建都四百余年的楚国国都,这段荆州最绚烂夺目的历史必然是最需要浓墨重彩描述的一笔,所以第二条道路非楚都路莫属。虽然这条道路并非主干道而稍显遗憾,但是考虑到后面南北向道路多以楚人为主,以这条道路命名楚都也并无不当。
3、三国大道。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就有七十多回涉及荆州,不知多少三国英雄在荆州留下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也造就了荆州历史上第二个最耀眼的星光舞台。作为疏运旅客,沟通荆州和沙市的交通要道,此名是否可以让多少人一见顿有访古探幽之豪情,给荆州的旅游增添无限的人气呢?
4、南梁路。南北朝时代的南梁王朝被陈所灭后其后代曾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后即亡于隋,虽然时间短暂如昙花一现,但是作为曾经在荆州建都的三个朝代之一(建都年代太短的其它朝代不算),这笔历史也是荆州不容错过的记忆。
5、南平路。五代十国时期由高季兴所建的南平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在荆州建都的朝代,虽然立国仅仅经历短暂的五十七年时间,但是能让历史的故纸堆中不时闪现荆州的名字,所以也是能够唤起荆州人记忆中的荣光与自豪的一段必须铭记的历史。
荆北新区所有的南北向道路中,从火车站站前广场笔直往南,跨越太湖港而与荆州大道交汇的这条路大概是整个荆北新区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条道路了。能够与它的地位与气势相匹配的,大概惟有楚国的那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著名霸主楚庄王了。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问鼎中原不服周的春秋五霸之一,而且,随着荆州的百年铁路梦圆,壮腰工程大幕的渐次拉开,曾经沉寂多时的荆州是否已经又一次穿越历史,隐合了雄才大略的楚庄王的不息脉搏,即将迎来又一次“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历史性腾飞呢?所以,窃以为这条道路惟有冠以“楚庄王大道”这个豪气十足的名字才能尽情抒发荆州儿女心中蛰伏已久的豪情壮志!也最能激励荆州人民以壮腰工程为契机再次问鼎中原的雄心和斗志!
做为明君,必有名臣辅佐其后,一代名相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被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所以,让这位被历史湮灭太久的名相相伴楚庄王之右,命名一条“孙叔敖路”以致纪念是必须的。更为巧合的是,当初孙叔敖被楚庄王举用,就是在离此不远的海子湖畔。
屈原可谓是最家喻户晓的楚国人之一,可惜“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为城内已有一条纪念先哲的道路而无法重复。所幸楚国人才济济,传为楚庄王之弟的春申君(《韩非子·奸劫弑臣》)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声名显赫,现今中国第一大繁华都市上海旧时也曾为其封地,更让楚国后人抚古思今,唏嘘不已,所以,楚庄王大道左边的这条路命名为“春申君路”必能勾起穿越鼻祖《寻秦记》粉丝们的无限向往。
荆州火车站东侧,另有一条规模与楚庄王大道相当的南北向主干道,且可直通荆州古城城墙脚下,可谓一条旅游观光大道。纵览荆州历史,知名度和美誉度堪与楚庄王媲美的唯有武圣关羽一人。关羽的一生与荆州紧密相连,其主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都在荆州进行,可谓城以人兴,人以城荣。这条大道冠以其名为“关羽大道”(因为这条大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加深外地人对荆州与关羽之间密不可分关系的印象,所以必须要冠以关羽其名,而不是知名度和关联度稍逊一筹的云长),不仅彰显了荆州深厚的三国名城历史底蕴,更可以让这位荆州市的首任市长继续发挥余热,让他和这条直抵其当年亲手修筑的荆州古城墙脚下的旅游大道一起成为荆州最好最生动的“旅游形象大使”。如果将路的南端尽头延伸少许,在城墙脚下修建一座关羽广场,树立一座关公横刀跃马,英姿无限的巨型雕塑,与关羽大道、荆州古城交相辉映,必将让整个景区浑然一体,成为一张荆州最华丽无比的城市名片。
关羽大道再往东,还有两条南北向的次干道。唐宋以降,荆州籍名人最具知名度的非中兴名臣张居正莫属,而荆州城内已有数条纪念他的道路,所以这两条南北道路可以留给荆州籍的著名诗人岑参和文学家公安三袁兄弟。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许多诗句几乎是每个人中学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外地客人突然看到这条以其命名的“岑参路”,明白了荆州是诗人故乡,必然对荆州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增一份敬意。而明代公安三袁兄弟,虽然知名度稍逊,但是也是值得荆州人纪念和骄傲的乡土先哲,所以另外一条道路可以命名为“三袁路”。
在火车站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其中东边一条正好位于郢城遗址的南边,所以正好用于纪念这段楚人后代不能忘却的“白起拔郢”的历史,命名为“郢城路”;而西边的一条可直通昔日楚国首都纪南城。作为对这座曾经极度繁荣,号称“朝衣鲜而暮衣敝”,曾为中国南方最大都市的伟大城市的最好纪念,命名为“纪南城路”,与“郢城路”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