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城山举行全县露天山歌演唱会 图文/雪雁鸣
“秀美通山流水长,手捧清泉尝一尝,饮水思源不忘党,党的恩情日月光,展望前景美酒香。”
5月13日,通山县大路乡界水岭村杨城山举行了一次全县规模最大的露天山歌演唱会,来自全县各乡镇80余名农民歌手参加了演唱会,他们带着精彩的节目登台演唱,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杨城山是界水岭村的一个自然湾,海拔600余米,九宫山开山祖师张道清曾在杨城山修炼过,自此有“小九宫”之说。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间文化发达,文娱活动频繁。这次的山歌会是杨城山首次组织的大规模文娱活动,歌手用自己的歌声歌唱传统山歌,歌颂党的恩情,也借此机会歌唱杨城山的风物风情:“山青林茂杨城庄,五马攒槽好地方,千年古树村边合,蜡烛山峦放祥光,青龙水塔映泉塘。”该次山歌会,是村民的一次精神盛宴,是农民歌手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相互切磋,促进友谊的一次良好的机会,也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一次盛会,虽然每个人的文化程度不同,但唱出的是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通山的共同心声。歌手们采取独唱、对唱、合唱、即兴演唱的方式,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 【资料】 通山山歌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 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 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
通山人素有打山鼓、唱山歌的传统,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建国后,通山山歌,山鼓等民间文艺形式得到发展,近年来,通山县出现一股“山歌热”、“山鼓热”,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的建设。2006年,在咸宁市公布的首批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通山县的“山鼓”、“山歌”等五项榜上有名;最近,“通山山鼓”(薅草锣鼓)与“李闯王传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定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