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563|回复: 4

[转帖] 身 在 此 山 中(《利川印象》印象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9

4267

主题

3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7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6-5 1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224838jsrpu158tpj8lc5m.jpg

------唐旭  
     唐旭 1980年1月出生,《三峡都市报》专职新闻记者。利川市金点子策划有限公司总策划、利川市旅游发展促进会理事、利川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恩施州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利川市旅游探险研究协会副秘书长、利川市枭狼车友会秘书长、利川市风痕诗社秘书长、利川市作家协会会员。迄今为止,已在各级公开媒体发表了约300万字的新闻作品及文学作品,其摄影作品多次参赛并获奖。
    座右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9

4267

主题

3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7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6-5 1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龙船调户外俱乐部,本土青年作家唐旭先生赠我一本《利川印象》,扉页签名并请雅正。由于第二天一大早要参加唐旭先生组织的“横贯甘溪山”户外徒步活动,回家后将书置于沙发上忙着准备登山器物去了,一时没来得及拜读。昨天登山回家一身疲惫倒在沙发上准备睡他一觉,正好头枕《利川印象》,赶紧摸出来查看刚刚征服的甘溪山在书里是如何描绘的,这一看不打紧,居然一看就看到了凌晨一点。自从沉溺网络之后,几乎没有哪一本书让我一口气读完过,本想睡觉的我让《利川印象》“废了寝”,本来要吃宵夜的让《利川印象》“忘了食”。
      一般的旅游宣传仅仅是将风景扮靓,而《利川印象》却将山水搞活;一般的旅游宣传是广告,而《利川印象》是美文。
      该书视角独特,手法新颖,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例如,介绍观彩峡,风景的险、峻、奇、美作者就没有用文字去描绘,而是让作者自己拍摄的照片去完成,配合图片的是作者讲述的一个现代“神仙眷侣”的故事,在现代化的今天,在利川的观彩峡里面,还有与世隔绝的“独家村”,就这么两老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养猪养牛养蜂养鸡,一辈子守着自己的“情人谷”。伴随着即将消逝的老屋基老街,纳水老街,范家老屋等等图片,作者推出了铁匠铺、韩战老兵马锁匠、刘半仙,老街青石板的那一头传来“幺妹幺妹你莫哭,转个弯弯到你屋”的童谣,活脱脱在读者脑海里放起了几十年前的黑白电影。妹娃儿要过河是利川的标志风情,作者用自己的一段少年痴情诠释《龙船调》,亲手推过河的妹娃儿后来成了张木匠的媳妇,几年后再一次回乡客串艄公,碰巧推过河的妹娃儿正是自己喜欢的“菊儿”,只是此时的“菊儿”背上还背了一个胖娃娃,张木匠的。青涩,酸涩的场面怂恿读者哪一天也去当一回“骚公”才会罢休。水杉林,作者用散文诗说她是秋天的红地毯,寂静而浪漫。船头寨,那远去的土司王朝,在明朝的时候与朝廷对峙长达13年之久,寨主黄中自己在此称帝。这段历史几人知?
      不读《利川印象》,不知道利川居然有这么多美景,这么多故事,大多利川人除了知晓腾龙洞,大水井,鱼木寨,齐岳山外恐怕再也难说出更多的名胜来。《利川印象》通过风光,古迹,风情三部分系统地展示了许多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美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作者这几年用心、用情踏遍了利川的山山水水,用美文,用镜头再呈现给我们,分享给我们,功莫大焉。
      顺着作者的架构,觉得如果再版修订的时候,还有几处可以增补,利川屋脊的雪景冰凌,建南张果老岩,团堡牛栏坪鹰嘴岩,大嗡坑地陷,全省独一无二的建南气田,打进大都市超市的高山蔬菜基地,利川美食和特产......


                                                                                                                                                                     2012.06.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9

4267

主题

3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7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6-5 1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6-4 22:36 上传
下载附件 (39.53 KB)



野夫/文
    故乡利川,位于湖北的最西南角;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然景观丰富,人文风情浓郁,是巴文化与楚文化的结合部。境内有亚洲第一洞——腾龙洞,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洞穴”。有天下第一杉——水杉王,它的发现震惊了植物界,推翻了水杉灭绝的定论。有土家第一古寨——鱼木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明清古建筑群——大水井,建筑规模宏大,文化积淀深厚。有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曾被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片神奇的土地,至今仍保留着哭嫁、跳丧、划彩龙船、打莲湘、跳肉连响等古老的奇风异俗。这里的百姓多会唱山歌,婚丧嫁娶皆要以歌传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死的豁达。   
    原本偏远闭塞的地方,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开通,进出利川的交通瓶颈被打破,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地方政府审时度势,确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养,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口号,使得利川的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并成功举办了首届龙船调艺术节。
    利川旅游资源众多,这些景点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要想一一走完,至少要花费一个月时间。因此,很少有人全部涉足。然而,却有一位执着的户外爱好者,几年来踏遍利川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他用笔抒写文章,用相机定格风景,于是便有了《利川印象》的问世。本书作者  唐旭系三峡都市报记者,是一位有着激情和热血的本地青年,他生于利川,长于利川,工作于利川,因而对利川这片热土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在利川这片土地上行走,不光是用双脚,而是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记录美。
    记者是理性的,而作家又是感性的,唐旭在创作中力求将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富于哲理和玄机,无论语言和画面,都能让人沉醉。本书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三个篇章,结构合理,赏心悦目。这些旅游散文情感细腻、文风朴实、将人生哲理蕴含其中,充满了智慧;这些摄影作品构图新奇、视觉独到、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力。而文字与图片结合得天衣无缝,将利川这幅壮阔的山水风情画廊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其中。本书一景一文,兼配摄影组图,对利川大大小小50多个景点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填补了利川旅游图书宣传的一项空白。
    这样一部书,既是他乡来客的最好导游,更是我辈游子聊遣乡愁的慰藉。谨此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9

4267

主题

3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7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6-5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祝贺唐旭先生散文摄影集《利川印象》出版
                         黄金山

             其一《利川印象》真好(嵌名藏头)

公励志著奇文,日东升雄气纷。
国利民书一卷,南川北景多闻。
深夷水全球悟,摄都亭宇宙云。
切华章高雅调,书万古载功勋。



                      其二 欣赏《利川印象》

数九隆冬宛似春,著文妙手摘星辰。
利川印象开新语,夷水情歌涤旧尘。
影里全无流俗气,字中尽有美奇珍。
龙船雅调好精卷,指引佳宾乐问津!



《龙船调》故乡的行吟——读唐旭诗集《我住清江头》

唐敦权

利川是世界经典民歌《龙船调》的故乡,地处鄂渝边界,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文化深厚,山水灵秀,物产丰饶,充满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因为那灵秀山水的滋养,那文化乳汁的哺育,富有激情的人,想不成为诗人都难。利川因此文人辈出,唐旭便是其中一个。

唐旭是利川的“土著”。结识唐旭,是在利川工作的时候,了解唐旭是通过他的诗作。其实他不只是写诗,也写散文,写新闻,搞摄影。利川的山水和文化让他不得安宁,成天跟一帮志同道合者混在一起,跑遍了利川的山山水水,读懂了利川的民俗风情,在不停的行走中,用心、用情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利川的山,利川的水,利川的人,经过他思想的过滤和艺术的提炼,汇集成激情与哲理的河流,最终流淌成一部诗集,最近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他在利川这方厚重的土地上不停地行走——不仅用双脚,更用激情与想象。他写景写物,实则是写人写情,诗作中倾注了他对故土的热爱与思考。《腾龙洞写意》一诗中写道:“我乘一叶扁舟归来/于这杏花烟雨的三月/看那些天仙在云雾中/羽衣霓裳/临风起舞”。那是多么美的意境啊!“我不敢走近你/不敢揭开你的面纱/那是一种疼痛/在爱与恨之间/我徘徊了五千年”(《水连洞》);“于是,夜夜在梦中/飞到苏马荡/伫立在石拱桥上/我是一只醉归的倦鸟/筑巢而居/在山水间纵情歌唱”(《苏马荡即景》)。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总是带着深厚的情感,从而给诗作赋予了灵魂。在他的眼中,景物不仅是有感情的,也是有生命的。玉龙洞里那两尊钟乳石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两个长相厮守的爱人,他从心底感叹道:“有时,咫尺便是天涯/有时,相爱却不能携手/就这样守望么/任岁月风化容颜/任思念穿透历史”。在对景物看似平静的述写中,折射出哲思的光芒。

他在利川这方厚重的土地上不停地行走——不仅在现实的生活中,还在他奇妙的梦境里。《木坝河峡谷写意》一诗中写道:“我寻梦而来/依然是一叶木舟/和那半张蓑衣/我以渔翁的姿态/来探寻你深藏的红颜。”读来,不仅像是在欣赏一幅传统国画,更是亦真亦幻,让人坠入一种奇妙的梦境。《乡愁·龙船调的故乡》:“多少次梦回故园/铁炉寨钟声依旧/郁江河渔舟唱晚/齐岳山策马高歌/在一片古建筑的庄园里/我寻梦而来/追寻着当年抛绣球的土家姑娘。”短短一首诗,把利川的山水人文梦幻般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的思绪在利川的山水间飞翔盘旋。

他在利川这方厚重的土地上不停地行走——不仅在直观的山水间,亦在浓郁的风情里。利川乃至整个恩施州,因了独特地理环境和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留与影响,而使这里的地域风情呈现出多样性、独特性,也构成了唐旭写作的主题与诗作的特色。《夏日午后》中:“谁家赶场的阿妹/在对岸喊渡/船儿如离弦的箭/飞快地驶去。”让人从中读到了独特的风情,也理解了世界经典民歌《龙船调》之所以诞生在利川的原因。《腊月》一诗中写道:“沉甸甸的炕架上/腊肉,得发黄/这一年中的最后一月/把山里人的心灵照亮/山妹子的笑哟/透红,闪亮。”以小见大地折射出土家人的生活情景。《清江寻梦》一诗中写道:“如果可以/我情愿做多情的艄公/以相思作桨/以真爱作舟/在八百里清江/渡你一生一世。”这不仅是对土家人生存环境的述写,诗中也透出作者作为土家儿郎对爱情的执著与敬重。

他在利川这方厚重的土地上不停地行走——不仅是单纯地读风景,更是在读那方土地上的人。因了清江的滋养、大山的哺育,山里人也具备了山一样的坚忍、水一样的柔情。这在唐旭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父亲用宽阔的肩膀/一头挑起太阳/一头挑起月亮”(《父亲》)。“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华到秋实/一个平淡的生命/用铁锄和镰刀/诠释生活的真理”(《农妇》)。“习惯于面对山头高喊/于是便有了青山的豪迈/尽管肩上的重担还未卸落/也要喝一口烈酒/抽一口旱烟/让陈年的往事/被山风吹得无影无踪”(《喊山的汉子》)。这既是对山里人的写照,也是对故乡这片土地的写照啊。利川,山美水美人更美。他在《乡下姑娘》一诗中赞美道:“你如一朵/深藏于山谷的兰草/盛开着迷人的传说/散发着幽远的清香。”利川人美,不仅美在外表,也美在内心,美在精神与追求。《土家人》一诗中写道:“甩开嘹亮的嗓门/走过肩挑背磨的历史/把生命的节奏/演练得如此欢快。”写出了土家人的生存状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热血一代的青年/不再做山野的放牛郎/打点起离别的行装/就要去远方寻梦”(《黄土地》)。通过述写年轻人生活方式和内容的异化,赞美山里人的新追求和利川这片土地上的新变化。

唐旭这名在利川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歌者,在不停地行走中充满激情地歌唱,使《龙船调》的旋律变得更加饱满丰盈。虽然这部诗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作为他的头一部诗集,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年纪轻轻就能推出这样一部诗集,足以成为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见习编辑:成西)


(唐敦权 恩施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0

主题

1

帖子

12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8-20 16: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介绍我认识唐旭先生吗?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