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的“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州“州庆”、“摆手节”、“牛王节”等四大民族节之一,历史悠久,是恩施土家族女儿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特征的一朵艺术奇葩。
早在明末青初,中国还相当封闭,恩施市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红土乡的石灰窑、板桥乡的大山顶更是地远山荒,由于外来户的入籍,该地出现了一种由青年男女自由谈婚论嫁的婚俗,由于这个活动是在每年农历7月12日,以赶集贸易、赶集途中对歌的形式来实施,整个过程是以青年女性为主来选择谈婚论嫁的对象,后来,当地老百姓便把这天称为“土家女儿会”。这一古老的婚俗被当地的土家人一直保留到今天。 相传,在很久以前,石灰窑地远山深,男女之间是没有拘束的,他们在劳动中唱歌跳舞,倾吐爱情、私订终身,尽情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田园牧歌生活。后来由于张、薛、李、滕、杨、田、覃、曹、黄、王,等十姓人从山外攀藤越崖,登上海拔1700余米的石灰窑,他们分割居地,挽草为界,搭棚建屋,立户创业,号称“十个棚”。到了明代末年,薛姓中有一人被推为“乡士”(有学问、能号令一乡之众的人),薛姓多女少子(今石灰窑薛姓已绝),膝下有九女,薛姓教女,严守闺门,平时不许外游。儿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女发男纳八字庚贴。无见面之机,只等适龄,拜堂后方能相见。
有一年,薛乡士到山外远游归来,全棚为乡士大办筵席庆贺,薛乡士很高兴,一边饮酒,一边畅谈沿途见闻,介绍山外男婚女嫁的自由幸福婚姻。酒酣兴尽之时,把他最钟爱的幺女珍妹唤至身旁,吩咐道:“明天是月半节,你和姐姐们都可以穿上新衣服,上街玩一天,观赏秋景,只能一天,平时不得离棚”。听罢,九姐妹感到喜从天降,三更起身,五更打扮,头缠印花折叠帕,身着红绿花边衣,腰围黑色金线绣花巾,脚穿镶花鞋,手戴亮闪闪的玉镯,打扮得花儿一样。出得门来,山寨的小伙子远观近望,不离左右,以山歌相追,以眉目传情,九姐妹均在这天相中了如意郎君,直至踏月才归。尔后,每到七月十二这天,她们就梳妆打扮,穿着一新,偷偷溜出家门,与邻里姊妹相邀上街,连续数年如故,积之成习,人们便称农历七月十二日为“女儿会”。
后来,每年这一天,劳累了一年的女儿们都不邀而同戴上首饰,穿上镶边衣裳,里长外短,层层翻新成笋壳状,这叫“节节高”,表示富有和美观,并用花背篓背点土特产上街赶集,女儿云集,争奇斗妍,吸引着众多的年轻后生,后生们在集市上装作一副闲散悠然的模样,一双眼睛却滴溜溜地转,暗中寻找着心仪的小阿妹。
“土家女儿会”被人们喻为“东方情人节”。
随着2012年“恩施婚博-交友会”日益临近,在“恩施婚博-交友会”上相亲再度吸引无数青年男女的目光。据初步统计,截止6月5日上午8时,已有近5000男女有意踏上浪漫之旅,寻找“梦中情人”。
2012年的婚博会即: “恩施相亲会”是具有浓郁土家族风情的传统民俗节日。节日期间,生活在恩施的土家族“妹娃儿”们会在集市上以售卖货物和对山歌的形式自由相亲。这种最质朴、火热的“女儿会”被誉为“历史悠久的东方情人节”,越来越成为青年男女邂逅浪漫的舞台。截止今日上午8时,恩施婚博会官方媒体恩施女儿寨网上报名人数已达1545人,根据预算当天报名就可能突破500人,突破2011年儿女会现场220人的新高潮。另外,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还组织了盛大的相亲团,报名总数已近万人。 今年恩施市首次在女儿会专栏开辟了“婚博会---相亲交友会一体化”栏目,网友可以在“婚博会”中浏览关于婚庆习俗、婚庆摄影、婚礼知识等方面的海量信息,同时,还可直接从婚博会最醒目的地方进入网上相亲页面。这次的婚博会还被人称为"恩施万人相亲会". 2012年的婚博会即: “恩施相亲会”将于6月31日至7月1日日在市体育场盛大开幕。活动内容包括参加婚博会即: “恩施相亲会””开幕式、游园相亲、婚庆公司,婚纱摄影公司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