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楚朝秦 于 2012-6-8 14:06 编辑
我也同意LZ的说法!
我也作为一个出生在堵河边,喝着堵河水长大的的十堰人,亲见十堰这三十年左右的成长,特别是近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心知肚明,很是自豪。虽然省内其他城市不常去,但至少2-3年也有机会去一趟部分城市,所以真实感受十堰的城市建设水平在省内是靠前的。
说到“城建”,十堰在90年代,曾经在城市建设方面(当然包括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公益设施、建筑物的造型高度、城市规划、内部交通设施等很多方面),在省内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甚至在全国都可能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例如,90年代中早期,十堰公交公司是当时全国第一家采用IC卡乘车的公交公司,从城建设施来说,城市公交也属于城市建设)。当时由于信息相对现在比较闭塞一些,作为十堰人,感受不到一定的优越感。在湖北省内,十堰城区的过街天桥很多,2002年左右,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省内他地)来十堰,对我说“你们这里这样的天桥好多啊!”。不但过街天桥多,五堰立交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建成,虽然现在有些落伍,但至少在当时,在省内也是比较先进的。十堰市的供暖、供热率当时在湖北省内也是很高的。 城建,这些其实也都是城建方面的成就,不止是高楼,
但随着2003年左右,东风总部东迁及十堰市城市容量相对饱和,不管是十堰的经济状况,还是城市规模,虽然也在向前发展,但我们是竞走,省内部分城市那是跑步。在一慢一块的较量中,十堰相对落后了一些,特别是经济状况。 在目前一个城市的对比中,城建、生活舒适度、宜居度等无法用确切的尺度衡量的指标,相对于能够用确切数字对比的硬指标GDP、工业产值来说,显得不那么受人重视。也因为诸如GDP、工业产值等方面十堰地区确实存在一定的短板,而使十堰和其他城市的竞争中缺少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虽然我们可以怀疑别人或者我们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但毕竟是公布于众的),也正是这方面的稍显落后,才使得在外人眼里,对你“不削一顾”。
毕竟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在很多层面有待改进,在很多方面也需要向别人学习。 所以,我们的优点,我们可以自豪,我们可以炫耀,但在措辞及修饰方面,我们尽量要谦虚,在保持高度自信的前提下,适当的低调。不刻意炫耀,不言过其实。往往这种自然的炫耀比刻意张扬的炫耀收到的效果更好!更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十堰人的素质及层次。
我们不能够左右别人思想,特别是不能左右那些对我们不削一顾,甚至对我们怀有“敌意”的人的想法的。和他们理论,和他们辩解,其实就是一种慢性自杀(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时间是谋财害命,耽误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但是,我们能够左右我们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我们能够做到自信,但不自大;张扬,但不桀骜。能够做到张弛有度,不亢不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