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1
少尉
 
- 积分
- 1652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本帖最后由 草原之梦 于 2012-6-16 17:28 编辑
父亲1945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在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父亲有着锲而不舍的上进心,自学了高中所有课程,由于父亲表现出色,22岁被调到镇上当了一名宣传干事。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1968年被抽到黄陂县搞社会宣传教育三年,后来回到云梦县城,分配到政府机关,成为一名国家干部。
父亲平凡但不平庸。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从农村走向城市,离开黄土地,最后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用坚毅的臂膀支撑起一个七口之家,用一颗诚挚而坚硬的心,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宇,任我们姊妹四个在这片蔚蓝里自由地遨游,用无疆的爱,为我们遮挡起尘沙和阴霾,为我们培植一代又一代绿荫。父亲一生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精神上是富足的。他为人真诚,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待老人尽忠尽孝,对待妻儿尽心尽力,他细致、勤俭、坚韧、正直、善良的个性给予子女们良好的熏陶。
父亲心细如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孝子。由于祖父去逝得早,父亲十分敬重、怜爱体弱多病,含辛茹苦养育了五个子女的祖母。从我记事时起,就知道父亲每周都要骑自行车从县城回到二十里之外的家乡,主要是放心不下年迈的祖母。每次回家,父亲总要带一些糕点或药材或者零用钱什么的给祖母,还亲自为祖母梳头、捶背、晒被子,甚至给祖母倒马桶。依稀记得1983年初夏祖母去世时父亲茶饭不思,悲痛欲绝的情景......
父亲勤劳节俭,总是刻薄自己,宽以待人。那时,我们家是半边户,父亲是城镇户口,我们姊妹四人随母亲是农村户口,农村实行的是农田承包责任制,但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主要劳动力,母亲整天被农活和年幼的孩子们缠绕着,累得喘不过气。好在两个姐姐比较懂事,六、七岁就能在外砍柴火、捡鸡粪,当一下母亲的小助手。父亲忙完单位的工作后,休息之余就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帮妈妈做农活儿。父亲十分节俭,我的记忆中,他从未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从未自己在外吃一顿好菜,哪怕是值夜班单位发的方便面,他也会从牙缝里节省下来,带回家给老人和孩子们吃。1987年,随着政策的改善,我们全家随父亲搬进了县城。
父亲对子女宽严相济。父亲言语不多,也不爱逗孩子们笑,但他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在我们姊妹成长的道路上,对我们生活中所犯的小错误,诸如劳动任务没完成,躲着玩,调皮、惹祸等等,倒是挨过母亲的不少打骂,父亲却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但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父亲却十分严厉。记得上小学时,父亲总爱让我们抄写学过的生字和成语,对这种枯燥的活儿,我们常常会偷工减料、敷衍塞责,但只要被父亲发现,就会被罚不让吃饭。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不让吃饭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严厉、最恐惧的惩罚了。我曾经一度以为父亲并不爱我,他很少表达他的感受,所以,在我的感觉中,母亲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当我逐渐成年的时候,发现父亲也有他“爱的语言”。印象最深的是,我读一中时压力很大,为了节省每天路上往返的时间,我提出要求住校的请求,母亲不同意,但父亲支持我,并且时常给我温馨提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要尽力了就行,一颗红心,两种打算”。在我工作之前,我和父亲很少说话,记得我在黄石读书时,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只是问“有没有吃饭?”、“那边冷吗?”、“放几天假?”之类的话,非常简单,很少会说多几句。我隐约觉得父亲还有话说,但是他还是把电话让给了母亲。
父亲性格刚毅,工作尽责,一生两袖清风。父亲曾经也是警察,他刚柔并济的性格,使许多经他管教过的失足青年视他为朋友,一起共过事的同事视他为亲人。他时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稳,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记得我读高中时,父亲在第一看守所工作,面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种种诱惑,他始终不为所动,秉公办事,深挖余罪,及时查出犯罪嫌疑人藏匿的铁片,排除一起重大安全隐患事故,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管教干部”。如今父亲已经退休,他不喜欢串门,也不喜欢打牌,喜欢散步、看书,每天饭后就带着孙子出去逛逛,享受天伦之乐......
有时候我会为父亲感到遗憾,他是一个极聪明细致的人,可惜生在了那样的时代。父亲也有缺点,敏感、自我意识强,可这些恰恰是父亲要强的表现。我是家中第三个孩子,也快进入不惑之年,回想三十多年来父亲扶我走过的路,我必须感谢父亲。是父亲教会我诚实正直、自立自强;是父亲教会我朴实坚韧、不慕浮华;是父亲教会我勇于担当生命的责任;是父亲教会我自觉维护作为女性的尊严。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我没有什么可以献给父亲,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用零碎而又朴实的文字简单地记录父亲的点点滴滴,愿他老人家节日快乐、安康,福寿绵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