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 居 巴 人 的 最 后 守 望 者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已经经历了数十年,有的说是神创造了人类,有的说亚州是人类的发祥地,更多的专家则认可非洲起源论,原因是亚州没有发现比非洲更早的古人类生存的痕迹。直到“巫山人”和“建始人”的发现,亚州起源论才被专家学者接受,产生了人类起源的多地区起源论。
在属于石英砂地貌的都亭山地区,群峰莽莽,峰峦奇秀,层层峭壁之下,偏岩洞成群,这里气候温和,无严冬酷暑,雨量充沛,树木花果繁多,适宜原始人类居住。不管是两百万年前的“巫山人”还是两百一十五万年前的“建始人”他们都比“非洲人”早,不仅是巴人的先祖,也是都亭山地区成千上万的在偏岩洞中进化成人的类人猿的祖先。理论依据是,都亭山地处三峡地区,“建始人”和“巫山人”活动的区域又被学者们统称为“大三峡区域”。而这一区域,都是古代巴国的腹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起源于巴,进化于都亭山地区的偏岩洞中。
2012年4月2日至5日,笔者会同恩施州和利川市几位民俗和民族文化爱好者和摄影家,到都亭山的船头寨,对周边的偏岩洞进行考查。时令已是深春,船头寨上草绿花艳,树叶初吐。船头寨恰似一首巨轮,在群山中劈波斩浪,友人们还未走近船头寨,没见到偏岩洞,就被船头寨雄伟壮观的身姿迷住了。
中午十一点多,我们步行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位于船头寨第一层的新岩洞——一个至今还住有人家的偏岩洞。
大家一到,一个个便欢呼雀跃起来:“啊!好美啊!”
“啊!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所有溢美之辞溢于言表。
新岩洞坐落在山崖之下,船头寨素有“铁壁三层盘古寨,螺峰四面护雄关”之险,新岩洞所在地属于船头寨铁壁三层中的第一层。
洞顶绝壁千刃,崖上古腾倒挂,洞口飞瀑直下,洞旁绿叶点缀,洞前翠竹森森,果树成林,花团锦簇,春有紫荆梨花争艳,夏有玉兰展姿,秋有桂花飘香,可见蜂飞蝶舞,可闻鸡鸣猪叫,百鸟啁啾,充满生机。
新岩洞其实并不新,据岩洞屋的主人向必珍老人说,他是向家在这岩洞屋内出生的第五代,他们家现在已经延续了八代人。相传,岩洞屋的基础原是一深坑,洞顶飞流直下的泉水倒流,在洞内形成一个水潭,生产力低下的原始人类是无法在此建房居住的,向氏的祖先到达支罗船头寨时,能居住的偏岩洞都住上了人,(我们在来的途中,也见到了数十个居住过人的偏岩洞)向氏祖先只好运来泥沙将深坑填平,在此建房定居,这就是新岩洞地名的由来。
解放后,随着生活的改变,加上政府的要求,人们渐渐开始搬出了岩洞屋,向必珍老人也在七十年代搬出了新岩洞,但在新建的房屋中生活了二十年后,于1989年又搬回了新岩洞。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可向必珍老人说;
“住岩洞好啊,一是冬暖夏凉,二是不容易生病,可以长寿,我的上人,只要是在这岩洞内居住的,都活了八十多岁,而搬出去的,最大寿命也只活了七十多岁。三是安全,宅基牢固,不担心山洪冲垮房屋。四是便于存放粮食,特别是红苕,放在岩洞屋内不烂,别人为存放红苕种发愁,我不,挖回家就行了。五是取水方便,而且卫生,长年不干,在天干时不担心没水吃。……”老人赞美住岩洞屋的好处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最后说:
“我们不是因为贫困才住岩洞,住岩洞的人并不贫穷落后,有的是信用社的干部,有的是粮管所的干部,有的还是政府的正县级干部,我是算差一点的,也当了三十多年的大队和村干部”
向必珍老人一家,从祖上起就一直是支罗村的富裕户,祖上几代人行医,也有人出任过保长,他本人当了三十多年的大队干部和村主任,今年因年高才退了下来,因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现在每月有几百元的养老金。
向必珍老人一家现在居住的岩洞屋,已经溶合了现代科技的原素,石英砂石条砌墙,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楼板。房间明四暗五,楼层明二实三,顶层存放杂物,用作晒台,靠岩壁用石条建有粮仓,前部边缘有近十桶密蜂。猪圈牛圈虽然同在岩洞内,但与住房分离,水泥地坝宽敞干净。
房中有电视,家具也有现代气悉,有从家具店买的新式茶几,条桌等,但也保留有原始味道,有石磨,风车,石水缸和蓑衣斗蓠,火塘上吊着梭堂钩和吊耳锅。
向必珍老人除了当村主任外,主要从事农耕,养鸡猪和密蜂,每年收入不菲。时值中午,群蜂朝王,嗡嗡之声如宏亮的音乐回荡在岩洞中,美妙绝伦,如处仙境。
寨内人家到新岩洞只有三条道,寨外人家到新岩洞只有一条道,这条道在香树坪建有卡门,也是外地人上船头寨的一条主道,卡门一关,外地人只有绕道了。道路奇险,有一段在悬崖绝壁上凿上阶梯落脚,再凿一个小洞供手抓住才能慢慢上下的险道,名叫手巴岩。
手巴岩高近十米,壁直陡峭,常人不敢上下,同行中只有摄影家陈小林和小江胆大包天,为了拍摄到向家嫂子吴明珍背着背篓上手巴岩的照片,上下过。可在大集体时期,向必珍老人和另一个社员每天要从山脚挑一担桐油由此到杨家湾收购站。
这一天,我们充满了惊险,惊奇和欣慰,摄影师小江不听向导的劝阻想走近路,结果走了弯路不说,还在荆棘中钻了半天,还差点迷路,最后在乡民的指点下才找到了目的地和我们会合,见到他“狼狈不堪”的样子,我们悬着的心立即又被“幸灾乐祸”取代了。中午是在向必珍老人家吃饭,直到月挂树稍,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偏岩洞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最早的居所,是类人猿得以进化成人的先绝条件,是穴居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繁衍生息的地方。
解放后,政府一直把住岩洞屋当着贫穷落后的标志,出资要求山民从岩洞中屋搬出来,九十年代,政府出巨资消灭岩洞屋,给公务员划任务,强行将居住在偏岩洞中的山民搬出偏岩洞。船头寨上的穴居人家才完全消失,唯有向必珍老人在搬出二十年后又搬回了他世代居住习惯了的岩洞中,成为穴居巴人的最后守望者。
岩洞屋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大都市的少年早就发出了“不知道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的疑问,如今两路开通了,他们只要到船头寨看到岩洞屋,就会确信山里面确实住过神仙。看着向必珍老人一家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随行的朋友们好不羡慕。
向必珍老人守望的不只是先祖巴人的穴居,而是守望着船头寨沉淀久远的历史文化。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