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王 于 2012-6-20 17:15 编辑
关于要求汉宜铁路客运专线过境天门的请示
省委、省政府: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铁道部将与湖北省合资建设武汉至宜昌铁路客运专线,这是我省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发展机遇。它的建设对缩短武汉至宜昌的客运和货运时间,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汉宜铁路客运专线可有多种走向,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不论那种走向只有过境天门最为适宜,距离短、利防洪、客流大、物流多、桥梁少、易施工、利备战。因此,我们迫切请求省委、省政府充分考虑江汉腹地发展的需要,确定汉宜铁路客运专线过境天门的方案,并在天门中心城区附近建一座客运站。
一、 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缩短铁路长度
几套方案距离对比如下:
中方案一(即东起朱家台经汉川、天门、潜江、荆州,西至当阳的鸦鹊岭)距离第二长,约250公里。
中方案二(即东起朱家台经汉川、天门、荆州,西至当阳的鸦鹊岭)距离为第三,约240公里。
北方案(即东起朱家台经汉川、天门,沙洋到西至当阳的鸦鹊岭)建设长度最短,约230公里。
南方案(即东起朱家台经汉川、仙桃、潜江、荆州,西至当阳的鸦鹊岭),距离最长,大约260公里。
南方案比北方案约长30公里。
南方案比中一方案约长10公里。
南方案比中二方案约长20公里。
修建汉宜铁路客运专线,距离、造价是必须考虑的两大因素。按造价4800万元/公里计算,仅就增加长度而言南方案比北方案多支出约14.4亿元人民币,比中一方案多支出约9.6亿元人民币。
二、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防洪
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几乎年年都有洪涝灾害,几个分洪区都集中在这个地带,一是杜家台分洪区,二是东荆河分洪区。铁路过境天门则没有大型分洪区,一旦汉江分流或分洪,不会影响铁路交通,而南线方案则不具备这一条件。
三、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南线既有汉宜高速公路,又有318国道,按武汉城市圈规划,“轻轨”还将从武汉延伸至荆州,再加上长江黄金水道,五条交通大动脉都集中在这一地带,资源重复配置。而天门则是武汉城市圈中唯一没有直达省会武汉快速通道的城市。因此,过境天门使交通布局合理均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四、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汉宜客运专线若选择南线,难以带动汉江以北,也难以带动长江以南。天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促进江汉平原腹地县(市),包括沙洋、京山、钟祥、仙桃等地的经济发展。仅就天门而言就有大量的客流和丰富的物流。
天门客流量大,表现在“六多”。
一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据统计局抽样调查每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38.5万人。
二是高等学校就读学生多。近几年我市每年高考过线人数超1万人,按平均每生四年毕业计算,在校生就有5万人之多。
三是在外工作人员多。建国以来,多次招工、招生,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市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大量新生,他们大多在外地工作,成家立业。
四是华侨多。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28万祖籍天门的华侨、华裔旅居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是常年客流量多。天门人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东西向,是武汉、沙市方向,仅市侨乡客运站每天发往武汉、沙市、宜昌三个方向的长途汽车就有114班次,每月客流量约150万人次。
六是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有国家级文化遗产——石家河遗址,还有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白龙寺等大量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
另外天门有丰富的物流。
天门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一方面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外销,另一方面要调进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生活生产资料及建筑材料。天门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最大的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和重要淡水产品生产基地。2005年预计粮食产量达到48万吨,棉花4.7万吨,油料11.6万吨,生猪出栏80万头,水产品8万吨,蔬菜55万吨,家禽1.1亿只。除自食部分外,大部分外销外地。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业产品也要销往外地。如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工业等。预计“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业将形成年产棉纱100万锭、服装2000万套(件)、高档面料染整1亿米的生产能力。机械制造业将形成年产500万只铝轮毂的生产能力。同时,纺机、轻机、水泵、模具及汽车零配件等企业也将快速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将形成年产100万吨盐、20万吨烧碱、20万吨PVC、5万吨无水硫酸钠的盐化工生产能力。食品加工产业将形成年养殖、加工150万头生猪、300万只肥肝鹅、200万只肥鸭的生产能力。天门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物流业的大发展。除了大量的物资向外销售外,随着天门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建设物资与生产资料要运进天门,如每年煤炭需求量55万吨,钢材8万吨,农用化肥25万吨,汽柴油6万吨,还有其它大量的生活资料和建筑材料。预计到2010年,全市因产品运出和能源、原材料的运进所产生的货物流量将达500万吨/公里,更需要铁路来支撑。
五、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首先是地势平坦,离采石场近。长江以北、汉江以南,没有一山一石,建设所用石料等主要从北面京山、钟祥运进,如果走南线方案必然大大增加建筑材料的运价。北方案比南方案平行运距可缩短40公里,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其次是桥梁少了:
走北方案和中方案一,都只需要跨越一次汉江,也就是说只需要在汉江上架一座大桥。
走中方案二,跨越一次汉江,还要跨越东荆河分洪区,需建两座大桥。
走南线方案则要跨越两个分洪区,即杜家台分洪区和东荆河分洪区,至少要架三座大桥。另外经汉川地区过汉江后,如按直线设计在汉江上还要增加几座大桥,如只在汉江上架一座大桥,必然又要增加铁路的建设长度。
第三是施工方便。
南线方案途经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软土路基分布广泛,北线方案经过丘陵地貌,相对湖泊较少,土质坚硬,有利施工。
六、铁路过境天门,有利于备战
汉江南目前已有汉宜高速公路,又有318国道,此外还有西气东送的天然气管道、输变电线路,已经形成战略防御重地,如果战争爆发,将汉宜铁路过境天门,则可以分散风险,有利于备战。
天门人民和江汉腹地、汉江北岸的几百万人民,深深感到交通足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历史。他们对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翘首以盼。中共天门市委和天门市人民政府决心举全市之力,支持铁路的建设。
专此请示,请予批准。
中共天门市委 天门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