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瑞)6月10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山东湖南黑龙江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的紧急通报》。通报称,一日之内全国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震惊。暑期来临,孩子爱玩水是天性,但游泳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禁止他们靠近水域也不现实,而且作为认知不够成熟的学生,总会有贪玩和忽视水域危险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社会,都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
为减少溺亡情况的发生,本报提醒市民们,游泳时要慎之又慎,注意安全。下水前先试试水温,最理想的水温是27摄氏度,太凉的话就不要下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先跑跑步或做做操,把身体各关节舒展开再下水,以免在游泳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另外,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水域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最好不要到不知水情的江河湖海去游泳,游泳池是最佳选择。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尤其是儿童,儿童游泳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以免在发生危险时无法迅速获救。身体过于疲劳,情绪过于激动或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游泳。要了解自己的水性,千万不要逞能,不要贸然跳水或潜泳,尤其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以免发生溺水。在游泳中,如果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身体不适状况时,要立即上岸休息或进行呼救。如果不幸溺水,溺水者不要慌张,要学会积极自救。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状况消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