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6-27 23: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们2007年底是如何给省水利厅报喜的:
东宝区掀起“万户万堰”工程建设高潮
2007-12-25 9:31:00
入秋以来,东宝区千家万户上阵,千台机械机械投入,农户、组(联户)、村、乡(镇)整体连动,着力实施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万户万堰”工程建设计划,全面清修“门口堰”,重点改造“当家堰”,重金扩挖万方大堰。截止目前,全区已开工新建堰塘80口,整修堰塘2800口,完成投资190万元,增加畜水385万方。通过“万户万堰”工程建设,不仅增加了农业抗旱水源,而且治理了农村水污染,为群众的日常的生活、洗涤等用水提供了干净的水源。
一、客观评价目前水利现状,科学制定“万户万堰”工程规划
东宝区虽有90座中小型水库,还有漳河大型水库作后盾,但由于地处荆山余脉,地势复杂,水库配套渠系为土质渠,盘山翻岭,穿洼越岗,输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5左右,干旱年景,中下游有5万亩以上的农田没有灌溉保障。在累积了多年抗旱经验后,东宝区委、区政府对目前的水利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深入的分析,认为在近年内对水库的干支渠进行大规模的硬化改造条件还不具备,必须加强农业灌溉的就近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大力兴建、改造、扩挖堰塘,发挥堰塘灌溉快捷、便利、水耗小的特点,和水库灌溉形成互调、互补优势,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区农建办秋汛期间对全区的堰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提出了“上游少建、中游多建、下游大建”, “上游以门口堰为主,中游以当家堰为主,下游以万方堰为主”的堰塘建设建议和“三年建设一万堰,争取蓄水二千万”的一揽子堰塘建设计划,即“万户万堰工程”计划。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后,区农建办将万户万堰工程计划层层分解到乡(镇)、村、组,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予以实施。
二、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主体
全区将堰塘划为四级进行管理,并分级落实责任主体。一级是跨组的堰塘,其建设维修责任由村承担;二级是各组的当家堰,其建设维修责任由组承担;三级是联户受益的堰塘,由受益的联户承担建设维修责任;四级是农户个体受益的堰塘,由受益农户承担建设维修责任。同时对新建的堰塘按照“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
三、加强协调,搞好服务指导
全区狠抓万户万堰工程的协调工作,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淤泥堆积、机械入场造成的农作物、交通等设施损伤、占地纠纷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确保了堰塘建设的顺利实施。同时区农建办和各乡镇水利服务中心深入实地,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从堰址的选择、承雨面积和容量的的计算、堰堤的筑建方式、涵管的埋置到渠道流量的设计,提供全程服务。区水利局重点对四类堰进行规划、设计,一是关不住水的“筛子堰”,二是易溃堤垮埂的“玻璃堰”,三是存在防洪隐患的病险堰,四是新修的万方大堰,以确保堰塘建设的效益和安全性。
四、多方投入,加大建设力度
一是发挥“以奖代补”政策的抛砖引玉作用。全区对去年新建或增容万方以上的大堰补助款28.5万元一次性到位,并承诺今年政策延续不变;同时各乡镇降低奖励门槛,制定了本级“以奖代补”政策,如子陵镇规定对新建或增容5000方以上的堰塘进行补助。二是发动社会捐助。今年特大洪灾后,区委、区政府号召区直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向重灾地区捐款,收到捐款90多万元,其中用于堰塘恢复改造29万元。三是按照“责任主体,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共同收益”的原则,把堰塘建设的责、权、利紧紧捆绑在一起,调动广大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四是鼓励民营参与。区政府规定对新建蓄水工程放开建设权和管理权,支持和引导民营投入办水利。私营企业老板吴斌在石桥驿镇寥坪一组修建了设计蓄水7万方的大堰,可灌溉下游170亩农田。五是充分发挥村公积金的作用。子陵、漳河等镇部门村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铁路、资源型开采企业等占地补助积累的资金用于当家堰、万方堰建设,缓解了堰塘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