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11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帖最后由 大荆州酒楼 于 2012-7-3 16:30 编辑
襄州区开展治庸问责“治”出新气象
2012-06-27 09:36 来源:襄阳日报
首席记者 秋子 记者 丁俐 周娜 通讯员 刘东
编者按:去年来,襄州区在治庸问责工作中,紧紧围绕“四治四问四办”,坚持动真碰硬、铁腕问责,促进了全区干部的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工作大落实,为襄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今日起,本报将从“新气象、新跨越”两个方面,对襄州区治庸问责工作亮点予以报道,敬请关注。
6月20日,烈日炎炎、酷暑难当,可在襄州区朱集镇的田间地头,时时可见镇干部们与农民一起边干农活边拉家常的身影。镇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镇委、镇政府机关干部下到田间地头主要是与农民面对面了解第一手资料,回来后撰写‘民情日记’供镇委、镇政府决策,活动开展近两年来收到了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的好效果。”襄州区纪委负责人表示,朱集镇机关干部坚持撰写“民情日记”,不仅有效锤炼了干部作风,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是全区强力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结出的硕果。
襄州区作为全市治庸问责试点单位,在全市治庸问责大风暴中,创新开展“四治四问四办”,着力抓好“自治自问、群治群问、严治严问、常治常问”,让干部服务理念和方式实现由“我来管”到“我来办”、由“随意办”到“精细办”、由“不能办”到“想法办”,由“拖沓办”到“马上办”的重大转变。去年以来,共问责党员干部178人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人,在全区引起强烈震动。
如何转变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在“四个襄阳”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争当排头兵,是襄州区各级党员干部深深思考的问题。为此,襄州区委、区政府借全市开展治庸问责东风,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强力推行了“自治自问”。
一问学习、二问工作、三问绩效、四问不足。襄州区正是通过这“四问”从严查找问题,再勇于亮丑进行公开整改。据了解,自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发放问卷调查表5000余份,召开座谈会350余场次,“问”出问题近千条。此后,各单位针对“问”出来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拟定整改措施,公开整改承诺。区治庸办采取发函督办、上门督办、立案调查等形式,督促兑现承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整改到位。采访中,不少群众告诉记者:“开展自治自问让干部作风得到很大转变,过去老百姓有事到机关找他们,常常是看冷脸甚至吃闭门羹。现在不一样了,干部们经常在基层转,有事情随时可以联系到他们,且办事效率和质量非常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去年来,襄州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治庸问责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度,推动治庸问责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他们推出的“群治群问”,成为治庸问责工作的又一亮点。通过聘请“督察员”明查暗访、组织“群众评”开门治庸以及倡导各界人士利用手机、照像机等设备随手拍下违反治庸问责规定的各类人和事的“随手拍”三大措施的有效推行,“不想庸、不能庸、不敢庸”的良好局面在全区党员干部中逐渐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襄州区教体局一次开除7名违法超生的教职工,问责18名分管领导;区国土资源局严肃处理了一名贪权恋批、服务不到位的科长;区工商局实行“三级督察制”,强化内部监控,通报批评15人次;区地税局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活动,全面提高了治庸问责层次。
庸懒散软问题不治理,就会影响襄州率先跨越发展大局;不问责,制度就会流于形式,责任就会被悬空。为此,襄州区委、区政府全方位推行“严治严问”, 解决了一批屡禁不止、久拖不决的问题。城区拆违、火车东站拆迁、滨江滨河改造等重点工作纳入治庸问责范畴,细化责任,明确目标,落实不力的一律问责;伙牌工业园、双沟食品园、朱庄物流园等八个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纳入治庸问责的范畴,通过跟踪督办,严肃问责,有效地促进了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开展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民工培训、农广校培训补贴进行了专项清理和审计检查,查处了龙王、朱集、古驿等镇个别村组套取国家惠农资金、基层站所乱收费问题,共查处违规资金48.64万元,11名责任人受到党纪处理,4名分管领导被问责,较好地维护了群众利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治庸问责工作,襄州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变、工作思路有了较大创新、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我来办、精细办、想法办、马上办”的服务理念切实转化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受到广大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治庸问责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着眼于治庸问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襄州区委、区政府及早推行“常治常问”,初步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按照“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的要求,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在全区全面开展了岗位责任体系建设,实现了岗位责任目标的全覆盖。立足建立高效的行政服务机制,组织全区31家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围绕行政提速开展限时承诺服务,
全区332个审批事项在国家法定的办理时限内,据实压缩办理时间后,在政府网站和办事窗口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区75个审批事项转为“即办件”,257个“承诺件”,办理时间比以前平均压缩5.5个工作日。所有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适时监控、预警纠错、超时问责,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
在前不久举行的襄州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前来投资的香港融园控股集团执行总裁何万里表示,在项目洽谈对接过程中,与襄州区政府真正谈判的次数只有3次,总共不超过10小时,这让他看到了神奇的“襄州速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