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11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帖最后由 大荆州酒楼 于 2012-7-3 20:59 编辑
又谈“岂能一‘包’了之”
区城管局 李涛 5月15日荆州晚报A08版发表了荆州区环境卫生《岂能一“包”了之》的短评文章,直指荆州区环境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此篇报道也是作为14日《荆中路、人民路、荆北路沿线垃圾成堆臭难闻》的跟踪报道。荆州区城管部门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对我们本职工作的监督,但面对连日连篇累牍混淆概念的报道,觉得有必要在此给读者予以澄清。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想,作者在没有分清市管路段和区管路段的前提下,14日将全是市管道路的荆中路、人民路和荆北路强扣在荆州区城管部门的头上,并以此为依据推断出荆州区环卫作业改革后的种种问题。荆州区城管部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未予辩解,但作者15日再次将上述市管路段的问题配发图片并明确指向荆州区城管部门,发表《岂能一“包”了之》的短评,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看来,作者对“难言之隐,一洗了之”的了解知之甚深,以至于在拟题时信手拈来“一包了之”。殊不知,环境卫生与妇科病,虽同属“卫生”问题,但此“卫生”不同于彼“卫生”,犹于新闻报道不同于网络谣言,虽同属信息传播,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者说,荆州区城管部门将环卫作业外包之后当起了“甩手掌柜”,我不知道他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不知道他作过哪些调查?采访过哪些对象?更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市管道路和区管道路的划分界限?是否知道荆州区保洁道路有多少条?环卫工人有多少?每人保洁面积又有多少?员工福利待遇在改革前后发生哪些变化?……从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来看,说的是荆州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的种种问题,举的是不知所以然的事例,配的是“此图与正文无关”的图片。所有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在作者这里竟一一被忽视、被践踏,以至于炮制出论点和论据“上错花轿嫁错郎”的“杂文”,实难想象一名如此“非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拙劣文风的“伪文人”是如何在一家地级市的新闻界混迹多年的,其生存本领委实令人佩服得紧。看来,单单是没文化并不可怕,可没文化外加没品德,那才是最可怕的!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市的环卫体制改革自07年开始至今已5年多,其间也历经了很多波折,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荆州区城管部门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在征得区政府和市城管部门的同意后,自2011年起就着手开始筹划将区管道路的环卫作业推向市场,与市级体制接轨。经过近半年多的调研和基础数据测算,在制订了一系列包括检查考核办法、作业标准论证、多级保障预案的前提下,于2012年4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5月1日起正式运行,时至今日已半月有余,可以说正处于改革初的阵痛期。这期间,有体制内和体制外认识的转变过程,有本土环卫公司和外来环卫公司的磨合过程,出现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也绝不是如作者夸大其词般的“不可思议”。目前,荆州区城管部门一方面努力确保环卫保洁的正常运转,一方面对人员交接、责任移交、区域划分等诸多问题进行多方协调。面对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现场办公,市城管局分管领导也连日来督办在荆州区,区城管部门为此还专门加派人手,从早上7点至晚上7点12小时不间断地加强环卫作业的协调、监督、检查和督办,节假日也不例外。面对垃圾堆积回潮现象,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改革前后对比如此之大、为什么市管道路和区管道路差别如此明显等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固然需要我们职能部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去解决,也需要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们真正俯下身子去调查研究,去探讨,去求证,而不是靠人云亦云,随机拍拍,随笔写写就可以“快意恩仇”的。
去年,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档《走基层》节目,社会好评如潮。下基层,了解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我们的“无冕之王”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民意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用文字讴歌社会进步,这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无尚荣光。但如荆州晚报这样的文章,我们建议报社以及作者还是审慎些好。多些调查研究,以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些社会责任感,少些急功近利之心,以阳光的心态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多些求真务实的态度,少些偷天换日的伎俩,以真诚的笔触去诠释“无冕之王”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无私无畏地立身为文,才能赢得同行的敬佩和百姓的尊重!
|
来源: 荆州区人民政府 , 被阅读131次, (2012-5-21) 【打印】【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