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大荔县领导慰问贫困老党员会场现天价香烟这件事,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
“一支烟”的事儿有多大?原本很小。而且据当事人说,这盒烟里面只剩“几支”,而且还是“亲戚”送的。可是,连日来,一些网民还是抓住这支“烟”不放,大有刨根问底之势。但有时也很大,因为它折射的是干部作风问题。正如当事的书记所说:“你知道不知道,这烟很贵,这个烟曾让几个官员掉了乌纱帽,我们作为干部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多加自律,注意干部形象”——正因为有了南京某局长因“天价烟”落马的先例,网友才喜欢对类似的现象紧抓不放,以期望从中达到“伸张正义”的反腐力量。因此,面对网友的舆论监督,面对网友的“挑剔眼光”,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更加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审慎自己的行为举止,才能够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与扩散。
网民对“一支烟”如此“感冒”不是坏事,相反,这是一件好事。网民的批评声音与监督力量,是政府工作扎实推进的源动力,是政府权力阳光廉洁运行的保障。事实上,网民并非仅对“一支烟”如此“感冒”,对政府行为中的“一辆车”(公车)、“一桶油”(公车用油)、“一桌饭”(公款吃喝)等都相当“感冒”,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在这样的“感冒”监督面前拿出直面的勇气、拿出整改的勇气、拿出令人信服的措施来,将会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将会令政府行为更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