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995|回复: 0

石首县志之源流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8

主题

105

帖子

20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2-7-10 1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首县志》源流之考略

○○作者:石首喻家碑,QQ:327647416。
○○来源:百度空间—石首喻家碑、
     新浪博客—石首喻家碑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a428ce01010cl1.html
○○尊重版权!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

     (一)历代的石首县志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作者将历代《石首县志》列举如下:
  (1)明代大约宣德三年《石首县志》。宣德三年,即1428年。该县志由傅启让主修,但未付梓,稿失,仅有《序》存。傅启让,石首市桃花山镇人,明代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进士,宣德年(14261435)授大理寺少卿。
   (2)正统八年《石首县志》。正统八年,1443年。估计稿失。
  (3)成化二十二年《石首县志》。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该县志由袁恺主修,但未付梓,稿失,仅有《序》存。袁恺,石首人,景泰元年(1450)庚午科举人,系袁宗皋之父亲,官至广东右布政使。
  (4)顺治十三年《石首县志》。清代顺治十三年,即顺治丙申年,1656年。该县志由知县王大年主修,但未付梓,仅有《序》存。
  (5)康熙十一年《石首县志》。康熙十一年,即康熙壬子年,1672年。该县志由知县卫嘉修、熊开楚纂,共四卷。熊开楚,石首人,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江都知县。
  今天,上海图书馆收藏了该县志。因此,有据可查、有物可见的第一部石首县志应当是康熙十一年《石首县志》。
  (6)乾隆丙辰《石首县志》。乾隆丙辰年,即乾隆元年,1736年。该县志由知县张坦修、郑其储纂,共八卷。郑其储,石首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进士,乾隆戊午(1738)擢太常寺少卿,迁左佥都御史,史称“郑太常”。
  (7)乾隆乙卯《石首县志》。乾隆乙卯年,即乾隆六十年,1795年。该县志由知县王维屏修、徐佑彦纂,共八卷及首末卷共十卷。徐佑彦,石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进士,曾任纳溪县知县。
  (8)同治丙寅《石首县志》。同治丙寅年,即同治五年,1866年。该县志由知县朱荣实修,共八卷。
  (91990年《石首县志》,湖北省石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此外,1958年是否有《石首县志》存疑待考;即将出版的《石首市志》断限为1985—2005年。
  (二)县志的基本体例。
  章学诚,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方志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著有《文史通义·卷八》等。在《文史通义·卷八》中有《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该《序》是一篇著名的方志性的论文。
  下面将章学诚的该《序》原文转录如下,以资了解县志的一般体例,亦供鉴赏:
    石首为荆州望县,两汉本华容地,晋平吴,分华容置县,因山以石首名。
  赵宋改治调弦,易名建宁。寻迁绣林山左,复名石首。元大德中,又迁楚望山下。历明至今,文物声名,为荆部称盛。县志不修,近六十年。旧志疏脱,诠次无法,又阙数十年之事实。知县玉田王君维屏,因余撰辑通志,檄征州县之书,乃论次其县事,犁剔八门,合首尾为书十篇,以副所征,且请余为之序。
  余披览其书,而知王君之可与论治也。夫为政必先纲纪,治书必明体要。
  近日为州县志者,或胥吏案牍,芜秽失裁;或景物题咏,浮华无实。而求其名义所归,政教所重,则茫然不知其所指焉。夫政者,事也;志者,言也。
  天下盖有言之斐然,而不得于其事者矣;未闻言之尚无条贯,而其事转能秩然得叙者也。今王君是志,凡目数十,括以八目,若网在纲,有条不紊。首曰编年,存史法也。志者史所取裁,史以记事,非编年弗为纲也。次曰方舆,考地理也。县之有由立也,山川古迹,以类次焉。而水利江防,居其要矣。
  次曰建置,人功修也。城池廨署,以至坛庙,依次附焉。次曰民政,法度立也。户田赋役之隶于司徒,邮驿兵防之隶于司马,皆《洪范》八政之经也。
  次曰秩官,昭典守也。长佐师儒,政教所由出也。而卓然者,受斯传矣。次曰选举,辟才俊也。论秀书升,《王制》之大,兴贤与能,《周官》是详;勒邦乘者,所不容略也。次曰人物,次曰艺文,一以征文,一以考献。皆搜罗放失,谨备遗忘,尤为乘时之要务也。人物必征实事,而下以标榜为虚名;艺文谨著部目,而不以诗文充篇幅。盖人物为马《史》列传之遗,艺文为班刘著录之例,事必师古,而后可以法当世也。部分为八,亦既纲举而目张矣。
  至于序例图考,寇于篇首,余文剩说,缀于简末,别为篇次,不入八门。殆如九夫画井,八阵行军,经纬灿然,体用具备。乃知方志为一方之政要,非徒以风流文采,为长吏饰儒雅之名也。
  旦石首置县以来,凡三徙矣。今县治形势,实为不易。四顾平衍之中,至具群山涌出,东有龙盖,南有马鞍,西有绣林,北有楚望,居中扼要,政令易均。是以明代至今,相仍为治。夫抚驭必因形势,为政必恃纲纪,治韦必贵体要,一也。王君以儒术入仕,知所先务。其于治书,洵有得于体要,后人相仍,如县治矣。抑古人云:坐而言者期起而行。今之具于书者,果能实见诸政治,则必不以簿书案牍为足称职业,文采绚饰为足表声誉。是则虽为一县之志,即王君一人之治书也。古之良史,莫能尚已,余于王君有厚望焉
  (三)石首县志的基本内容。
  乾隆乙卯年《石首县志》,由王维屏修、徐佑彦纂。《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正是石首知县王维屏请章学诚所作!乾隆乙卯《石首县志》正是按照方志体例,共分八门:一编年,二方舆,三建置,四民政,五秩官,六选举,七人物,八艺文。另以序例图考,冠于编首;馀文缀于简末;别为篇次,不入八门
  为了真实的了解县志的内容,这里以乾隆乙卯年《石首县志》为例,简介如下:
  第一部分:《卷首》。具体包括:(1)《序文》。序之一,“乾隆六十年”“知石首县事玉田王维屏谨序”。行书字体,美轮美奂。序之二,由“石首县教谕黄陂阮文斐撰”。草书字体,精美无比。序之三,“乾隆岁次乙卯孟冬月望后一日,石首县丞阳羡王凤某桐冈氏拜题”。(2)《凡例》。(3)《目录》。(4)修绩姓氏。
  第二部分:《卷之一》。具体包括:(1)《图考》。其中的“方舆图”,已经非常详细的将城区和全县绘成地图。(2)《旧序》,作者包括:“顺治丙申石首知县青海王大年”、“康熙壬子石首知县龙门卫嘉”、“石首县县丞莱阳王章”、“邑人傅丕长”、“邑人熊开楚”、“邑人徐州岱”、“康熙丁卯石首知县三韩张琳”、“乾隆元年荆州府知府茂苑邓士灿”、“石首县知县古坪张坦”、“邑人郑家夔”、“邑人李宗瑜”。(3)编年志。(4)灾祥。
  第三部分:《卷之二·方舆》。非常详细的介绍了石首所在地理位置、疆域、历史沿革,以及自然的山川、河流、湖泊、古迹、江防、水利、堤垸、渡口、桥梁的准确位置。
  第四部分:《卷之三·建置》。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城池、县治、学校、乡贤祠、名宦祠、寺庙、集市、第宅、坊表、冢墓。内容非常详实。
  第五部分:《卷之四·民政》。主要介绍了户口、人丁、田赋、编里(区划)、课税、恤政、兵防、风俗、物产等。
  第六部分:《卷之五·秩官》。分别介绍了唐朝以来的石首县知县、县丞、县尹、主簿、县尉、直学、教谕、训导、税使等。
  第七部分:《卷之六·选举》。分别介绍了历代以来的荐辟、进士、举人、贡生、例贡、武职、封荫等。
  第八部分:《卷之七·人物》。分别有人物传记、烈女、忠义、孝义、文苑、流寓、十景图。
  第九部分:《卷之八·艺文》。分别介绍了:(1)艺文的作者及其作品名称、(2)《绣林景献记》全文(作者:喻嘉才)、(3)《学宫七柏赋》(邑人阳峰张壁)、(4)《玉田寺重修佛殿记》(邑人袁恺)、)《玉田寺重修殿宇记》(邑人袁恺)、(5)《初建华严庵碑记》(邑人曾可前)、(6)《初建般若庵记》(公安袁中道)等文章。
  第十部分:《卷之末·志余》。
  【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