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这几个字,大家都不会陌生,足以带给消费者不堪忍受的想象: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宾馆酒楼的泔水……这些肮脏污秽的东西提炼出的油,竟然堂而皇之地提供给了广大消费者。 近日,公安部指挥侦办的地沟油大案揭开黑色产业链,让人大快人心。记者回访先前曝光的两家地沟油作坊,却发现这两家“老顽固”依然故我,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报道回顾 地沟油作坊火热开工 地沟油作坊浓烟滚滚,刺鼻气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5月26日,接到市民连续不断的举报,在掌握准确的地址后,记者前往两处地沟油作坊进行了调查暗访。在荆襄河外堤旁边的地沟油作坊内,一股恶臭让人窒息,4个油桶简单地用砖头架起,下面的柴火烧得噼啪作响。油桶内装满着污泥夹杂着饭菜,不时冒出少许气泡,其中一个油桶内还漂着几张卫生纸和几片卫生巾。 另外,在位于荆州市人事局旁边的地沟油作坊,曾被环保、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查处,但照样死灰复燃,依然大张旗鼓地熬炼“地沟油”。 记者回访 两家“老顽固”规模再扩大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决定再次回访这两家地沟油作坊。 在荆州市人事局旁边的地沟油作坊内,一辆装着厨房废弃物的三轮车停在一旁,近40个油桶整齐地摆放在门口的空地上,格外招人注目。相对于上次的油桶数量而言,此次的油桶数量明显多了很多。 刚走上荆襄河外堤,便看见不远处的地沟油作坊正冒出滚滚浓烟,且空气中夹杂着刺鼻的气味。记者凑近后发现,作坊内,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名中年女子正在合力搬运油桶。在作坊后面的空地上,还摆放着成堆的油桶。 业内人士 地沟油应当用在“正途” “我们回收泔水的份额仅占35%左右,其余部分被一些非法收集者所瓜分。”此前,荆州市一生产生物柴油和油漆的厂家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该名负责人称,一提起泔水,人们很容易与“地沟油”联系起来,其实“泔水油”并不完全是“地沟油”。据称,正规废弃油加工企业提炼的“泔水油”,是餐馆、酒店等餐饮企业倒入泔水桶中的残羹剩饭,以及煎炸食物后的剩余油脂中提炼出来的,这种废弃油是严禁作为食用油在市场上流通的,而他们企业对这部分废弃油的回收率所占市场份额很低,其余部分市场全被非法泔水收集者抢占。“地沟油”指的是从餐馆、饭店等餐饮企业的下水管道中打捞上来的废弃油,通常这样的废弃油中含有洗碗碟的清洁剂、植物油以及动物油等,再经过提炼加工而成。 该负责人认为,将回收来的泔水提炼加工成生物柴油和油漆后,作为工业原料再提供给合法的脂肪酸加工企业或者肥皂厂等化工企业,这才是“地沟油”最好的“归宿”。 市民呼声 相关部门应该“劫”油 此次公安部破获的地沟油大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不少市民在议论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 家住荆州区张居正街的王先生称,查地沟油已不是新鲜事,但公安部这个案子确实够大,因此证实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不仅仅是传闻,还是事实。 王先生还说,既然公安部曝光了地沟油的危害和流向,荆州市的相关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对我市地沟油作坊进行查处和整顿,为广大市民的餐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然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之前受访时介绍,地沟油作坊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熬制地沟油操作简单,而且作坊流动性强,经常发生执法人员刚走,作坊便又起火的情况。 那到底应该如何有效管理?该负责人表示,地沟油的源头和原料便是厨房废弃物,如果把这些厨房废弃物管好了,地沟油也就不复存在了。 记者手记 食品安全须重拳监管 有关部门会说,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地沟油”的检验标准,似乎对涉及地沟油的问题无可奈何。客观方面的困难也许是事实,却绝对不能成为让“地沟油”走上餐桌的借口。 从目前掌握的事实看,“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如此多环节的非法生产销售过程中,只要那八九个监管部门中有几个人认真负责,经常下去走访调查,怎么可能发现不了违法违规行为的蛛丝马迹?显然,现在不是部门设置是否完备、人员配备是否充足的问题,而是最起码的责任落实问题。 如果政府部门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应该将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检查手段相结合,对“地沟油”现象多发的地区和领域予以重点监管。 (江汉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