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479|回复: 6

对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7-17 13: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几点思考
来源:竹山县科技局
录入时间:2012-7-13

*

近年来,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中药材产业正成为十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匹“黑马”,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文件,支持鄂西北山区重点发展地道中药材,希望将其建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质药材生产基地;省农业厅将秦巴山区确定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支持在武当山地区建设百万亩中药材板块基地;十堰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中国武当药谷”的宏伟设想,并为此将中药材列为“四百万”特色产业建设工程之一,从多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大力推进,希望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建成1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产值达百亿元的现代中药产业;十堰各县市纷纷响应、配合,将中药材列为重点产业,加大建设力度,力争有所突破。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在十堰市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

然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难以做到“一帆风顺”,发展中药材产业更是如此。在十堰山区,山场面积大,森林植被好,小气候条件优越,中药材资源丰富,地道药材种类多、贮藏量大,农民采挖、种植、利用历史悠久,这些优势古已有之;重视、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十堰及其各县市也并非始于今日。然而,十堰的中药材产业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能够象茶叶产业那样,数十年长盛不衰,逐步发展成为一方的支柱产业。十堰发展中药材产业为何难以持久?十堰到底该不该把中药材列为特色支柱产业?当前发展中药材产业到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十堰发展中药材产业应该注意些啥?笔者曾多次深入中药材产区调研,参与中药材产业建设,在这里想单纯就中药材种植,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

十堰发展中药材产业为何难以持久?
*

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一是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太大;二是政府对发展中药材产业缺乏明确的认识与长远的规划,或者有规划但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实施。
*

种植中药材与种植农作物、种植茶叶相比,虽同属种植业,但种植中药材有其特殊性。中药材在产品功用上、供求规律上、市场价格上,与农作物相比、与茶叶相比,都有很大区别。中药材不是人们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也不是人们经常饮用的嗜好品,每种药材的需求量,与人类疾病种类的变化、与流行性疾病是否暴发、以及暴发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其需求量变化很大。而中药材的种植与生产,一是周期相对较长,短的需要生长2—3年,长的需要4—5年甚至更长;二是面积、产量波动较大,实现恢复性增长相对困难。需求变化迅速,但供给不能迅速随之调整、变化,难以跟上需求的节拍,造成了中药材的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程度与波动幅度,都远远超过农作物和茶叶。当某种药材需求量突然猛增,但储备不足、市场非常紧缺时,价格就会迅速飙升,其涨价幅度可能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某药材需求量缩减后,如果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又会一落千丈。“缺者为宝,多则为草”,真实反映了中药材价格的与众不同之处。
*

市场需求难以预计、市场价格难以掌控,且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关系不是很大,客观上给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较大困难。而政府常常是在粮油生产相对过剩、中药材市场前景看好时,对中药材产业高度重视,大干快上、积极发展;但中药材价格下滑、市场低迷时,热情又迅速减退,有时甚至无人问津。这种紧跟市场、“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的指导思想,主观上导致了发展中药材产业难以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另外,大部分中药材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环境若不适宜,有的难以正常生长,有的虽能生长,但其产品质量不符合“药材”要求,同时中药材大多数采用根茎繁殖,亩用种量大、繁殖倍数低、种苗成本高,这些都决定了发展中药材产业,只能坚持试验示范、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搞“跨越式”发展。但政府在推进中药材产业的时候,往往存在期望值过高,过于强调人为因素、忽视自然规律等问题。有的为早见成效、见大成效,不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而是快马加鞭、急躁冒进,迅速铺摊子、上规模,导致一些不适宜引进的品种被大量引进,不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区域和地块也种上了中药材,不懂种药的人也在盲目种植药材,这些都为随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部分“领头”或带有“示范性”农户(或投资者)一旦种药失败,很容易引发“蝴蝶效应”,导致中药材产业迅速由“高潮”陷入“低谷”。
*

十堰到底该不该把中药材列为特色支柱产业?
*

十堰市近年来发展中药材产业,一直时冷时热,未能做到持续、稳定,能不能就此断定,中药材不能作为十堰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呢?对这个问题,目前争论还很多,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

笔者个人以为,中药材产业应该能够培植成十堰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其主要依据:
*
    一是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与其它地区相比,目前应该说优势突出、机遇很多。不少调研文章对此已有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
    二是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面临中药材对环境要求严、需求变化大、生长周期长、价格波动大等诸多困难与问题,但这些困难与问题在其它地区同样存在。任何一个地区,要想把中药材做成一个产业,都不能一蹴而就,都只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只要十堰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稳步推进,努力做到比其它地区更有耐心,步子走得更稳、更扎实,这些困难与问题就能够得到克服与解决,路就能走得更长。
*
    三是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只要长期坚持的地方,效益都比较好。笔者在十堰市竹山县与神农架毗邻的柳林乡曾做过调查,该地区海拔800米以上区域,土壤与气候条件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许多农民有种植药材的传统习惯。虽然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但只要多种植几种药材,将种类、面积科学配置、合理搭配,就能够适当化解市场风险,其平均收入一般是种植粮食作物的1—2倍。位于该地区的国营四方扒药材场,建场后坚持种药四十余年,主要种植党参、川乌、川芎、冬花、柴胡、黄连等高山药材,虽然药材价格有时较低,有的品种甚至连续几年都处于低迷状态,但多种药材价格拉平后,该场种药的亩平均收入,经常是周边农户种粮收入的3—4倍。在这些地区,种植中药材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种植粮油作物。如今发展任何产业,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难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的主动参与就难以持久。十堰市不少区域更适宜种植中药材,长期种药效益高于种粮,这就为十堰市把中药材产业培植成特色支柱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前提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要有战略眼光,要能够经得住波折、持之以恒地坚持。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秦巴仙人 + 10 + 10 为十堰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7-17 1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到底面临哪些新问题?
*

虽然中药材应该列为十堰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但从近年来各地发展情况看,路走得并不很顺。在部分地区,中药材产业不仅未能顺利发展,种植面积反而逐渐萎缩。十堰市目前发展中药材产业,除技术、交通、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一些老问题外,到底还面临哪些新问题呢?
*
    一是高山居住农户逐步下迁、外迁,脱离药材最佳种植环境。十堰市真正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高寒山区,这些地方山场辽阔、山大人稀,且自然植被好、空气湿度高、日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基本无环境污染,是地道名贵中药材的集中产区,但这些地区一般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信息、就学、就医都不方便,冬季十分寒冷,不太适合现代人类居住。虽然种植中药材效益较高,但在收入多元化,从事打工、经商等行业也能挣钱情况下,很多高山农户宁愿选择下山或外出居住。地方政府也觉得这些地方通电、通路都很困难,因此多方支持农户搬迁,并将其作为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山农户流失,直接导致药农数量较少,药材种植面积下降。以竹山县四方扒药材场为例,该场上世纪末还有4个生产队、30余户100多人,药材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如今全场只剩1户,并且已经改种烤烟。
*
    二是年轻一代大量外出打工,药材种植后继乏人。目前,山区青年除极少数留守农村外,绝大部分都选择外出打工。在中药材主产区,由于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加之种药非常辛苦,年轻人外流现象更加严重。老一茬种药人年纪越来越大,正逐步退出种药行业,年轻一茬却很少有人愿意学习种药技术、留在高山种药。种药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也给山区发展中药材带来实际困难。
*
    三是种药比较效益下降,直接导致一部分种药人改行。与种粮相比,种药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复杂,需要付出的劳力更多。过去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种药请工相对容易,而且价格低廉,因此种药成本相对较低,效益明显高于种粮。但近年来山区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种药请工难,而且工价上涨很快,(目前在竹山县农村请工,每日工价已达到80元左右),这就使种药困难加大、成本提升、效益下滑。同时,种药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虽然比种粮效益高,但与从事打工、经商等其它行业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还不如打工、经商稳当,这就使一部分种药人逐步放弃种药,改入其它行业。
*
    四是部分高山地区大力发展烤烟,药材种植空间压缩。十堰市地道名贵中药材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环神农架高山地区,但该区域同时也是优质烤烟产区。与种植药材相比,种植烤烟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能为地方财政带来高额税收,因此在“种药”与“种烟”之间,政府自然更希望农户选择“种烟”。为支持农户发展烤烟,政府从政策到人力、物力、资金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明显倾斜,烟叶公司则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物资投入、技术指导、烟叶烘烤、产品收购,提供全过程服务,因此在种药与种烟“竞争”过程中,很多过去种药的地方,现在都改成了种烟;很多过去的药农,现在都变成了烟农。这种“一边倒”式的产业发展政策,必然使药材种植面积受到影响,药材产业发展趋于萎缩。
*
    五是发展药材上的失败教训,给后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发展中药材只能稳步推进,不能急躁冒进。但近年来有的地方却不顾客观实际,大干快上、急于求成,结果多数以失败告终。种药失败后,不仅给当时造成一定损失,同时也给以后发展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些地区,再提发展中药材时,反对的声音很多,不仅群众不愿意再冒险投入,干部思想也很难统一。
*
    六是产品质量要求发生变化,传统种植方式面临“出局”。目前十堰市中药材生产,基本沿用传统的一家一户、凭经验种植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对事关群众安全的中药材,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多,而且标准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中药材必须建立规范的GAP(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才能进入市场。原有的药材生产经验与技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新的种植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也使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面临新的难题。
*

十堰发展中药材产业应该注意些啥?
*

新旧问题交织,使十堰市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能趋利避害,尽量减少失误。根据笔者经验,十堰市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要想走得“稳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科学合理布局。中药材种类很多,能够种药的地方也很多。但在十堰地区,真正作为“药材”大量收购的只有十几种,真正的药材产区集中在南三县(竹溪、竹山、房县)环神农架高寒山区。其它地区虽然也能种植药材,但有的地方药材分布零星,不能形成规模;有的地方只能种植适应性广、价格低廉的药材,缺乏比较优势与经济效益;有的地方更适宜种粮,或更适宜种植其它作物。因此,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应把南三县环神农架高寒山区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统一规划、连片发展,逐步将其打造成湖北省中药材生产的优势区域。虽然这一区域也适合发展优质烤烟,但从长远看,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看,把这一区域列为地道中药材产区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建议逐步压缩烤烟面积,用中药材产业替代烤烟产业。其它地区,只能作为十堰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辅助地区。
*
    二是突出重点品种,坚持合理搭配。与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物不同的是,中药材对环境条件要求极为严格。脱离了适宜的环境,中药材可能无法生长,或生长发育异常。有的虽然能够生长,但药用部分产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低,不能作为“药材”使用。例如党参在十堰地区只适合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种植,在低山根本无法形成有效产量。因此,不能用种植粮食的思维方式去谋划种药,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不同海拔、不同区域适宜种植的主导品种,每个区域确定3—5个主导品种,同时要搞好品种间的合理搭配,以应对价格波动,化解市场风险,不能过于强调“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十堰市高海拔地区,主导品种应以党参、冬花、当归、川乌、牛膝、黄连、天麻为主;中低海拔主导品种应以金银花、板蓝根、留兰香、绞股蓝为主,同时注重发展杜仲、厚朴、黄柏、银杏、木瓜等木本中药材。要结合退耕还林,积极探索林药间套、木本药材与草本药材间套等种植模式,通过科学搭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现稳步发展。
*
    三是注重野生名贵中药材保护,加强人工繁育与栽培研究。对本地区的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金钗石斛、天麻等野生名贵中药材,要划定保护区,加强产地保护,禁止随意采挖,同时着手开展资源调查以及生长习性、繁育方法、栽培技术研究,努力将其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药材产区环境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首先要留得住“人”,没有了“人”,产业无从谈起。因此,十堰市要想把中药材培植成特色支柱产业,就必须注重中药材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其生产环境与居住生活条件,特别是要改善其交通、信息条件,让药农“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
    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发展新型中药材产业。新时期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更新观念,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结合新时期特点,按照新时期要求,用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一要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努力破解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生产成本偏高、技术指导不便、质量不够统一、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二要注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将品种选育、测土施肥、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治等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到中药材上,努力破解当前中药材生产技术落后、产量偏低、质量不稳、效益不高等问题;三要注重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中药材主导品种的栽培加工技术规范,建设符合国家或中药材加工企业要求的GAP生产基地;四要注重大户培植,出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大户种植、专业化生产,努力破解高山人口流失后药农较少、种植规模偏小等问题;五要注重对新一代药农的科技培训,努力破解药农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新技术推广运用难、药材种植后继乏人等问题;六要注重机械化生产,努力破解山区青壮年劳力少、请工费用高、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
    六是坚持稳步推进,持之以恒发展。在中药材产业建设上,要多深入产地,多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步推进,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与问题,持之以恒发展。只有踏踏实实,稳中求快,才能使十堰市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进而不断壮大,形成支柱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280

主题

7406

帖子

9483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483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 2012-7-17 1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云南
精华
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650

IP属地:云南省曲靖市

发表于 云南省曲靖市 2012-7-18 00: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3

3357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2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7-18 1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各级的重视与支持;必须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必须要抓好典型逐步推广。这个问题是个老话题了,虽然市里提出了打造“中国药谷”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还要做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18 17: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应该是深入调查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13

主题

283

帖子

74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41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1-5 1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环境资源要好好利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