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877|回复: 8

爸爸是名老党员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7-18 10:28 编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0MTk2NDg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08: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1027113541-390914725.jpg
.

20101027113624-622605885.jp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7 18: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7-17 18:26 编辑

20071127142828712.jpg
.
爸爸是名老党员
我爸爸是在抗美援朝时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我爸爸姊妹七人、弟兄六个,他是老小。解放前夕,遭国民党抓壮丁,爸爸在苏北国民党骑兵连当了七年的兵,后将一身国民党军装扔进当地老百姓的粪窖里,扮妆成农民,跋山涉水、夜行日躲的,三个月后才逃回沔阳的家。
紧接着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爸爸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五年。朝鲜战场上,我爸爸是所在炮兵连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听他讲起:他在一次站岗的雪夜,二美国兵妆成“白狗”来侦察志愿军营地,被我爸爸开枪打死一人,活捉一人。我爸爸除了全身的弹痕和伤疤,52年就在援朝的战场上入了党,还立过二等功。
爸爸入党的时候是由一位“老革命”当的介绍人,爸爸没文化,但他始终只记住了一句话:当党员就得准备吃亏!
我爸爸志愿军复员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沔阳县供销社当主任,他不去,他在自己的家乡,当了一生的农村基层干部,围湖造田,开渠挖河,和箢箕、扁担打了一生的交道,一生的遇事总想着别人、而自己总是吃亏。
我姊妹多,大集体时,家里口粮不够吃,生产队分粮食,分垮(超过)了,到最后差个几十斤,财金队长要一家匀一点,爸爸说:就撮我一家的吧。队长说也行,下次再补上。爸爸说:好大个事,才几十斤毛粮食。他大慨,我妈妈恼火他:娃们每餐稀粥菜饭的,几十斤粮食不可以弄出几餐干饭来,你党员有本实今天回家不吃饭…….爸爸不语。
我爸爸在“斗批改”时期是公社的贫协主席,并担任“贫宣队”管理学校,那年头上大学、上高中、充实财贸队伍,知青回城,农村青年当民办老师、当赤脚医生……都兴推荐,他说了算,权力大得很。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好多知青打着赤脚、手里拿着牛鞭,来到我家,请他们坐,而他们在我爸爸面前不敢坐下,只是靠墙站着,说自己爸妈年老多病,求我爸爸让他早些回城当工人的场景。
我姐姐初中毕业在生产队劳动,那时候,农村的姑娘娃们初中毕业就相当不错了,姐姐算盘打得好,想进供销社“站柜台子”,这在我爸爸手里只是小事一桩。论个人表现,姐姐是共青团员、“铁姑娘”队长,论政治条件谁也比不赢,我家住的是“翻身屋”,连吃饭的桌子都是“土改”分的,共产党是恩人啊!爸爸也是全区党员中党龄最高的一个。一次,区联社充实财贸队伍有三个名额分到了我们公社,下面的大队推荐上来的却有四个,其中有我姐姐的名字。办理的人员正在犯难,爸爸叫人家把姐姐给“刷”下来了,我姐姐哭了好几天。湾里的人都说:刷谁也不能刷自己的女儿,她又有文化,又长得好看,最够格。爸爸却说:我是党员,当党员的就得吃亏,刷自己的女儿别人没意见,其他的都是贫下中农的孩子!姐姐嫁到湖区后,从大集体到分田到户,就这样当了一辈子的农民。
我就更不用说了,我上高中推荐时,人说我是“屋脊上的葫芦——两边滚”,爸爸总说,指标太紧了,全区只收二个班,看情况吧。好在区教委主任是我爸爸战友,妈妈找他才给我弄来一张《通知书》。高中毕业后,三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锻炼期满,我还是大队团支部书记,不说把我推荐上大学,上个沔阳师范怎该可以吧,初中生都能推荐上沔阳师范、荆州师范的,何况我还是个高中生。我妈妈与他吵架,哭着求他说;你就让儿子走吧,上不了北航,开不成飞机,读个农业大学都行!爸爸回答说:还是等到我不当贫协主席了再说,不能让贫下中农对党的工作有意见,再说,我是一个老党员,不能带这个坏头!
我这一辈子要感谢我父亲的是,他把我推荐和一迂腐的私塾先生一批,做了大队的民办教师,也多亏那时的中学下放到大队办,我才有这一机会。
这就是一个志愿军老党员爸爸,为他的儿女们的以权谋私。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时,村里的地有好有坏,我家分得好几块别人都不要的田,后来才知道是我爸爸主动接下的,听我大伯骂爸爸是个“二百五”;爸爸笑着说:是田就得有人种,哪来的这么多好田,都不种我种,谁让我是党员呢!不信我把这地种不出高产。爸爸请来农技站工作人员,把土壤五点取样做化验后,请教农艺师施什么肥,种什么作物好:适应种黄麻。爸爸一个冬天挖三沟、平洼地,冷浸田得到了有效的改造。那几年,我家的黄麻长得又高又粗,卖出一级品。
爸爸的《党员证》总是用布包得好好的,每月的党费都按时交,别人交五分,他却交一毛。筹建毛主席纪念堂党员交十元,他却叫了三十元。想来,我爸爸没有什么不吃亏的。
他吃亏不打紧,也常连累家里人。我妈妈去世的早,那年大队刚开始兴火葬,取消土葬。本来火葬费用是大队出钱来进行推广的,可爸爸他就不要大队出这个钱,且在推行火葬这方面积极带这个头,总说自己是名共产党员。
转眼间,父亲去世二十多年,时常还想起他对我说的话:做人啊!吃亏是福,不能抓(hou)一尺不放五寸!
2012.07.01张才富于北京
pic_20071126122544_891650a0-98a7-4ebb-bd86-61a55f5bea2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0

主题

94

帖子

20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0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2-7-17 2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爷爷是第一批入朝的,也是炮兵,好像是60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07: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416059_1.jpg
.
抗美援朝战争:
原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入侵朝鲜,攻至鸭绿江边
时间:1950.10.25---1953.7
结果:我国取得伟大胜利,美国侵略者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07: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荔湾 的帖子

01300000013506120644574919281.jpg
.
抗美援朝志愿军某部攻入平壤市区
.
问好荔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08: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美援朝纪念章,铜制,是1953年10.25,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

124755261885.jpg
我爸爸打完美国佬从朝鲜带回来的纪念品,以前有挺多后来都丢了,现在就剩上面的二枚纪念章我还保存着。记得有“赠给最可爱的人”的把缸,水壶..........一本《和平日记本》小时候做了语文笔记本,真可惜.....
0934330.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0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鹊报援朝胜利、 花贻抗美英雄——周恩来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边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
作家巍巍——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 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晚7点12分,魏巍身患肝癌,死于心力衰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称301医院)逝世,享年88岁。

.
img416065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18 09: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桃阳人家(5).
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是英勇的共产党
我跟你前进决不彷徨 红灯高举闪闪亮
照我爹爹打豺狼打 祖祖孙孙打下去
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一段斩钉截铁的唱腔。
《红灯记》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家三口李奶奶、父亲李玉和、女儿铁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胜利完成革命任务的故事。在那唱样板戏的年代,《红灯记》是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姨妈去世后,按当地孝雅习俗,银才哥把丫头取名孝珍。几年后,桃姐又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叫守承,一个叫元成,还有天亮一共是四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元成顶张姓门户,姓张。
小时候的桃姐除了我舅伯家和我们家之外,再就没有了别的亲戚。姨伯走后,高姓家族也没有把桃姐她娘俩当族人看待,毕竟她是捡来的,没有高姓血缘。舅伯一生单过,三百六十天走村串巷的算命,在家时间少,桃姐只跟我们家走得亲。换我母亲做抵工,我母亲回家做饭、做家务活。
全村的人都知道她,随口她的孩子们称呼我父亲“姨爹”,称呼我母亲“幺爹”,叫我“小爷”……..
我父亲在国民党骑兵连鬼混了七年,后把一身军装扔进当地老百姓的茅窖后,从常州步行回到湖北老家。因是“逃兵”,白天不敢行走,只在夜晚赶路,历经三个多月才摸到桃阳,吃尽了苦头。
父亲回到家后,圆了我大伯向我大舅伯提起的,父亲和我母亲百年相好的这门亲事。所谓“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说旧时的人信守承诺。
父亲弟兄六人,一个姐姐,他老幺。我爷爷、奶奶死的早,父亲是靠三伯长大和完娶的。记得我三大妈跟我说起,我母亲嫁过来时,什么都没有置,父亲也没有房子。当时刚解放,社会秩序混乱,连办酒席的一点鱼肉都被坏人偷走。
紧接着的抗美援朝,我父亲又到了朝鲜战场,一去又是五年多的解放军战士。立过战功,还在那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是文化水平低。
父亲走后,母亲回到娘家的毛昶街,继续和舅伯一起讨生活,舅伯算命、她卖花样……..
想起来,我母亲是个苦命人,儿时外婆就离开了她,从小尝尽了命运的苦涩。嫁给父亲也没有改变她的命运。然而,我们兄妹八个都没成人,她就癌症抱病离世,才四十三岁!我最小的妹妹还不到一岁,刚学会走路,饿极了,扑向我母亲的遗体,掀开衣服去吃奶……是父亲把我们一个个拉扯成人。
父亲在朝鲜战场带着身上的弹孔回来后,他不进城,留在了公社当了书记。政府分得翻身屋,母亲和他才有了一窝处。
我是家里的老大,听妈妈说起我出生时,父亲在排湖围湖造田的工地,我都满月了,他才回家。
“娃娃亲”是旧时男女双方在年幼时由父母订下的亲事。我堂姐的娃娃亲事是一地主人家,而且地主家还有跑到台湾的国民党军官这一亲属关系。结亲时,我伯伯收了对方送来订婚的两块洋钱。
一九六四年的“四清”和一九六六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却是全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四清”运动比文化大革命运动相比之下要好一些。所谓四清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四清”从理论上讲是对的,农村从农业合作社到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有了发展,对基层干部进行一次社教也是必要的,农村中的经济领域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但问题是在于实施过程中走了偏,没有按上级的文件精神办事,把“四清”和“四不清”混为一谈,不实事求是,明明是九,他要说成是十,白的说成黑的,结果打击一大片。当时只要是农村基层干部,统统作为“四不清”的对象。
“四清”工作组在召开“四不清”干部会前,事先就培训了各大队的贫下中农代表,代表中多数是对干部有成见和一些平时乱七八糟会讲话的、会打人的作为骨干。这些“四不清”对象到公社报到去开会,先是学习上级文件,检讨自己的错误,交代“多吃多占”的问题,这叫“背靠背”;之后就是“面对面”,互相检举揭发。这些“四不清”认为讲清了问题就过关了,其实不然,工作组认为还有问题,就在大会揭发批斗。多少人遭这不白之冤,走上绝路。有的上吊自杀,更惨的是死了连亲人都不准哭。还要开批斗会,说是畏罪自杀……“四清”对干部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大大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后来中央发了一个紧急文件,总算得以平息。
正当我父亲为堂姐的婚事,被工作组和代表他们整得在一次回家,要上吊自杀时,二伯拿着两块银元来到我家,大骂我父亲窝囊,没有骨气,一点小风小浪都挺不过来。父亲痛哭流涕,一肚子冤屈;我整整被他们吊着打了三天三夜,说我是美蒋特务,一只脚踏两只船…..这世道太乱(烂)了!二伯饶有风趣地说;烂好!烂了好做肥料肥田,长庄稼,这都不懂!毕竟二伯是读过书,被土匪压过腿子的人,不然不会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来。
在工作组的管押下,我父亲拿着银元,和母亲一起到堂姐的婆家家,说断了堂姐这门亲事。两块银元被工作组没收了。
父亲的公社书记一职被贬,下放到自己的大队当了生产大队长,带领社员到处挖河做堤、开垦荒田。当骑兵夹马留给他两腿经常发痛,朝鲜战场炮弹的炸伤处留给他在天潮时浑身疼,“四不清”吊起来用板凳往死里打留给他多处软组织损伤……许大垸,西大垸、淀泗湖、泽口闸….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个荒湖变成了绿洲。
文化大革命那就更糟了。由大队民兵连长当“司令”,红卫兵纷纷造反,大破四旧,大立四新,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红卫兵战斗队,直到公社、大队,层层都揪当权派和走资派,开批斗会。
父亲连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长也当不成了,被开除出党,按排到大队一块低洼地里和“五类分子”一起挖鱼池,随时准备着红卫兵和革命群众的批斗。父亲由于当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些错误,又是“四不清”干部,还有一地主国民党亲家…….批斗次数很多,罚跪、挂牌子、揪头发是经常的事。白天干活,晚上严刑逼供地吊打。
父亲被他们打断了两根胸骨…….
文革结束后,我父亲的身体实在是支持不住了,外加没有了母亲的照顾,儿女又多,组织上关照他,当了小队的仓库保管员,一当就是十多年!他还是我们镇上最早入党的老党员。
我父亲的的两根胸骨是谁打断的,村里的人都知道是谁。不过,文革一结束,这家伙就搬回了来我们村做女婿,他死去父亲的老家居住了,一直没有回来过。父亲活着时常教育我们弟兄俩,叫我们不要去找他去算什么账,当时他只不过是为了抓上一把稻草,想当干部而已。那时我们都还小。
父亲只走过了他五十八岁的人生,去世时,我的两个小妹妹还没有成人,是我和弟弟一人分担一个去照顾,让她们都只读了小学,后到乡镇企业上班,她们的亲哥亲嫂给找好婆家嫁出的,嫁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哥弟俩也算对得起自己早逝的父母了!
我一直在镇里居住,弟弟在老家。就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打断我父亲胸骨的、当年村里造反派那个小头目,路过我们村子时,被我弟弟撞见。我弟弟是打铁出身,膀子有劲,一下抓住他,把他按到在地,使劲地朝他胸口痛打了几拳,看到他跪在我弟弟面前直求饶,叫我弟弟爹爹祖宗的,我弟弟收起来拳头,想起我们死去的父母,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弟媳赶了过来,抱着弟弟,叫着我们把父亲称呼的“大大”热泪盈眶,弟媳边哭边说;大大,你儿子为您报仇了!一遍又一遍……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感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你爸爸是个好人!人死不能复生。在乡亲们的劝说下,弟弟才同意他不要跪了,滚!
这事我是后来才知道的,认为弟弟冲动,有些欠妥!不过,我们农村人就是这性子,知恩图报,嫉恶如仇!
每当想起这些来,我总哭!梦里有时哭醒……
“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 顶天立地是英勇的共产党”…….
写到这,笔者有话想说,拙文绝对不是通过“小说”来为过去的时代“立传”,为自己的父亲歌功颂德。“文革”作为一种创伤性的记忆,是为了提及“文革”在当代的人们的精神结构中意味着什么?而我记录的只是那个时代背后的疾病和隐痛。荣幸的事,堂姐的婚事后又说活;还有弟弟为我出了气……
整人的人和挨整的人都是文革中可怜的人!
十年浩劫的文革,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今天当我们再去阅读这段历史,无论是把文革看成是一个教训也好,还是当作一个经验也罢,其中都包含着对文革的许多记忆。随着文革当事人的逐渐离去,这种记忆在我们的下一代里,必将越来越多的是一种集体性的记忆了!
..........
(节选于本人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