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824|回复: 1

休渔增殖放流与传统民间放生相融合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2

帖子

1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7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8 2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慈湖禅月 于 2012-7-18 21:34 编辑

休渔增殖放流与传统民间放生相融合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在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形势严峻的态势下,中国农业部、广东省政府将增殖放流与传统民间放生相融合,6日在阳江市联合举办南海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暨广东“休渔放生节”,借此提高社会的生态道德素质,得到政、商、宗教界人士以及普通民众的认同。当日共放流100多万尾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

据了解,增殖放流是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其通过向水域中投放水生生物苗种,来增加天然水生资源群体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而放生在中国民间又具有悠久传统。广东省于2008年在中国率先设立“休渔放生节”,先后在广州、珠海、河源等地放流鱼苗两亿多尾。增殖放流与传统民间放生的融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

为给民众放生提供良好场所,广东省官方于2010年3月在阳江海陵岛景区建设南海放生台。放生台设计标高根据该处水文资料,保证民众亲水放生安全,放生台附近有相关执法人员管理,防止上游放生、下游打捞,提高放生生物成活概率。刚刚启用的南海放生台当日还吸引了众多佛教徒,他们口颂佛号,有序地把海龟和石斑鱼等放流大海。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受水域污染、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形势依然严峻。广东“休渔放生节”注重科学放流,民众参与者众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担任广东放生协会荣誉会长的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蔡东士等也在南海放生台放生。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明生称,护生、放生是一件善事。社会各界科学、文明放生,能拯救珍稀濒危的动物,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让民众树立正确的自然、伦理、生态、道德的观念,功德无量



广东“休渔放生节” 5年放生鱼苗近28亿尾
2012年06月10日



    新华网广州6月10日电(记者梁钢华)2012年南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暨第五届广东“休渔放生节”,近日在惠州大亚湾畔举行。广东自2008年设立“休渔放生节”制度,近5年来已向江河、海洋放生鱼苗近28亿尾,有效加强所在区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据了解,第五届广东“休渔放生节”活动由农业部渔业局和广东省相关部门主办。在当天的主题活动上,包括来自香港特区渔农自然护理署、澳门特区民政总署等社会各界的1000余人参会,共放生海龟133只,黑鲷、黄鳍鲷、花尾胡椒鲷、青斑、斑节对虾等各类鱼虾近千万尾。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彦亮表示,我国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这一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养护南海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南海生态环境、促进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表示,广东于2008年设立“休渔放生节”,目前已经办到第五届,影响逐渐扩大,已经由政府行为提升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充分体现出增殖放流实践与传统民间放生相融合的特点。

    据介绍,“休渔放生节”活动对恢复广东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近5年来,广东已向江河、海洋放生鱼苗近28亿尾,其中共放流淡水鱼苗26亿尾、海水鱼苗2亿尾。另外,还放流海水虾苗28亿尾、中华鲟10万尾、海龟6万只。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放生 1000万尾鱼苗放流东江
来源: 南方网  


孩子们说:小鱼,快快跳进水里面,回到自己的家。张伟雄摄

副省长刘昆(中)、惠州市市长李汝求(左)、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右)等领导放生河鱼。于滨摄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在讲话中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南海伏季休渔、珠江禁渔制度,以及举办“休渔放生节”主题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水域资源环境改善,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郑伟仪表示,生机勃勃的“十二五”,是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我们将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广东海洋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紧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同时,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在保护中开发,一二三产业并重”,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切实加强水域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现代蓝色生态文明建设。

  主办方呼吁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休渔放生,积极增殖水生生物,促进海洋、江河资源恢复和环境改善,早日实现人水和谐、幸福广东的目标。


  「延伸阅读」“放生”成惠州旅游必备项目



  据了解,每年的6月6日是“惠州休渔放生节”。惠州市区建有2坐永久性放生台(分别为东江公园放生台和合江楼放生台)。“惠州休渔放生节”的设立和放生台的建设,不单为来惠州考察、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游客和更多的市民提供放生平台和空间,也为惠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广大市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惠民之州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惠州休渔放生活动的深入开展,惠州休渔放生活动成为惠州推荐城市文明形象,提升文化品味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来惠州考察、参观、学习的中央、省及外省市领导和外宾,几乎都要到放生台放生。惠州休渔放生活动影响力辐射到全国乃至国外。惠州休渔放生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和众多市民的热心支持和广泛参与。我省佛教、道教等宗教界人士也多次在放生台举行放生祈福法会。广大市民也极积参与这项活动,每天都有市民在放生台放生。尤其是每月初一、十五,不少东莞、深圳等地群众开车到惠州放生台放生,放生活动成为惠州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热衷参与的一项公益活动,也成为惠州旅游的一个必备项目。据统计,仅2008年,惠州放生活动参加的人次近8万人次,共向东江、大亚湾投放放生鱼类9000多万尾,虾苗1000万尾。



各地开展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新华社

    6月6日,安徽淮南市的一名小朋友将人工繁殖的淮河珍稀鱼种江黄颡的鱼苗投放淮河。当日,2010年安徽省淮河流域渔业资源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淮南市启动,阜阳、蚌埠、六安、滁州也同时进行了放流活动。这是安徽省首次在淮河流域实施大规模同步增殖放流行动,计划放流鲢、草、青、鲤、鲫、江黄颡等鱼苗1917万尾,整个放流活动将于6月底完成。新华社发(陈彬 摄)

    6月6日,安徽淮南市民将人工繁殖的淮河珍稀鱼种江黄颡的鱼苗投放淮河。新华社发(陈彬 摄)

    6月6日,几名小朋友在广东“休渔放生节”上放流鱼苗。当日,2010南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暨第三届广东“休渔放生节”主题活动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畔举行,共放流海水鱼苗100万尾、贝类10吨、海龟200只、鲎200只。活动期间,中国渔政和公安边防船只将对放生海域进行巡查,并发布放生海域禁渔公告。新华社发(梁文栋 摄)





[url=]720多万尾鱼苗昨被放生[/url]




我市昨在江滨公园放生了720多万尾鱼苗。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摄
第五届广东“休渔放生节”江门分会场活动举行,近500人在江滨公园放生了鲤鱼、鳊鱼、鲩鱼、鳙鱼和鲮鱼等淡水鱼苗720多万尾。市领导吴晓谋、叶一鸣、赵树培等参加活动。


300多万尾鱼苗放流北江
三水举行2012年增殖放流活动

  上周五,在佛山港三海河口码头,共计有300多万尾鱼放流北江。
  佛山日报讯 记者林洛峰摄影报道:上周五,三水举行2012年三水区增殖放流活动,在佛山港三海河口码头,共计有300多万尾鱼放流北江。今后几天,有关部门将在附近河段加强巡查执法,防止偷捕。

  当日上午,6辆货车载满鱼苗,早早停靠在位于河口的佛山港三海河口码头;在不远处,5条不锈钢放流槽被整齐地固定在码头边上;20多个红色的放生盆则被放置在货车与放流槽之间。

  早上10时30分,放流活动正式开始。“来,我俩一起放!”三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绮红叫上佛山市农业局副局长张新华,首先将一盆鲩鱼倒进了放流槽。只见好几条30余厘米长的鲩鱼扭身摆尾,相继掉进淼淼北江水中。溅起的水花闪闪发光,何、张二人笑逐颜开。




8.6万尾“放生”鱼苗放流西溪湿地(图)

  余杭新闻网


    10日,余杭崇贤南山讲寺在西溪湿地举行放生仪式,8.6尾鱼苗放流到当地湖水中,投入资金6万元,放生的鱼将游向运河流域。区渔业渔政管理总站在现场对放流活动进行监督。

    站长沈志刚说,余杭区在运河、苕溪、上塘河等境内流域开展增值放流工作已有20多年,以增加鱼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日前,南山讲寺就放生活动向管理总站咨询鱼苗供应地,管理总站认为这社会参与增值放流、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益行为给予支持,并联系到塘栖三鑫水产养殖场。同时指出,要由渔业渔政管理部门确定放生品种和(指定)放流水域。

2012渤海增殖放流活动今启动 共放鱼苗1.4亿尾
李凡荣副总经理和小学生志愿者一起向渤海放流鱼苗。张远高 摄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秦皇岛6月4日消息(记者高源)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2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今天(4日)上午将在秦皇岛启动,河北、辽宁、山东和天津市将同时在渤海开展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养护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日益恶劣的渤海生态环境。
  据记者现场报道,现场5艘放流船已经整装待命,即将出发到北戴河海域进行放流。来自渔政、边防和大专院校的志愿者近500人将同时参与放流活动。此次放流从今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明天结束,将开展对虾、梭子蟹、海蜇等种苗放流,三地共计放流各类种苗1.4亿尾。同时,河北省沧州、唐山也将同时开展放流活动。

武汉向长江放流2000万尾鱼苗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6月27日电(记者 徐海波)6月26日,2000余万尾“四大家鱼”和胭脂鱼鱼苗被投放长江及其支流汉江。这是武汉自2002年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以来,开展的第11次长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水域投放苗种近10亿余尾。

  据介绍,放流的鱼苗包括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四大家鱼”,共计2000万尾,规格为2寸—3寸的鱼种。此外,还投放了2万尾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胭脂鱼。

  武汉市渔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放流鱼苗有利于恢复长江渔业资源,补充长江水生物数量,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放流鱼苗种质纯正、鱼体健康,放流的所有鱼苗均进行了质量检测、检疫和相应公证。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武汉市共筹资金近100万元,累计向长江及其支流和湖泊放流鱼苗约6000余万尾,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苗种近2万余尾,投放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1增殖放流放生活动浠水县2000多万尾优质鱼苗放生长江

浠水县水产局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资源增殖放流力度”,保护长江渔业资源。6月28日,由浠水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水产局、渔政局组织承办的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放生)活动仪式在浠水散花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得到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黄石水利水产局副局长余炳华、市水产局副局长秦志平、渔政处副处长郑齐平、浠水县副县长叶又明出席仪式。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县佛教、道教协会、渔民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放流活动。活动仪式由县农办副主任宋选清同志主持,副县长叶又明作了重要讲话。活动仪式上,还为积极认购放流苗种的宗教爱心人士颁发了放流活动纪念锦旗。随后秦志平同志一声令下,总价值30余万元的 2000多万尾优质鱼苗放入长江。浠水县公证处为此次活动进行了现场公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2

帖子

1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7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8 21: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慈湖禅月 于 2012-7-18 23:37 编辑

南京大兴码头9万多公斤鱼苗被放生长江 含珍贵鱼类

摘要:今天上午9:点钟,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由省市两级农委和南京渔政部门联合举办的2012年夏季长江长南京段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在南京大兴码头举行,9万多公斤鱼苗被放生长江,来改善长江水质及生态环境。今天的气候也适合鱼的放生。今天共放生四大淡水鱼苗700多万尾。长江是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基因库、...

今天上午9:点钟,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由省市两级农委和南京渔政部门联合举办的2012年夏季长江长南京段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在南京大兴码头举行,9万多公斤鱼苗被放生长江,来改善长江水质及生态环境。今天的气候也适合鱼的放生。今天共放生四大淡水鱼苗700多万尾。

长江是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基因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典型、最重要的一条河流。近些年来随着水利建设、挖砂、捕捞、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影响,许多物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为恢复长江渔业资源、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沿江各政府机构不断通过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改善长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

此次放流是我市长江放流规模最大的一年,此次共放流夏花鱼苗7000尾 ,花鲢鱼种1000 公斤,以及特种长江珍贵鱼类胭脂鱼种300 尾,东方暗纹豚 200尾。(龙虎网





2012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放生活动浠水向长江投放2016万尾鱼苗 保护母亲河
来源:浠水新闻网

  浠水新闻网讯(记者 曾洪彬 冯伟)6月28日,浠水县举行2012年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放生活动,2016万尾鱼苗放养长江。省水产局纪委书记饶泽民,浠水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柳达,县政协副主席邱玉林出席增殖放流活动,浠水县水产局及黄石市水产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增殖放流活动。

  浠水县有44公里长江岸线,是各类水生动物和名贵稀有鱼类回游、繁育的主要江段。近几年来,通过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渔业增殖放流等各项活动,长江渔业产量也开始回升,生态资源逐步得到改善。

  省水产局纪委书记饶泽民,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柳达,县政协副主席邱玉林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将活蹦乱跳的鱼苗放入长江。在江岸边,有不少志愿者也自发地加入到放流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母亲河。

1.jpg

2.jpg

3.jpg
2016万尾鱼苗都被爱心人士认购认捐放流
4.jpg

小家伙们正静静等待放生时刻到来回到母亲河的怀抱




5.jpg
宗教人士自发为2016万尾鱼苗举行放生仪式          居士们念诵《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惠州市举办第四届“休渔放生节”


2010-06-02

14.jpg

     记者龙生财 通讯员陶荣军揶报道   第四届“惠州休渔放生节”将于6月3日举行,但有读者致电本报称,他和身边不少同事都不太了解休渔放生节的情况。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介绍惠州休渔放生节诞生的始末。
    增殖放流近亿尾鱼苗
    惠州的休渔放生节,最早应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梁浩亮介绍,为丰富东江鱼类资源,修复东江生态,从1984年开始,我市在东江、西枝江河、西林河等重要水域进行了人工增殖放流,截至去年,已放流淡水鱼苗约1亿尾。
    “1亿尾只是海洋与渔业部门组织放流的,加上宗教团体、群众等放流的,就远不止这个数字,”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管理科科长丘光利说,增殖放流的都是本土鱼种。
    梁浩亮说,在历年增殖放流的鱼种中,也特别放流了一批监测数量在减少,种群较为稀少的鱼类,“由于每种鱼的习性和人工繁殖技术较难掌握,目前只攻克了广东鲂、黄颡鱼、黄尾密鲴等部分名贵经济鱼类,每年选择一两个品种,放流鱼苗几万至十几万尾。”

    放生上升为文化行为
    2007年我市将增殖放流行为上升为放生节活动,对东江鱼类和生态保护上升为一种文化。
    2007年6月,我市在东江公园组织了首届以“爱我东江、爱我惠州”为主题的大型放生活动;2008年,我市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惠州“休渔放生节”,并在东江边专门建立了永久性的放生台,这也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设立 “休渔放生节”的城市。
    2008年和2009年,我市连续在东江公园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 “休渔放生节”活动,3年多来,已举办了上百场
放生活动。放生活动成为惠州的一个响亮品牌,来惠州参观、考察、学习、旅游的来宾常常会到东江边体验一回惠州的放生文化;而遇农历初一、十五,传统节日或市民的喜庆日子,到东江放生台放生也成为越来越多惠州市民的选择。
    丘光利介绍,举办休渔放生节后,由市和县(区)海洋与渔业部门组织放生的鱼苗,每年就有1000多万尾,加上群众和宗教团体等组织的放生活动,这其中还包括青蛙等,估计每年有近3千万尾(只)。3年来,我市共放生的各类水生生物就有近亿尾(只)。












重庆500万条鱼放流长江 市长替孙女放生螃蟹

6.jpg
        几位大学生志愿者把鱼苗投入长江

500万条鱼儿放流长江嘉陵江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市长王鸿举等昨日参加放流活动

本报讯 昨日上午,500万条鱼儿打破了长江的宁静——它们在万州、云阳、奉节、巫山、涪陵、巴南、合川等地被放流入长江、嘉陵江。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市长王鸿举等在万州参加了放流活动。


万州江段昨日天气晴朗,江水清澈。53万条鱼儿被分别装入氧气袋,再装入1000个纸箱中运送过来。在江南新区南滨公园举行简短仪式后,孙政才、王鸿举等来到江边放流。

这里搭建了一座300多米长的放流台,成为鱼儿入江的阶梯。

首先放流的是10条70厘米至90厘米长的胭脂鱼。其中一条胭脂鱼由于挂住氧气袋,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取出来。它从放流台飞跃入江,转眼就不见踪影。

随后,8厘米至12厘米长的胭脂鱼,鲢鱼、鳙鱼、草鱼、岩原鲤、白甲鱼等,也被陆续放入江中。一些小鱼不适应长江的水温和新环境,簇拥在水面,首尾相连,游动20多分钟后,才慢慢游向远方。

孙政才在放流活动中说,今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放流活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希望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王鸿举说,此次向长江一次性放流500万尾鱼儿,数量、规模都超过以往。放流活动表现了维护人类家园的责任感,也是对世界地球日的一种响应。

特写

市长替孙女放生小螃蟹

一只小螃蟹昨天回到了长江中——它本来生活在主城区,一个小女孩偶然碰见它,很喜欢,养在自己家中,用善良而细腻的童心养护它。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就是市长王鸿举的孙女。

王鸿举告诉记者,前天晚上,当她得知自己要到万州参加水生物放流活动时,便郑重地对他说:“爷爷,麻烦你帮我把它也放生,好吗?”

王鸿举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盒子,放进一点水,成为小螃蟹临时的家。昨天上午,王鸿举带着这个小盒子乘车200多公里来到万州,在放流几条胭脂鱼之后,他把这个小盒子拿出来,那只小螃蟹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滑过放流台,扑通一声跳入长江。

小螃蟹找到了新家,王鸿举很高兴。他说,现在长江水质很好,水温也很合适,今天放流的各种水生物,都应该生活得很好。

参加放流活动的美国专家、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博士David注意到了王鸿举放生小螃蟹,他说:“虽然螃蟹不是珍稀动物,但也是水生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生命也值得尊重,应该回到野外生活。”

新闻链接

库区5种鱼类大幅减少

参加放流活动的渔政资源专家朱亚林说,库区蓄水后水流变缓,水底微生物和水流条件都发生变化,导致库区薄鳅、水米子、爬岩鳅、白甲、多鳞铲合鱼大幅减少。

其中,水米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流速变化,爬岩鳅等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饵料发生变化。

另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长江四大家鱼即青鱼、鲢鱼、鳙鱼、草鱼的年产量,已从每年40多万吨减少到10万吨左右。

4年放流8000万条鱼

市渔政处统计,从2006年起,我市每年4月22日都会开展大规模的放流活动,目前已放流8000万条鱼。

这8000万条鱼发挥了很大作用。市渔政处专家秦大海说,大宁河、澎溪河曾经生长大面积浮萍,覆盖整个江面,污染很大。放流的草鱼、白鲢等以此为食,大大减少了江面污染。

此外,放流的鱼增加了渔民收入。秦大海说,如果把库区看成一个大水库,以后每年至少可以打捞绿色、无污染的鱼类3万吨,年产值20亿元。库区将成为继浙江千岛湖之后,全国第二大绿色水产品基地,可以让10万渔民逐步实现小康。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 刘邦云 文

记者 杨 帆 摄




认购鱼苗出海放生(图)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7.jpg
三十九位上海市民昨登上渔政船参与“增殖放流”行动

  也许你有过买几条鱼到池塘里放生的善举,但是登上渔政巡航船,远赴大海,将自己出钱认购的成千上万条鱼苗放归大海,为缓解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出上一份力,那又是另一番滋味。

  昨天上午,39名上海市民从洋山深水港出发,登上了东海渔政202号和204号渔政巡航船,他们中有退休教师、有IT精英、有酒店的大堂经理、还有在校学生……他们都是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06年度“公众认购人工放流苗种”活动中被选出的市民“放流代表”,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有幸亲手将这次活动中认购的所有鱼苗放归东海。


太湖县开展增殖放流、放生活动
8.jpg
    4月24日,太湖县真乘寺在花亭湖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放生活动。宗教界人士近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放流、放生活动。  据悉,此次放流大规格鱼种达2万尾,将更加有利于修复花亭湖渔业资源,保护花亭湖水体生态。




厦门送10尾中华鲟、6000万尾对虾和2万尾黄鳍鲷回家[/td][/tr]
[/table] 9.jpg
10.jpg
11.jpg

13.jpg

厦门南普陀寺的代表

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