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慈湖禅月 于 2012-7-18 23:37 编辑
南京大兴码头9万多公斤鱼苗被放生长江 含珍贵鱼类
摘要:今天上午9:点钟,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由省市两级农委和南京渔政部门联合举办的2012年夏季长江长南京段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在南京大兴码头举行,9万多公斤鱼苗被放生长江,来改善长江水质及生态环境。今天的气候也适合鱼的放生。今天共放生四大淡水鱼苗700多万尾。长江是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基因库、...
今天上午9:点钟,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由省市两级农委和南京渔政部门联合举办的2012年夏季长江长南京段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在南京大兴码头举行,9万多公斤鱼苗被放生长江,来改善长江水质及生态环境。今天的气候也适合鱼的放生。今天共放生四大淡水鱼苗700多万尾。 长江是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基因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典型、最重要的一条河流。近些年来随着水利建设、挖砂、捕捞、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影响,许多物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为恢复长江渔业资源、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沿江各政府机构不断通过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改善长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 此次放流是我市长江放流规模最大的一年,此次共放流夏花鱼苗7000尾 ,花鲢鱼种1000 公斤,以及特种长江珍贵鱼类胭脂鱼种300 尾,东方暗纹豚 200尾。(龙虎网)
2012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放生活动浠水向长江投放2016万尾鱼苗 保护母亲河 | 来源:浠水新闻网
| | 浠水新闻网讯(记者 曾洪彬 冯伟)6月28日,浠水县举行2012年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放生活动,2016万尾鱼苗放养长江。省水产局纪委书记饶泽民,浠水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柳达,县政协副主席邱玉林出席增殖放流活动,浠水县水产局及黄石市水产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增殖放流活动。 浠水县有44公里长江岸线,是各类水生动物和名贵稀有鱼类回游、繁育的主要江段。近几年来,通过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渔业增殖放流等各项活动,长江渔业产量也开始回升,生态资源逐步得到改善。 省水产局纪委书记饶泽民,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柳达,县政协副主席邱玉林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将活蹦乱跳的鱼苗放入长江。在江岸边,有不少志愿者也自发地加入到放流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母亲河。
2016万尾鱼苗都被爱心人士认购认捐放流
小家伙们正静静等待放生时刻到来回到母亲河的怀抱
宗教人士自发为2016万尾鱼苗举行放生仪式 居士们念诵《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惠州市举办第四届“休渔放生节”
2010-06-02
记者龙生财 通讯员陶荣军揶报道 第四届“惠州休渔放生节”将于6月3日举行,但有读者致电本报称,他和身边不少同事都不太了解休渔放生节的情况。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介绍惠州休渔放生节诞生的始末。
增殖放流近亿尾鱼苗
惠州的休渔放生节,最早应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梁浩亮介绍,为丰富东江鱼类资源,修复东江生态,从1984年开始,我市在东江、西枝江河、西林河等重要水域进行了人工增殖放流,截至去年,已放流淡水鱼苗约1亿尾。
“1亿尾只是海洋与渔业部门组织放流的,加上宗教团体、群众等放流的,就远不止这个数字,”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管理科科长丘光利说,增殖放流的都是本土鱼种。
梁浩亮说,在历年增殖放流的鱼种中,也特别放流了一批监测数量在减少,种群较为稀少的鱼类,“由于每种鱼的习性和人工繁殖技术较难掌握,目前只攻克了广东鲂、黄颡鱼、黄尾密鲴等部分名贵经济鱼类,每年选择一两个品种,放流鱼苗几万至十几万尾。”
放生上升为文化行为
2007年我市将增殖放流行为上升为放生节活动,对东江鱼类和生态保护上升为一种文化。
2007年6月,我市在东江公园组织了首届以“爱我东江、爱我惠州”为主题的大型放生活动;2008年,我市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惠州“休渔放生节”,并在东江边专门建立了永久性的放生台,这也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设立 “休渔放生节”的城市。
2008年和2009年,我市连续在东江公园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 “休渔放生节”活动,3年多来,已举办了上百场放生活动。放生活动成为惠州的一个响亮品牌,来惠州参观、考察、学习、旅游的来宾常常会到东江边体验一回惠州的放生文化;而遇农历初一、十五,传统节日或市民的喜庆日子,到东江放生台放生也成为越来越多惠州市民的选择。
丘光利介绍,举办休渔放生节后,由市和县(区)海洋与渔业部门组织放生的鱼苗,每年就有1000多万尾,加上群众和宗教团体等组织的放生活动,这其中还包括青蛙等,估计每年有近3千万尾(只)。3年来,我市共放生的各类水生生物就有近亿尾(只)。
|
|
重庆500万条鱼放流长江 市长替孙女放生螃蟹
几位大学生志愿者把鱼苗投入长江 500万条鱼儿放流长江嘉陵江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市长王鸿举等昨日参加放流活动 本报讯 昨日上午,500万条鱼儿打破了长江的宁静——它们在万州、云阳、奉节、巫山、涪陵、巴南、合川等地被放流入长江、嘉陵江。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市长王鸿举等在万州参加了放流活动。
万州江段昨日天气晴朗,江水清澈。53万条鱼儿被分别装入氧气袋,再装入1000个纸箱中运送过来。在江南新区南滨公园举行简短仪式后,孙政才、王鸿举等来到江边放流。 这里搭建了一座300多米长的放流台,成为鱼儿入江的阶梯。 首先放流的是10条70厘米至90厘米长的胭脂鱼。其中一条胭脂鱼由于挂住氧气袋,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取出来。它从放流台飞跃入江,转眼就不见踪影。 随后,8厘米至12厘米长的胭脂鱼,鲢鱼、鳙鱼、草鱼、岩原鲤、白甲鱼等,也被陆续放入江中。一些小鱼不适应长江的水温和新环境,簇拥在水面,首尾相连,游动20多分钟后,才慢慢游向远方。 孙政才在放流活动中说,今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放流活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希望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王鸿举说,此次向长江一次性放流500万尾鱼儿,数量、规模都超过以往。放流活动表现了维护人类家园的责任感,也是对世界地球日的一种响应。 特写 市长替孙女放生小螃蟹 一只小螃蟹昨天回到了长江中——它本来生活在主城区,一个小女孩偶然碰见它,很喜欢,养在自己家中,用善良而细腻的童心养护它。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就是市长王鸿举的孙女。 王鸿举告诉记者,前天晚上,当她得知自己要到万州参加水生物放流活动时,便郑重地对他说:“爷爷,麻烦你帮我把它也放生,好吗?” 王鸿举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盒子,放进一点水,成为小螃蟹临时的家。昨天上午,王鸿举带着这个小盒子乘车200多公里来到万州,在放流几条胭脂鱼之后,他把这个小盒子拿出来,那只小螃蟹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滑过放流台,扑通一声跳入长江。 小螃蟹找到了新家,王鸿举很高兴。他说,现在长江水质很好,水温也很合适,今天放流的各种水生物,都应该生活得很好。 参加放流活动的美国专家、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博士David注意到了王鸿举放生小螃蟹,他说:“虽然螃蟹不是珍稀动物,但也是水生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生命也值得尊重,应该回到野外生活。” 新闻链接 库区5种鱼类大幅减少 参加放流活动的渔政资源专家朱亚林说,库区蓄水后水流变缓,水底微生物和水流条件都发生变化,导致库区薄鳅、水米子、爬岩鳅、白甲、多鳞铲合鱼大幅减少。 其中,水米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流速变化,爬岩鳅等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饵料发生变化。 另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长江四大家鱼即青鱼、鲢鱼、鳙鱼、草鱼的年产量,已从每年40多万吨减少到10万吨左右。 4年放流8000万条鱼 市渔政处统计,从2006年起,我市每年4月22日都会开展大规模的放流活动,目前已放流8000万条鱼。 这8000万条鱼发挥了很大作用。市渔政处专家秦大海说,大宁河、澎溪河曾经生长大面积浮萍,覆盖整个江面,污染很大。放流的草鱼、白鲢等以此为食,大大减少了江面污染。 此外,放流的鱼增加了渔民收入。秦大海说,如果把库区看成一个大水库,以后每年至少可以打捞绿色、无污染的鱼类3万吨,年产值20亿元。库区将成为继浙江千岛湖之后,全国第二大绿色水产品基地,可以让10万渔民逐步实现小康。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 刘邦云 文 记者 杨 帆 摄

 | | | | 三十九位上海市民昨登上渔政船参与“增殖放流”行动
也许你有过买几条鱼到池塘里放生的善举,但是登上渔政巡航船,远赴大海,将自己出钱认购的成千上万条鱼苗放归大海,为缓解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出上一份力,那又是另一番滋味。
昨天上午,39名上海市民从洋山深水港出发,登上了东海渔政202号和204号渔政巡航船,他们中有退休教师、有IT精英、有酒店的大堂经理、还有在校学生……他们都是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06年度“公众认购人工放流苗种”活动中被选出的市民“放流代表”,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有幸亲手将这次活动中认购的所有鱼苗放归东海。
|
| |
太湖县开展增殖放流、放生活动
4月24日,太湖县真乘寺在花亭湖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放生活动。宗教界人士近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放流、放生活动。 据悉,此次放流大规格鱼种达2万尾,将更加有利于修复花亭湖渔业资源,保护花亭湖水体生态。
| 厦门送10尾中华鲟、6000万尾对虾和2万尾黄鳍鲷回家[/td][/tr]
[/table]
厦门南普陀寺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