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975|回复: 1

孝感——建设“湖北的苏州”苏州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

主题

38

帖子

52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5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7-20 22: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孝感——建设“湖北的苏州”苏州纪行之二
依托上海错位发展
作者:■记者管淳 胡剑 王武斌 来源:孝感日报
    碧螺春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主产于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生长,一行行茶蓬,青翠欲滴,一片片果树,浓荫如伞。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碧螺春成为茶之精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探究经济发展之路过程中,苏州的决策者们巧妙地借鉴碧螺春的生存哲学,学习上海、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与上海互动发展、互利共赢。
    于是,一句新的谚语成为苏州共识:“种好大树底下的碧螺春”。
    国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任苏州市市委书记,他对这一“谚语”有过生动的解读。
    陈德铭说,好的碧螺春,都长在几百年的果树下,那些嫩芽要汲取果树的花香,但它从来不会把自己变成果树,而只是长成茶叶。因此,我们把上海作为苏州的CBD(中央商务区),将苏州作为上海周边的制造业和部分研发生产的基地。这就是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否则,就没有优势。
1主动对接接受辐射    
“同饮一湖水,同是一家亲”。苏州紧邻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得到上海辐射最多、受益最大的城市。
    上世纪7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上海“星期天工程师”的智慧,并与上海工业配套,加快了发展步伐。乡镇企业逐渐成为支撑苏州经济的中坚力量。
    上世纪80年代,苏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而上海是外资进入中国大陆的“桥头堡”,苏州依托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加快走向世界,逐步形成外商投资密集区,直至成为全国利用外资第二大城市。
    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州更是主动对接,加快融入,千方百计把紧邻上海的优势做足做透。一方面,苏州把“东进”作为中心城市的首选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城市快速干道、轨道交通等道路建设,力争无缝接轨上海。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苏州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一个典型案例。
    处于世博会第一辐射圈的苏州2005年就启动了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以旅游为突破口,实施“世博在上海、旅游在苏州”行动计划;2007年第一个与上海世博局签订《接轨上海、服务世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2008年“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案例顺利通过国际遴选委员会评审,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案例。2010年,上海在世博会期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7300多万人,而苏州在此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00多万人,打破了历史纪录。
    而不少苏州企业,也分到世博会的“第一杯羹”:太仓虹泰苗木公司成功获得上海世博会180万株月季、50万株芭蕉金盘及熊掌木的订单,成为上海世博会苗木培育基地。苏州工业园的迪诺曼(苏州)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拿到了公共区域餐饮服务的订单,成为了世博会的“大厨房”,每天提供的中式套餐,就达到5000份。
    地处苏沪交界处、距上海市中心约25公里的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自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叠加“上海的区位优势、江苏的政策优势、昆山的成本优势”,定位于上海的“卫星商务城”。花桥国际商务城未来将与上海形成“1030”时空效应,在商务城的任何一点,1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城铁、轻轨站和高速公路互通;3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上海市中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效应。
    交通对接是苏沪连通的第一环。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苏州至上海有了第一条“快速通道”。随后,沿江高速、绕城高速以及沪苏浙高速等相继通车,打通了苏州到上海的“任督二脉”,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接轨,实现了全方位扣合。
    苏州到上海的铁路建设步伐加快。“铁的”一族也逐渐成为苏沪两地的“活跃分子”,目前,上海至苏州的动车组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班。因此,很多“住房在苏州,工作在上海”的人们,把乘火车上班当作打“的士”。
    交通的逐步现代化,拉近了苏州与上海空间同城化、经济一体化的时空距离。
2错位发展 产业互补   
2004年6月10日,苏州工业园成立10周年庆典的日子。
    当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与中国副总理吴仪会面时说,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实验。新加坡把自己建国40年的经验压缩了转移给苏州官员,今天苏州工业园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被国际媒体誉为“亚洲硅谷”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奇迹。德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说,“中国的硅谷以及世界最大的高技术生产区,就坐落在距离上海70公里、风景如画的苏州市。苏州工业园以其低廉的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投资者提供了理想的生产条件,吸引着全世界众多的跨国集团。”
    当有记者问李光耀为什么选择苏州的时候,他回答说因为他不能拒绝苏州园林的魅力。
    但现实的解读却不能不说,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样得益于浦东开发与大上海的产业转移。
    当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的时候,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冲击波已沿海北上,莅临长三角。
    此时,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聪明的苏州人又因地制宜提出了颇具诗意的说法——种好大树底下的碧螺春。
    无意争风头的苏州,选择的是一条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路径。
    苏州对产业发展定下一个基调,上海做的,苏州一般不去做,而苏州要做的,是上海不想做、不便做或做起来成本太高的产业。
    上海发展软件,苏州就主攻硬件,苏州因此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电脑硬件和电子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发展钢铁业,苏州不碰上海宝钢的强项,而是用新产品打开自己的新市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螺纹钢、硬质高速线、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基地。
    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恰恰形成了上海与苏州间心有灵犀一点的默契,绣了了苏绣极品中的“双面绣”。如今在苏州,已经有1000多家上海企业,430多亿元沪资,占去了苏州内资引进三成以上的份额。
    进入新世纪,苏州抓住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一些商务城甚至办到了上海地盘,以求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
    2011年10月20日,第三届中国金融外包峰会在昆山花桥召开。当天,生开元基金、高特佳医疗基金等10个基金项目,研祥集团、嘉宝网尚5个服务外包项目签约落户花桥国际商务城,为打造国内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影响力最大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率先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全产业链式”金融服务集群奠定了基础。
    错位发展,使苏州和上海形成一种区位优势、城市功能上的互补经济关系,从而促进两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而不久前敲定的苏州城市规划更是明确,苏州城要继续东扩,重心东移,亲近上海。
3 突出特色 形成优势
不久前,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苏州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如商务成本相对较低、开发区载体具有一定竞争力、政府亲商亲才服务高效等,尤其是随着城际铁路的开通和高铁时代的到来,空间距离缩短,苏州与上海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接轨上海面临着新的机遇。只要善于从比较优势入手,把握好与上海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定位,就一定能唱好苏州与上海产业互补、生产力布局互联、科技创新互动、体制机制改革互促的既配套协作又错位竞争的“双城记”。
    从接受辐射到错位竞争,苏州开始了新一轮苏沪对接的探索。
    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已不再满足与上海保持“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关系了。
    园区人并不讳言,他们在过去10年中,背靠上海这棵“大树”,成为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但是,这并非苏州工业园区的终极目标。
    采访园区,我们听到一种说法是:上海与苏州工业园的关系,已不仅仅是“前店后厂”的关系,更是“前店后仓”、“前店后创”的关系。就是说,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是生产基地,更要成为重要的仓储和物流基地;不仅仅要“苏州制造”,更要“苏州智造”,要成为重要的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目前,园区的国际科技园已汇集了300多家IC设计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企业,还吸引了数十家跨国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机构,一个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基地,正在形成。
    现在,上海的“前店”也开始到苏州工业园区开设“后店”了,比如东亚银行就在园区开设了分支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副局长黄建明接受采访时说,这样,非但不影响苏州与上海的关系,反而扩大了上海辐射范围,可以使长三角产业更趋合理。
    园区人说,苏州工业园的现代服务业,不仅仅是服务园区或者苏州本地,而是要能够辐射到无锡、南通甚至更远的地方。既然是一个国家级的试验区,就应该负有更多的责任。
    2009年3月,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九次会议上,苏州市政府宣布推进“五个提升”,其中第一条是“提升发展理念:跳出苏州,融入长三角。”第二条是“提升发展定位:依托上海,服务长三角。”
    发展理念和定位的全面提升,显示了苏州人更加宏伟的远见,也表达了苏州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发展进程中,苏州和上海渊源深厚。近代,上海的兴起离不开苏州的经济基础,现在,苏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了高速发展,展现了苏州风采和苏州力量。以前,向外国人介绍苏州不可缺少的一句话是:“苏州是离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最近的一座城市。”而今,集古典和现代于一身的大美苏州,已经赢得世界目光的注视。
    苏州地处长三角紧邻上海,孝感地处武汉城市圈紧邻武汉;苏州国土面积8488平方公里,孝感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苏州户籍总人口620多万人;孝感总人口530多万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孝感学习苏州,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而苏州依托上海、发展苏州的经验,对于正在全面实施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省级战略的孝感来说,有着楷模、样本和示范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

主题

25

帖子

5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57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7-25 14: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