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
下士

- 积分
- 12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鄂城县(现为鄂州市)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叫做“男的跑九江、女的跑武昌”,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原以为这句充满辛酸血泪的民谚是万恶的旧社会的写照,哪晓得说的是五九六〇年间的事,小时候听“贫下中农”忆苦思甜,那些目不识丁的婆婆一开口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那造业的五九年啦.......”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短缺,鄂城县的男人们纷纷逃往江西,因为那片土地战争年代牺牲巨大劳力短缺,男人们到那里当苦力可以混口饭吃,饥荒过后有很多鄂城人回来了,也有很多人在当地落籍了;那些尚未成年的十四五岁女孩不敢跑远,呆在家里就是个死,怎么办呢?于是就胡乱找个武昌(今江夏)男人嫁了,总算有口饱饭吃。鄂城县与武昌县阡陌相连鸡犬相闻,人家武昌县为什么就能吃饱呢!看来还是少奇同志说得对:“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啊。更为杯具的是,几十年过去了,鄂州与江夏的距离还在加大,西伯利亚的公友,涂家垴,梁子差距尤甚。农村低保、新农合、当家塘、新农村、绩效工资.......但凡惠及民生的政策在鄂州这边都要大打折扣,甚至化于无形。这些地方的农民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青壮年都带着孩子到江夏纸坊、武汉等地谋生,农村十室九空,正所谓“千村辟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偶尔有在外工作的人开个车回家,家里的老人拿镰刀出门“砍路”成为当地一景。留在家里的人日子也不好过,由于达不到最低的门槛人口,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诸如入学、剃头、碾米、购物、电信、有线等都异常艰难。人都到哪去了呢?告诉你“跑武昌”了。
曾几何时,凃家垴作为武鄂两县交界处的大集镇而声名远扬的时候,邻近的江夏舒安还只是一个小湾子,直至八十年代初连用电都要沾我们鄂城的光,孩子念个初中高中也得到我们鄂城这边来。可是现在.......每次从江夏舒安进入涂镇的时候,总要在路口纠结半天,因为地上已没有路了。那种感觉就像站在晴川桥头看汉江流入长江?神马泾渭分明、神马天壤之别都秒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