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建设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初步构想 (2006年5月) 当今,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经济带)都是带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崛起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有人预言,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国将崛起第四个城市经济圈——东北城市经济圈。我们湖北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不断加大了改革开放和建设力度,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1+8”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构想,并积极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城市圈和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在此,笔者有几点关于湖北建设城市经济圈的建议,希望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尽薄帛之力。 一、湖北应建设三大城市经济圈 毋庸置疑,省委、省政府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是十分正确的,其意义及作用此不赘述。笔者认为在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战略的同时,应该同时提出建设宜(宜昌)荆(荆州)荆(荆门)城市经济圈、襄(襄樊)十(十堰)城市经济圈战略。其理由如下: 一是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人文素质、风俗习惯等方面,宜荆荆、襄十具有紧密关联性。宜荆荆三市同处湖北中西部,呈三角形分布,三市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其中,宜昌、荆州为长江港口城市,宜昌与荆门的产业联系较紧。目前,三市的产业分布情况为:宜昌以水电、旅游为主,荆州以轻纺、农药为主,荆门以石化、热电为主。如果以三市为主建设宜荆荆城市经济圈,其主要产业发展定位可为水电、旅游、轻纺、石化、热电、农药。襄十两市同处湖北西北部,产业结构均以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旅游为主。如果以两市为主建设襄十城市经济圈,则其主要产业发展定位可为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旅游。襄十城市经济圈包括谷城、老河口、丹江口。两大城市经济圈内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条件均比较发达。 二是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当前,我国除了公认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外,各省、各地区不断提出建设城市经济圈的战略,可谓风起云涌,如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安徽的合肥-芜湖城市经济带、江西的南昌-九江城市经济带、川渝蓉城市经济带、徐州城市圈等等。宜荆荆地处鄂、湘、黔、渝交界地带,襄十地处鄂、川、陕、豫交界地带,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这两大交界地带也只有我省的宜荆荆、襄十具备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实力。如果我省不及时提出建设宜荆荆和襄十城市经济圈的战略,一旦领省提出相应建设城市经济圈的战略,我省就很有可能错失良机,让领省先行一步,占去风光。建设宜荆荆、襄十两大城市经济圈,不仅可以辐射省内相关地区,还可以辐射领省周边地区,潜力十分巨大。 二、关于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关系问题 发展宜荆荆、襄十城市经济圈,并不会削弱武汉城市圈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的地位与作用。因为,武汉城市圈目前还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现在的重点在“1+8”内部,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辐射全省范围。同时,建设宜荆荆、襄十城市经济圈也是为以后武汉城市圈的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待武汉城市圈发展壮大成熟以后,宜荆荆、襄十可以作为其两翼。所以,现在建设宜荆荆、襄十城市经济圈不会影响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只会促进其发展,是双赢、多赢。 三、关于三大城市经济圈的中心问题 武汉城市圈的中心问题。毋庸置疑,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是武汉。但是,现在提出的“1+8”在短期内还过于宽泛,应该先建设好或重点建设好“1+4”,即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咸宁、仙桃、孝感为四“星”。其中,黄石、仙桃为副中心。“1+4”的核心又在武汉-鄂州-黄石城市经济带。 省委、省政府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我省的城市发展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和襄樊为副中心。因此,宜荆荆城市经济圈应该以宜昌为中心,荆州、荆门为副中心。襄十城市经济圈应该以襄樊为中心,十堰为副中心。 同时,建议省委、省政府争取将宜昌、襄樊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特别是首先争取宜昌,从各方面讲,宜昌应该具备升格条件和时机。建议省委、省政府争取将仙桃升格为地级市,逐步争取将潜江、天门升格为地级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升格市争取政策优惠,同时有利于升格市在相应城市经济圈内充分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