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当散人 于 2012-7-23 02:44 编辑
丹江口的城
文/武当散人
图片作者:老馬
均州城如果不是因为“南水北调”修建丹江口大坝的话,存在今天一定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今天的丹江口已经拥有建城史60年,虽然是古均州城的继承者,但是仅有名、却无实。与其说她是城市,不如说她是稍微大点的镇更加的确切。
小城丹江口在历史上也是有着辉煌贡献滴。如果说昔日均州城孕育了武当山,那么今天的丹江口拉来了东风(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历史上均州城发达的水运条件,以及距离武当山近的优势,等,才使武当山成为恒古天下第一仙山;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丹江口由于因修建丹江口大坝孕育而生,其优越的陆路、水路交通条件,使其一度成为鄂西北地区仅次于襄阳的交通枢纽。
历史总会有变化的,随着襄渝铁路、老白公路、甚至是福银高速(汉十段)的诞生,丹江口昔日的辉煌已成历史,伴随而来的则是萧条、边缘化!
检讨丹江口城市近60年的辉煌到萧条之过程,很有必要。
至于辉煌的就不再重复。
丹江口从1983年撤县建市至2012年之间,城区拥有五个街道办事处(既均州路、大坝路、丹赵路和新港三个办事处)、以及右岸的三官殿办事处。丹江口城区号称18万常驻人口,实际上仅15万,也就是每个办事处平均管辖仅3万多点,显然是机构臃肿。也是城市定位不明朗的体现!
相对右岸的三官殿而言,丹江口老城区,既原来的丹江镇(大坝、丹赵路、均州路办事处)机构完整,略微发达,但是除了在行政、文化上,其他的比如商业影响甚微,当然老城区也不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她却影响、辐射的是周边老河口、谷城地区的民众。以至于老河口、谷城靠近丹江口城区的百姓身在原籍,在外却说自己是“丹江口人“的事实,此乃事实上的欣慰、发展上的尴尬!
近几年丹江口市加快了对右岸新城区的发展步伐,城市的发展事实上就是人口数量增加的发展。
对于丹江口老城区人员数量上的缺失尚未解决之极,急功近利发展右岸似乎有”摊大饼“之嫌。今天又有网友在东湖社区丹江口论坛发表张二江对丹江口的功过问题,本人想起1994年,张二江在原来郧阳地区行署专员吴华平(曾主政老河口)的帮助下将原来的老河口付家寨镇的陈家港(音jiang)村划归丹江口管辖,从此丹江口老城区没有了发展的瓶颈,城区的面积得到极大的扩张。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丹江口城区人口数量的稀少,张二江主政丹江口时期,利用新港地区人员数量少的问题,大势卖户口,应该严谨的说,张二江在意识形态上的超前。只是由于后来的主政者的后劲不足,致使新港在发展上的失利。
新港的发展失利绝非偶然,实属必然!
首先就是在人口数量上的弱势:比如,长途汽车站建在新港,但是进入丹江口市区的长途巴士可以在张家营、大坝徐家沟或者是市宾馆门前停放,与其说是在便民不如说是在无序经营!
试想,如果这些长途大巴规定在新港上下客的话,新港长途汽车站旁边的小餐饮业一定会繁荣,而市内的出租汽车司机也不至于今天还有不打表的怪事,虽然的士拒载、不打表是属于不理性、违法规的行为,但是不得不承认,是因为城区小、乘客少、且过滥造成。
其次在城市功能定位上的受害,既然把长途汽车站定位在新港,那么新港地区应该是商旅为中心,一些厂区设立在新港,难得一见的是拥有众多的旅店业,这至少说明新港的商业气息的薄弱,毕竟常驻人口的餐饮、旅店消费的机会少些,而这些外地,或者家住远郊区的市民是必须的。
再回到右岸新城区的问题上来。
从远古到今天,因为一个地区人口多了,所以就产生了城市,这是一个不变的事实。虽然今天,一些中国其他地区也有开发新区,吸引人来的新列,但是不完全适合丹江口的城市发展。
最近有网民在东湖社区丹江口论坛爆料,大坝路某地段发生了飞车抢夺的治安事件,此类案件若发生在大中城市,确实屡见不鲜,而发生在小城丹江口就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了。
大中城市由于人口数量与警察数量上的不成比例,造成一些治安事件发生是有情可原的,而丹江口城市虽小,却拥有众多的行政机构,造成一定的机构臃肿是导致治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试想,若将丹江口老城区机构整合的话,原来的大坝路、丹赵路、均州路和新港办事处合并叫做丹江口办事处的话,以上的办事处级别的派出所也理应叫做丹江口派出所,以上重复的派出所所长、教导员等将得到整合,以至于警员下沉基层,街面上巡逻的警察多了,治安事件就相应少了。
此乃丹江口城市定位机构臃肿报应体现之一。
右岸的新城区,发展也是必然,但是应该首先发展好左岸老城区,也还是叫做三官殿办事处好,这样丹江口拥有两个办事处,既丹江口和三官殿办事处。
此前本人已有建议:老城区应该作为服务汉江集团的大本营,放手汉江集团经营丹江口办事处,而政府职能机构迁移到右岸,作为行政、商业中心更加强有力的辐射江南重要乡镇,武当山今天的现状早应该值得行政中心的重视。
解决丹江口城市人口数量少、商业气息不发达的根本因素,若再继续使用卖户口,增强城区常住人口数量,这显然已经是时过境迁了,丹江口理应在旅游、商贸上下功夫,以此增强城区流动人口的数量,以刺激流动人口的商业消费率,也是符合当前中央“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发展理念。
世上原本没有城市,由于人来多了就变成了城市,常住人口购买率固定、但是也有限,而流动人口是伴随着城市人文吸引力度的不断提升,自然就来的多了。
希望丹江口城市发展在城市观光旅游、省际口岸商贸上下功夫,以吸引众多的外来人员刺激城市经济,不然再建N个右岸新城区,也难以突破城市萧条、滞后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