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稿半命题】一名基层供电所长的管理经 邹剑川
人们都说,基层供电所的工作千头万绪,一头连着客户,一头连着企业。许多人认为供电所长不好当。近日,笔者走进了华容公司庙岭所,且听一位基层所长的管理经。
华容供电公司庙岭供电所所长张亚军,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王牌军的专业军士,转业到地方供电公司后,当过一线抄表工、办公室专责。刚走上所长岗位的张亚军,曾经被许多人怀疑,有人认为不懂业务,对于电力生产、营销一知半解的他,做不了多久,就会打退堂鼓。但两年后,张亚军上交了一份让怀疑者惊讶的答卷,各项指标名列华容公司前列,他本人也被评为华容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张亚军刚到庙岭时,这个所的各项指标排名华容公司倒数,所里的农电工们,因为拆迁补偿、土地赔偿,个个都是百万富翁。还有的农电工本身就是村干部,在供电所上班,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混混日子,打发时间。张亚军觉得要把这个所的工作搞上去,关键在于人,人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必须把人盘活。张亚军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凡是所里的大事,必须由所委会商议,一旦形成决议,大家通过,必须执行,不打折扣。通过征求大家意见,所里出台了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模式,打破了吃大锅饭,混日子的机制,一石激起千重浪,农电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正地做到了不一样。“鲶鱼效应”使得所里的农电工聪明才智,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然后知不足,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张亚军认为学习是管理者的立足点。他把工作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工作学习,事半功倍,在实践里慢慢搞懂问题。对于疑惑,张亚军,往往注重在应用中学,并发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犟脾气。张亚军说,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解决一个问题,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次群众来咨询电价问题,问自己的电价高在哪里。张亚军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在于功率因数低,通过这个问题,他也掌握了功率因数计算的知识。 从部队的枪杆子到基层办公室的笔杆子,再到一名基层所长,张亚军也经历过一些困惑和挫折。但他总是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刚到所里,张亚军想干点事,比较严厉,想把工作干好,对下属要求很严格。触动了少数人切身利益,也得罪了人。张亚军有时困惑,自己为了工作,得罪人,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值得么?有的职工,脾气火爆,对张亚军骂娘,充老子,甚至说,你个外地人,外码子,还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你强龙斗得过地头蛇么?改革必然触动少数人利益,不触动不改革,就还是一切原地踏步走。但张亚军逐步在工作中摸索管理方法,一是依靠班组长,发挥民主管理,做基层职工的工作。二是刚柔并济,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打铁先要自己硬,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私心,全然是为了工作,逐步得到大多数人理解和支持。渐渐地刺儿头服了,消停了,老实了。 以诚待人,以真诚换真心,对客户,对朋友,对职工,张亚军都付出一颗真心。客户来办事,张亚军,尽量提供细致用心的服务,不让客户多跑路,一次告知客户所需资料,主动把自己的电话告诉客户。张亚军的电话成了客户热线,客户们常说,用电有问题,找老张。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张亚军总是尽量为客户办实事。供电所的许多工作需要依靠政府,依靠职能部门,张亚军总是积极支持配合政府的工作,政府涉电工作,供电所做到随叫随到,不摆架子,不谈条件,为政府干实事。拆迁时,供电所积极配合政府拆迁拆除电线,低压台区改造新增布点,张亚军向上级积极争取经费。当地政府常委会研究决定,对于干实事的供电所的工作要全力支持。对于南街、计生办低电压改造,政府出面成立专班协调树障清理,新立电杆问题。 (1497字) 2012年7月23日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