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466|回复: 8

【原创散文】边镇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34

主题

326

帖子

62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1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7-26 2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诺源
(一)
  虽然我离开忠路多年,但是我对故乡的爱并没有因为异地的繁华而减低丝毫。这些年,我心无定所,在我辗转飘泊的穷途末路里,牵绊着对故乡无限的深挂,任浮转的世面沉默着岁月一份不可遏止的念想。每当黄昏,我迷惘的眼神时常探向遥远的山际,企图在空濛的时空去寻找婉转悠然或故影深沉的故乡风物画面。
  忠路,山高水恶,穷乡僻壤,边夷蛮荒。远古廪君时节,为巴国属地,其都先为夷城(今湖北省恩施州),后转江城(现重庆)。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的演变,隶属辖制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战国时期,巴国亡,秦统一诸国,置黔中郡。汉崛起,属巴东郡。北周隶亭州盐水县,唐贞观授龙渠塞慰,宋归夔州路,南宋设龙渠县,元初改为忠路寨。元末明玉珍揭竿起义结栅自固,建立大夏政权,据蜀置宣抚司。明朝政统,洪武四年设安抚司,天启中改称宣慰司。至清军入关,统一中国,清康熙元年为忠路安抚司。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其地划入利川县,为忠路汛怀德里。
  据史料记载,忠路安抚司覃土司依托前后两江,重修土司王城。自东向西建有两条街道,并在街上建有两衙,分文、武官衙,三寺(福田寺、处凡寺、回龙寺)、四宫(禹王宫、南华宫、万寿宫、川黔宫)、五庙(城隍庙、关帝庙、文庙、火神庙、川主庙)等。还有豪门厅楼、士绅宅院,西北街头建有演武校场、跑马道,西南街头建有炮楼、烽火台。在通向集镇的四周山峦险要之地有土兵扼守要塞的卡门。
  就是这样一个人文历史浓郁的小镇,一路坎坷不平的历程仿若一部跌宕起伏的风物画卷,述说着远古无穷的沧海桑田。听老人们讲,忠路过往清一色的木屋瓦房,有城门,有高大宅深的院墙,有古井,有风雨桥,有吊索桥,有八角亭,有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和石阶。那坑洼不平的两条街道栉风沐雨、毗邻而建的低矮木屋连构成历史忐忑不平的深巷,垂钓季节一路向晚的幽思以及土司王族的兴衰和荣辱。
(二)
  我浮想连绵,那宋时明清的剪影总会让我心里诗性的霉素暗暗发酵,让我用文字一路疯张的触角,撩拨着诸多慎远追思的细节。为这样一个人文景致丰富的边陲小镇,做一些诗词歌赋的事情,亦或和唱一曲抑扬顿挫的小令来。即便后来,竹马孩提,我还能窥见忠路下街的关庙、文庙那广厦幽深、柱木高结、青砖黑瓦等气势恢宏的建筑形象以及穿庭过院、亭廊迂回、天井密布、画梁穿枋的婉约气派。
  忠路原土司管制山民的王城旧址其实是一大特色,成为了建国后历届政府设衙办公的地方。忠路安抚司土司衙属位于郁江的前江、后江环绕席抱的突兀半岛之高位上。其遗址在集镇中部靠后江河今名“后花园”的地方。
  参照地理分析,我家就在后花园上庭部分,背靠土司衙属,过去又名“衙门”的地方。根据遗址显示,可以说后花园就是土司旧城,其东西约400米,南北约200米,占地十几亩。由于破坏严重,现已无实体存在。但遗址中有大量的瓦砾堆积,足可看出当时土司衙属的庞大。记得老人讲,解放后,没收的房产一部份充公留作他用,一部份多归当地街民所有,分割殆尽。
  虽然拆迁,大海坝中心觐见土王的石板路依稀残留的痕迹映射着王城昔日的雄伟和庄严。在现存遗物中,有一直径5米的圆形太极图石刻,据传为土司审理惩罚“罪犯”的专用工具。这一遗迹直到九八年还可以看到,最后随着政府大楼的修建埋于底层,那些昔日的旧木楼结构也随之销声匿迹了。时光荏苒,岁月深逝,该遗址现仅留下“朝门”、“后花园”、“茶园”、柑子园等地名。
  这些集结了忠路多少劳动者智慧和心血的建筑,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岁月的更迭已经不复存在。而我一介草民,对于这些已经淡离我们视野的、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说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亦不必说是经济改革最终定向的结果,更不敢说是一种肆意的践踏和破坏。但是,我想说的是对这些标志着土家民族智慧结晶,讲述着土家山民生活、劳动、信仰、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的历史遗迹、历史文物,一种发自于我内心自觉自省的深痛和惋惜。
(三)
  其实这些消败离我们都不算很遥远,也是建国后几十年的事情。比之若干年代方沉积的产物和文化,这一厚重史脉的溃亡宛如还是在昨天。
  从盘古开天辟地,诞生伊始,人们就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直立行走。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生息繁衍中不断的更新和创造,诏示着自己的诉求,支撑着自己的认同和信仰,并逐渐有了语言和文字,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运动。所以,在不同时期,其语言文字也就随着时代衍生出很多不一样的新兴词汇,并逐渐成为一个时期特别的标识和历史标致。由此,在文革期间就有很多类似的词语,比如有一个新名词,叫做“破四旧”。顾名思义即破除陈旧的物质。
  破四旧最早起于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后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在《十六条》中特别强调“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
  可以说,文革时期破四旧运动对忠路镇四周文物古迹的毁坏最为严重,加上后来建国早期盲从无序的集镇建设是导致忠路古镇物质文化遗产破败消亡的最大魁首。文革期间盲从的政治运动,使得一部分人没有文化意识、缺乏涵养的野蛮行径,与当政没有长远思维定向的市场经济形态,造就了畸形运作的新文化怪胎。随即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复苏,牵引着无数盲目的信仰,追求现代物质精神的疯狂人们,与古老的文化形成势不两立的对抗,让那些标致着土家生活的平民化木楼也慢慢隐退。
  从水泥的广泛使用,忠路古镇的第一座钢筋水泥房屋的建成,也逐步加剧了街道古老建筑的灭亡。这仿佛一只硕大无形的手掌,在推动时代发展之际,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物质享受的同时,造成现代物质文明与古老文化艺术生死两痛的悲惨景象。
  当然,水泥的作用巨大,给这个世界带来物质上的飞跃发展。但是胜利的是经济,萧条的是文化,缺乏的是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措施以及责任。以至于若干年后的今天,在旅游逐渐成为热门的时代,在旅游催生一个地方经济的时代,这些人文潜在的价值以及古建筑深具影响的市场作用,方才表现出不可估量的优势。而剩下的就是长吁短叹的惋惜和萧然索味的悲哀。而这些不可复制,不可重组的珍贵文化遗产,祖上千百年累积的财富,只有永久的寄存于口碑相传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34

主题

326

帖子

62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1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7-26 2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诺源 于 2012-7-26 21:52 编辑

(四)
  在我识文断字的幼年,那时忠路中街青砖院墙围砌的文庙早已经成为当地官办的小学了。进得石条拱立,撰文刻字的庙门,是几棵高大的杨柳树,杨柳树里面两边就是教舍了。
  阳光普照,万物复苏,在浓密的树荫下常见的光景就是三三两两衣衫单薄,鼻涕横流的学生们席坐、嬉闹及游戏的画面。里面海坝两边是雕栏画栋的教舍,若仔细聆听和端详,在阳光穿透清晨的迷雾中,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僧众参佛修行的诵经,看到无数参禅打坐礼佛的虔诚背影。
  在正对左面教舍旁边有两个篮球场大的操场,是学校举行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据传为过去的古坟墓旧地,让人闻之毛骨悚然。孩提时代一般富于想象,所以在无数个日子中,脑子里总是不断变换着一些凄厉的场景。偶尔于某个清晨或者傍晚听到一些凄绝的声音,总会与鬼魅联系起来,以至于我们是很少去操场玩耍和逗留,特别是晚上。
  若有雨雪或烈日当空,每有学堂集训讲义,文庙正殿礼堂就是全校四五百师生最好的集会处。那样都不会去操场了,带着条凳,聚集在九根抱大的立柱支撑着被称为礼堂的文庙正殿,听校长先生们声严厉色的训诫,传达上级的精神指示和若干规定,学得一些道德典范的规章以及虚心受学的教义。
  在文庙正殿的里端是一个大天井,中端是青石铺就约四米见方的通道,有纹案,有石刻。在两旁对等长方形状的凹陷部分,则是蓄积正殿以及后部天井厢房雨水而利于排泄的石池。若向内行走,是十几步陡立的长条石阶以及上方供佛的主殿。
  当然我们在读之时早就没有了佛像,更没有摩顶受戒的僧众了。忠路文庙与大多数残余的建筑有过一样悲惨的命运,从而无法避免浩劫,在文革破四旧的劫难中很多付之一炬毁于一旦。那些残留不多的庙宇建筑迹象,虽然没了当初的宏伟,但从寺庙建筑的格局,石头基座的纹刻、用材选料的优胜、木楼围栏精美细致的雕案,还清晰的保存着土家建筑艺术的精良以及当年气势不凡的雄伟。
(五)
  文庙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历1661年),为忠路土司第十世覃进孝创设,曾用名“文昌宫”,“忠路义学”,“双江书院”,“初等小学堂”。文庙真正被毁是在1986年春末夏初,因一李姓老师用电引出事端,突发大火,让这本就残存无几的寺庙建筑须臾间葬身火海,勾陈出土家边陲古镇无声哀痛的簧腔。火噬之处,器物皆毁,剩下的尽是一些断垣残壁的物象。
  我们那时尚还年幼,怎曾遇到过如此险象环生的境况,唯有呆眼的份儿。从最初细小的火焰慢慢燃烧,直到猛然窜出屋脊升腾起烈烈熊焰,我目睹到了事发的全过程。这每一细微的情节时至今日还在我脑中记忆犹新。当时大火蔓延,古刹百年的厢房柱木犹如浇油的枯草败絮,瞬间接燃了文庙正殿,李姓老师眼见滔天大祸,知道自己作孽深重,心如刀剜,几次投火自焚,终被旁人拉住好言劝慰。
  在学校老师统一照应下,我们一干孩童背着书包集中于学校操场一偶,静默着眼前熙攘的场面。为了救火,两校师生以及忠路古镇上下远近的群众争相驰援,拿着大凡是能盛水的容器,排成几路纵队,一路延伸到旁边院墙侧门,老教育站前后两个鱼塘中取水传递,冀望浇灭大火。
  但火势蔓延,不可抑止,于是又有年轻力壮之辈上房揭瓦,拆梁掀柱,截断火源。而那些妇孺老者,则拾取地面散落的碎瓦抛向火场,冀望覆灭大火。几个小时后,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火势慢慢转弱,等利川城区消防车疲于赶到,大火已经扑灭。
(六)
  那时,没有谁去考虑大火焚烧之后古文庙的复苏重建。更多的参与者关注的是如何在文庙正对面,一块原属寺庙僧众的荫田,后划归利四中及小学作为校园田的偌大面积之上,建构一个暗暗规划多年的新校。这样几经磋商,文庙旧址被利四中兼并拆除所有,平整后成了该校师生的运动场地。文庙对面两校累计二十几亩的熟田统归小学作为校址,后拨款修建方有了现今的忠路民族小学。
  而当年拆除的柱头有的做了入灶祭祀的柴荷,有的则改制成了家具。那些没有毁坏的雕栏被花园街一王姓人家收购,安装于居家的楼房,做了楼梯间的护栏。远远看去,钢筋水泥结构配以精细雕工的寺庙护栏,宛如一长衫垂地的前清秀才穿裹了一件西式的外衣,那半土不洋的装束像极了迅翁笔下编撰入《呐喊》的孔乙己。
  如果文庙是消亡于冥冥的天灾,那么忠路下街不远处背抵忠路小学的武庙(关帝庙)就死于私欲熏心的人祸。要知道人最大的聪明才智就是利用,利用世间一切可利用之物。文庙没了僧众,做了义学。武庙没了供奉,就做了忠路粮管所的粮食仓库。虽然这些庙宇违背了修造的初衷,少了昔日的一份神秘和庄严,但还是继续履行着为这个山治族帮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义务,作用制下。
  武庙被拆是二十一世纪,一个世道成熟,人们趋步入市场经济多年的时代。一纸契约,谋算了武庙的终生。一部分做了居家的宅基地,一部分做了忠路民族小学的后花园,而那些早年的青砖绿瓦、条石青刻、柱榔枋木暗暗遗落民间,不知何处。我只想诅咒一些不论是基于何种原因,在文化强势突起的当下,还会做出这些没有认识、不经顿悟的弱智勾当,那拆除武庙的人远远比动荡时期破四旧的愤青更可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34

主题

326

帖子

62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1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7-26 21: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诺源 于 2012-7-26 21:53 编辑

(七)
  忠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边镇,在没有利川县制的时候,忠路于唐朝时代已经屯兵塞慰了,后至南宋设龙渠县,其辖地大至为忠路、文斗、沙溪及凉雾部分地区,与黔江接壤。
  时至今日,回望故乡,脑中残余的印象还是往年那熙熙攘攘,木杵肩挎、负篓于背、拖娃带崽的赶集场面。每至三六九赶集之日,土家妹娃三三两两飘摇于市,远近乡里走亲访友来去密从,导致上街下街过往人群络绎不绝。
  在这些人群中,除了年轻人稍微能赶上时代的节奏,有一点新潮的味道以外,乡下年长的男人们多头缠或青或白的布帕,身穿对襟盘扣的青布土衣,下穿硕大的操腰裤,脚蹬草鞋。女人们上衣多斜襟,包布帕,穿布鞋。有带婴孩的妇女常不忌讳,席坐于街檐下,对往来的赶集人视若无睹,顺手解开衣襟,掏出雪白的奶子喂养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毫无羞涩。
  忠路集贸繁华,自古以来为商贾来往重镇,街道两旁营生众多、商铺林立,摆摊设点比比皆是。两条大街上开设了布、油、盐、桐、漆、茶、杂货店、商旅客栈,最多的则是鞭炮铺子。其中,满街上下,有收受山货者,有卖狗皮膏药者,有摇书问卦者,有卖时令小菜者,有兜售甜酒曲药或麻糖者,有卖草鞋竹器者,有肩扛木料或柴禾吆喝过市者。这些人声鼎沸、物象生动的场面,如同百折不饶的命运,在经年的岁月铺成颠沛流离的漫途,踩踏出大山深处厚重的音符。
(八)
  就是这样一个边镇,分成若干交易市场,诸如上街的粮食市,北风亭的肉市,中街的菜市,下街靠近郁江前河买牲畜的猪市坝,临近后街的柴市。这些自发的形成的市场与其它行业交汇成自由贸易的大音,谱写出过去边镇集贸繁盛的篇章。
  忠路集镇形似半岛,半边街入街的大路就成了进入集镇的主要通道,其余分别是北风亭前江河的吊桥,后花园的木板桥,下街前后两江交汇处的风雨桥。这些桥梁不仅仅是一道土家边镇亮丽的风景线,她还用自己的身躯承载了多少辈人来来去去的日子和无数发家的梦想。
  小时候就听说过关于下街风雨桥的故事。传说风雨桥早年曾反复重建多次,每每建成就被洪水冲塌。究其原因是水里有蛟龙作祟,常兴风作浪,扰得两岸土民来往不便。后积得钱粮,再次建成,便请端公做法,在桥墩内置于斩妖除邪的青铜剑一把镇压顽孽。据说有人亲眼目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蛟龙再次出游祸害,欲摧毁桥梁,被桥墩一咋现的红光凌空断斩数段。从此以后,风平浪静,忠路下街风雨桥再也没出现垮塌的情况,即便被水漫过也不曾有之。
  当然,随着集镇发展,交通的改善,原来的吊桥变成了宽大的石拱桥,那下街两河交汇处的风雨桥却因为年久失修,立柱、挑梁、飞檐、青瓦已经拆除。这些昔日涉水过桥、肩挑背磨出入往返的景象已经不见影踪,桥梁也只成为岁月时光匆匆的过客和梦影,陨落于大千的尘世中一去不回。
(九)
  无论个人在世中如何孤立和落魄,繁茂和鼎盛,人在空闲的时候,总喜欢追究过去。把那些故乡扑朔迷离断断续续的画面,串联出完完整整的故往境况,滴注成心里对故乡最挚爱的情感。
自古以来,忠路街风淳朴,乐善好施。凡有远近山乡来客,若有问询,必有应答和明示。更甚者会主动递上一缸煮沸的热茶,端来长条木凳请来客休憩片刻。即便初次见面,两眼不认,若有央求叨扰一餐也是常事,断不会因为衣衫不整相貌平凡等其他原因有何轻贱。假如来客吃过饭后,掏出粮钱欲以付之,便视为对主人家的不恭,会遭到拒绝或者轻视。
忠路街邻和睦,形如近亲,很少看到吵闹斗殴之事情。大凡谁家有事,都乐于相帮,如同为己。记得很小的时候,邻里间来往繁密,每到逢年过节,谁家有个好吃的总会拿出来左右街邻分享,从不吝啬小气。特别是我家与对门孟伯伯家就更是亲近一等。每每吃饭之时,不分彼此也不论好坏,两家人在一起吃得异常开心。时常闹得两家的碗聚集一起,等到饭熟的时候碗柜空空,还要去彼此家找回碗筷。
当然这些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取决于上辈人。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在过去居家而过、日子艰苦,很多都是靠相互接济帮衬着携手一路熬过那忐忑不平的岁月。于是,在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天灾人祸的困境之后,祖祖辈辈就建立了炙厚的情感,视如亲人。
(十)
  人心不古,世态炎凉。我很久没回忠路了,今年正月十六,因为父亲在忠路还有两处宽大的房产尚待处理,我和弟弟驱车回去了一趟。如今的忠路镇已非昨日,让我在浮华的人世中看不到一丝繁盛,我看到的是大街喧嚣的尘土和灰白的苍痍以及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从小在这街上长大。但是,我开始对这个小镇陌生起来,没有了归来时压抑不止的激动和经久不息的喜悦。我期望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但我努力的寻找丝毫不见。没有了过去一群群街坊邻居围街而坐,叨念家常,讲古溯远。更多的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在决绝的个性中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气概。
  即便偶尔见到昔日发小,勉强从喉咙里挤出声招呼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沉闷,宛如那条奔腾向晚的郁江一样,打不开心结般忧心忡忡。我不知道是因为离开太久而变得冷淡,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步入一场相逢一笑的尴尬境地。让多年来尘封的情感走失在我的故乡。
  由此,我才知道,在愈来愈物质,愈来愈现实的世界,我们遗失的已经不止是古老的物质文化遗产,走失更多的却是一些淳朴善良的心灵以及土家边镇的热情。我真的怀念我过去的故乡,希望若干年后,在忠路旅游大发展的时候,能还故乡一个真实的物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14

帖子

3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3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7-28 12: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牵挂的地方,却是最难下笔的地方,诺源兄弟写的忠路,让我爱上了这个边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34

主题

326

帖子

62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1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7-29 17: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请亮兄多多写写忠路,不胜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205

主题

589

帖子

1001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00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7-29 18: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人为地方作出的贡献,不可低估啊!
欢迎访问:http://blog.sina.com.cn/liaochangyong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2

主题

42

帖子

68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8-2 1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边城》的境界,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120

主题

2325

帖子

2077

积分

东湖元老

仰望天空的鱼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07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 2012-8-2 2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些地方,那些人,那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34

主题

326

帖子

62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1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8-6 23: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各位兄台的抬爱,献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