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江口名扬天下后劲不足
文 /武当散人
最近中国第一部反映“南水北调”移民题材的电影《汉水丹心》,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映式成功。电影《汉水丹心》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的移民干部、移民群众为真实素材,在讴歌水源地——丹江口人民为北方奉献精神的同时,也使丹江口在首都群众心目中知名度提升。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1958年代,“丹江口”就已经天下驰名,当时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大型标致型工程;近些年境外媒体也强势关注丹江口;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名山秀呼啸呼应可谓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名山秀水”山水旅游大城市。
虽然丹江口在外界的知名度很高,但是经济水平的发展与其知名度成反比。
最近上映的《汉水丹心》从一个侧面推介了丹江口的山水、人文,我想,首都人民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应该会加强对丹江口的关注,来此旅游观光的首都游客会逐渐增多,喜忧参半的是:丹江口有了名气后,确很忧伤,好比寒门学子十年寒窗之后荣登榜首却无法入学一样,目前丹江口与首都北京经济体系联络三大落后的特点是:
一是丹江口的基础交通严重的落后;
不说联系首都北京,就连联系省城武汉的旅游班车也停摆多年,历经三任政府主管却一直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丹江口再有知名度,也没有用,普通的群众无法进来;同时老河口机场尚未起到高端交通载体的地位作用,可见“丹江口”品牌至少在目前是空洞的。
二是丹江口旅游基础薄弱;
普通游客、散客可以自驾游,而团队的游客需要有固定规模的宾馆,丹江口城区仅有两家三星级的宾馆,并且均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宾馆,显然是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是可以联系首都的农副产品根本没有产业链式。
除了丹江口的水之外,丹江口的农副、特、水产品是唯一可以进军首都的丹江口产品。丹江口地区什么都产,但是规模过于小,也不集中,外界的客商不会因小而失大的。
基于丹江口“南水北调”的首要使命,以及丹江口经济发展的重心,迫在眉睫的丹江口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三个薄弱的基础。
一是利用“南水北调”的重要影响、以及反抚丹江口库区人民的历史奉献精神,促成中央对丹江口移民问题上的倾斜。开通北京——南阳(襄阳)——丹江口的旅游(货运)城际列车,使丹江口的山水旅游资源、农副土特产品可以及时与首都联系。改善丹江口对外的铁路交通不仅在发展丹江口市经济上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及时、有效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必须,一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得到实施,莅临丹江口城区的上层、游客会逐渐增多,再以丹江口城区客源有限的说辞,而停摆丹江口的铁路客源,是没有根据的。复航北京——老河口机场的航班也是因为工程进度的必须。以前是上层人士乘坐飞机,今天普通民众也是乘坐航班的主要群体之一。
二是停止在丹江口城区搞工业的荒唐招商。丹江口右岸城区应该立足丹江口城市发展使命,多些旅游涉外宾馆的数量,虽然丹江口目前常住、流动人口数量非常的少,但是解决丹江口对外的交通、加强了系列基础改善后,流动人口一定会突飞猛进,并且丹江口城区距离武当山仅30分钟的车程,可以改善武当山旅游接待的不足,以充实丹江口城区的客源,丹江口是滨江城市,建立在滨临汉水的宾馆,在任何地区客源都是较充足的。因为“南水北调”丹江口的实力影响,来此开会的单位也不在少数,因此,惧怕在丹江口进行投资的客商可能尚未明确丹江口的城市定位,本地政府需要加以推介。
三是政府应该集约引导农民大力从事山区生态农副产品的产业,当前本地区的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因为在家乡,虽然拥有没有污染的生态山水,但是没有规模、难以产生及时效应,同时也存在资金上的问题。在城市丹江口可以发展旅游业,而乡下,只有发展生态农副产品,唯有农副产品是可以吸引首都北京的“丹江口”品牌产品。对于农副产品的规模化,分析丹江口的地貌特点,在今后估计是难以供应首都北京庞大的市场,因此,建议丹江口市联络郧阳山区的各县,规模化生产农副产品,以杜绝丹江口供小于求的局面。
在为近些年丹江口扬名的同时,深为丹江口的后劲不足而感到不安,希望丹江口的领导在推介丹江口的同时,更要切身实际,把丹江口的基础抓好,不然将步入寒门学子登榜首却难入学的境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