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市区小学、初中招生入学工作在即,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关注。日前,记者就今年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及有关要求,采访了市教育局有关部门负责人。 问:近期,市区有些民办学校在新闻媒体上宣传在这些学校读书的学生能实行“直通车”直升省示范高中襄阳四中、五中,引起社会和家长广泛关注,这种说法符合我市高中招生规定吗? 答: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政策依据,也不符合我市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原则。根据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我市普通高中招生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原则,普通高中根据教育部门安排的招生计划和学生填报的志愿组织招生工作,录取新生主要依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指标到校录取、统一划线(等)录取、特长生录取三种办法进行。我市普通高中录取没有“直升入学”的录取形式,任何一所初中(包括公办和民办)都不具备“直升入学”招生资格,宣传在本校读书的学生能实行“直通车”直升省示范高中是不真实的、不负责任的、不诚信的。 问:今年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有哪些规定? 答:为确保市区小学、初中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中要严格以下方面政策要求: (一)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即:市区适龄儿童和小学毕业生凭相关证明材料按划定服务区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不得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办法录取新生。 (二)坚持招生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市区初中、小学招生工作以城区(襄城、樊城、高新)为单位由在所在城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城区学校服务学生的界定要坚持“两个一致”,即:适龄儿童户籍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适龄儿童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户籍与实际居住地在同一行政辖区)。 (三)坚持适龄入学,即:小学一年级只招收年满6周岁(2006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入学。
(四)坚持以在指定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凡在指定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城区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问:襄阳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片区是怎样确定的?什么时间公布实施? 答:按照“保持稳定、适度调整”原则,城区政府、教育局每年核定辖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片区。市教育局以各区划片招生方案为基础形成当年《襄阳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方案》,当年8月下旬在《襄阳日报》、《楚天都市报》、“襄阳教育信息网”等媒体上公布后实施。 问:市区小学、初中新生报名时需带那些材料? 答:市区小学、初中新生报名时需带以下材料: (一)户口簿(必须是就读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内的户口,户口簿的户主应是学生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二)房产证(房产证户主应是学生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或其它居住证明材料。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实际居住房产证明材料的,入学前可向片区学校提供入户调查申请,经学校实地调查证明长期居住在该校服务区的,享受片内生入学政策。 市民对居住地周边学校服务范围不清楚的,可及时向襄城、樊城、高新区教育局或周边学校咨询。 问:外来人口随迁适龄儿童少年在襄阳城区小学、初中如何入学就读? 答:外来人口随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实行在指定学校就近入学和以区为主管理体制,目前在襄城、樊城、高新三个城区共有31所小学和22所初中作为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指定学校。外来人口适龄子女(新生)报名时带以下材料:①带户口簿(父母及学生原籍户口簿);②父母的身份证;③《暂住证》或《务工证》或“劳动合同”或“经商营业执照”等。 问:义务教育学生如何办理转学等学籍异动手续? 从今年9月1日开始,我省对义务教育实行学生学籍异动网络化管理制度和学籍信息一体化管理制度,全省义务教育学生学籍异动的办理,依托学籍网络管理系统全部实行网络操作,不再实行纸质签批方式。 当学生发生转学(省内转学)时,统一由转入学校发起学籍异动操作,向转入地教育局、转出学校和转出地教育局同时提交学籍异动申请。只有接收申请的三方全部审核通过,转学异动才能成功;若其中任何一方作否决处理,异动操作结束,转学异动不成功。 提醒特别注意的是:合理转学中,学籍异动操作前,转入学校应通过学籍管理网络系统,查验拟转学的学生是否已取得学籍。未取得正式学籍的学生,不得实施转学,应告知学生家长先在原籍取得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