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帖子
查看: 1218|回复: 0

大国兴衰之道二:大炼钢铁——鸦片战争的冲击第六节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98

主题

696

帖子

774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74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8-6 23: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节 转折

  萨摩藩的自力造舰计划在1855年早早就结束了。自力实现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萨摩这样财力雄厚的藩也承担不了,从而转向购买军舰。五代友厚到上海的目的就是购买军舰,此时的上海是亚洲最繁华的城市,日本只是化外之地,购买西洋船只和武器往往需要到上海。

  1862年武士们的上海之行使他们民族主义高扬。长州的高杉晋作与伊藤博文、久坂玄瑞、井上馨等人弑血为盟,要刺杀在横滨的英国公使。在计划执行寸前,消息泄漏,被长州藩主阻止。但随后不久他们火烧了建设中的英国公使馆。萨摩武士则砍杀了英国商人,后称“生麦事件”。他们是日本的义和团。

  1863年8月,7艘英国军舰开进鹿儿岛湾,因生麦事件向萨摩藩讨说法。谈判破裂,开始炮战。以日本最强藩自负的萨摩,从1840年代开始发展的军事工业的成果,能否对抗西欧最强的舰队,这是绝好的检验机会。战斗以英国方面压倒的优势展开,两日间的炮战,萨摩藩的炮台基本被摧毁,鹿儿岛市街被烧,所有的三艘蒸汽船全部被击沉。但萨摩藩的大炮也击中了英国的旗舰,舰长等8人战死,也表现了英勇善战。

  这萨英战争的结果对五代友厚非常不名誉。这些蒸汽船是他从上海买来,并和同僚松木弘安一起指挥。松木弘安曾在长崎海军传习所学习,是萨摩海军的希望之星。战争失利,藩内有人主张要斩此二人。二人只好潜伏起来,在潜伏地五代友厚给藩指导部写上申书。藩指导部接收了这上申书。在这种情况下,说明藩指导部开始认真检讨攘夷的方向。

  五代友厚在上申书中一开始就提到西欧强国把亚洲的其它国家变成从属国。这开始的调子与12年前萨摩武士横山安容在《水蒸船说略》中的跋文相似。但接下来,横山安容写到“我们已经能制造大炮了”,口气是何等豪迈。12年后,五代友厚接下去写到“现在应该怎么办?”。

  12年间,武士们无翼者飞翔,热衷于尝试制造大炮和蒸汽机蒸汽船,而现实与西欧作战,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五代友厚认识到敌我巨大的力量差距,不知道世界就没有战力,现在这样盲目的攘夷能够避免印度和中国的覆辙吗?五代友厚提出先富国,然后强兵。武士们开始的种种事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而受到阻碍,这是他从现实中得到的结论。

  明治后的“富国强兵”口号,就是在这时期形成的。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五代友厚还提出了富国的具体计划:先向上海卖米,获得的利润购买制糖机械,对西南硫球群岛生产的黑糖精制,获得的利润再购买农业机械和蒸汽驱动的水泵,用这些农业装置开垦新田,购买纺织生丝和棉花的机械,开掘金银铜铁矿山的机械,开展生丝贸易等等。难能可贵的是五代友厚还有具体的数值计算。五代友厚已经来到近代工业的门口。

  萨摩藩干部们接受了五代友厚的主张,萨摩藩的方针发生很大转变。萨摩藩的新方针由三部分组成:一、先暂时放弃攘夷,而转向倒幕统一日本,集合全日本的力量才可能攘夷;二、法国与幕府关系紧密,尝试与法国对抗的英国接近。萨英战争中,萨摩表现英勇,英国也愿意交这朋友,不打不相识?!三、向西方学习压倒优势的军事、机械、化学、医学,派遣留学生。由五代友厚和松木弘安领队派遣16人留学生到英国,最后15人成行,其中一人是寺岛宗则。英语好的松木弘安负责对英国的外交。

  方向转换,不仅是萨摩藩。与萨摩藩同样强硬攘夷的长州也逐步发生了转换,火烧英国公使馆后,先是派遣了伊藤博文、井上馨、井上胜、山尾庸三、远藤谨助等到英国留学。1863年5月10日,攘夷決行的期限日,留守长州的久坂玄瑞等人开始在马关无差别轰击通过关门海峡的外国商船。这马关也就是甲午战争后签定《马关条约》的地方。1864年8月,英法美荷4国军舰17艘,兵员5000人马关集结。在英国留学的伊藤博文、井上馨得到联合舰队报复长州的消息后紧急回国斡旋回避战争未果。8月5日战斗开始,联合军登陆。高杉晋作率领的不问身份的奇兵队拼死抵抗,其中有后来指挥甲午战争的山县有朋。由于力量相差悬殊,3日后长州炮台被占领。之后,高杉晋作与联合舰队进行和平交涉,伊藤博文做翻译,达成和平协议,关门海峡自由航行,给过往船只提供食品、水等补给,撤去马关炮台等,赔款则由幕府侧承担。

  积极扩展军备,准备与西方战斗的佐贺藩,也进行了方针转化,佐野常民、石丸安世等人也被派遣到西方。其后经过一连的曲折,萨摩、长州、佐贺实现了联合,成为倒幕的主力。维新后,这些曾经大炼钢铁、曾经干过义和团的武士们掌握了日本的政权,推进日本的近代化。

  现代发展中国家派遣留学生往往导致头脑流失,而这时期派遣的武士留学生基本都回到日本。他们感受到西方列强强烈的冲击,他们观察理解西方社会,想在日本复制西方的现代文明。这时期他们在西方所见所闻对后来的日本影响非常巨大。

  西方首先给武士留学生们压倒的印象是“公平”“平等”,留学中的五代友厚给萨摩藩家老桂久午的一封信中写到,一般欧洲国家“国政公平,贵贱不问”。与以严格等级身份为基础的日本幕藩制度形成鲜明对照。作为地位尊贵的武士,看到的是平等。而中国知识分子到西方看到的却是“尊重知识分子,拉大差距”。我想这其中的差别在于,武士们曾经大炼钢铁,在大炼钢铁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现代社会需要不同职业的人平等协作,孕育了武士自我革命的种子。

  武士留学生们观察到支撑西方富强的是产业和交易。五代友厚给桂久午的另一封信中写到“产业是开动各种机器,随意制作万物,是财富的基础”。他们已经理解到产业是机器制生产,于是工业化是明治维新政府的基轴。长期受市场经济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到西方看到的是交易,交易的过程能增进彼此的效用,使财富最大化,交易是财富的基础,所以在中国积极推进市场交易。这之间的差别还是武士们曾经大炼钢铁,亲手制造过机器。尤其在义和团式的反抗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钢铁机器的威力。中国知识分子不仅没有参加大炼钢铁和义和团,还对他们的抗争冷嘲热讽。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是市场中的消费者,只体验到交易带来的快感。

  武士留学生们到西方留学,不仅仅被西方文明冲击。由于当时船舶性能低下,从日本出发的船,需要在上海加煤,再到香港加煤,再到新加坡加煤,再到孟买加煤,就这样一路之上不断停留西向。他们能够看到这些殖民地的繁华,但日本坚决不能做殖民地。他们观察到了西欧主导的工业化与殖民地化之间的必然关系。他们确信工业化必须接受西洋人的全面技术援助,但同时也确信西洋人直接投资的工业化会导致殖民地化的危险。

  明治维新后,五代友厚和伊藤博文联手拒绝了美国领事提出的神户——京都间的铁道建设申请。1867年,五代友厚曾经率领萨摩藩代表团到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受到法国方面的照顾。1868年,法国方面向五代友厚提出修建神户——大阪间的电信事业。五代友厚以已经官营了为由,冷冷拒绝了。武士留学生们一路之上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明治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保持高度警惕,对外国人个人投资也非常警戒,后文会有事例讲述。

  彻底限制外资,使日本免除了“低开发的开发”。所谓的“低开发的开发”是:中心是依靠外国资本的资本主义部门,外围是传统的经济部门。这两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外围向中心提供劳动力,中心向外围提供工钱。这种经济模式,是同时期中国,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状态。

  同样是看到殖民地的繁华,中国知识分子的口号却是“中国应该做三百年的殖民地”,还会画个圈,以招商引资为荣。于是现代中国又走上了“低开发的开发”的道路。看起来在高速增长,实际所得却在下降,因为资源大量流失。我想这还是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经历过大炼钢铁,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想象不到自己也是人,别人能做自己也能做,自己也能够自力更生。

  成せば成る(如果做就能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