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215|回复: 9

饮不尽的江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8 1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8 12:25 编辑

饮不尽的江南(13篇)



1、饮不尽的江南(B版)
文\邹剑川




  想起江南时,适合在雨天。只有雨水中淋湿了感觉才让你觉得越发接近江南。



  我恰恰生活在长江南岸,但是我总以为我生活的地方并非那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江南。对于江南这个中国人文意象,更多应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也许今天的上海也应该包括在其间。



  闲时和一个朋友交谈,他说他最想去江浙苏杭,在一艘乌蓬船里坐了,听着外面汩汩的桨声,温一碗黄酒,看着细雨桥头的女子。



  这就是他所以为的江南了,他现在去武汉大学专门研究唐诗去了,他说那里面有他的江南。



  我理想中的江南是苏州、杭州、绍兴、南京这样一些地方。我想着唇红齿白吴侬软语的姑娘,想着明媚素雅自然清丽的西子湖,想着夹岸是乌桕或皂角树木的小桥流水,想着蟹肥菊黄时候就一杯薄酒看着烟雨空蒙,让一些关于江南的念头在心头荡漾。



  六朝烟云秦淮河畔,京口瓜州太湖西湖,这都是中国古典文人内在的精神故乡,而到了近代,江南的文人风华依旧。



  黄浦江老房子苏州河小弄堂,这是我对于江南的新概念,十里洋场外滩气象,我总在想着张爱玲、王安忆、陈丹燕甚至安妮宝贝骨子里是否延续着关于古典江南的魂与梦。



  我居住的城市,历史上被称为小建业,让孙权和他的子弟们流连忘返。然而那些江南士人还是高唱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或者他们离不开江南风物,江南风景。



  我在此间的江南远望彼间的江南,在喝着如同建业一样的江水的,吃着江南建业未必有的地道武昌鱼的时候,偶尔也会得意。毕竟我也在长江以南,我所在的城市,曾经让江南孙权们魂牵梦绕。




2、饮不尽的江南
A版(外一)



文\苏白
  
  我总以为,戴望舒这样的诗人笔下的江南饱蘸着水分和花朵,那个如烟女子撑伞独行的背影更多的应该上升成为一种象征意义,即中国文人的江南梦。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的江南具体到了一条空蒙蒙的雨巷,一个缓缓独行的女子。很久以来,江南代表中国南方,水分充裕,河网密布,在更深的含义上,江南有着某种阴郁的意味,是柔顺悠长。



  烟雨江南,流水人家,这是中国文人销魂蚀骨的依恋和情怀。



  江南才子属于唐伯虎、陆游,也属于鲁迅、茅盾、朱自清、郁达夫,无论是伤心桥的碧波,还是十里扬州路上的风尘,江南都是一个诗意的境界。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明月下的夜航船又载着多少文人的魂与梦呢?



烟雨江南



  江南总是湿漉漉的,在过去的词里诗里,在秦淮河的汩汩桨声深处,在小桥满风袖的烟雨中。
读着那些关于江南的句子,一些情绪似乎就要穿越千年,破土而出。



  江南是一碗清绿澄亮的碧螺春茶,透着历史的醇厚,有着人文的积淀。或者中国文士的儒雅深处,都有着或深或浅的江南印记。



  那些真正代表中国南方的境界里,是几片绿叶的葱绿,是一个行走如烟的背影,是这样那样次第而来铺面的愁绪。
  
  江南是李清照秀丽婉转的词,是陆游伤心桥下的碧波,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是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子黄时满城飞絮。
  
  江南是十里扬州的风尘,姑苏城外的客船,是唐诗里千年的回响。



  江南是鲁迅的故乡景象,是朱自清笔下的风物感伤。
  
  江南是苏童笔下的阴柔月光,是才情细细的流淌。
  
  江南是一碗清闲散淡的茶,在日子里慢慢泡开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跌宕起伏,亭亭玉立。



3、二十四桥




                 
                 
  扬州睡着了。在无边月色里静静的睡着。在二十四桥上,仿佛一些东西即将发生。
                 
  河流、时间终归是这样易于流逝的东西,而面对流逝,二十四桥或者是永恒的。
                 
  石头,石头不会说话,但石头会歌唱。千年以前的女子的萧声,流连着诗人的感叹。
                 
  一梦十年,流金淌银的烟花扬州,也许有着太多的故事,而伤感的杜牧面对二十四桥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什么是可以寄托的,什么是可以凭吊的?也许只有面对冰冷的石头才能感觉自己活着。
                 
  一个女子的微笑,高不过蜡烛飘散的袅袅清烟。破船载酒时分,江湖夜雨。也许只有文字才是永恒的,旧梦终于将要飘逝,红颜终究还是要老去,笛声也究竟会散尽,而留下来的只是二十四桥,桥上的石头,和诗人包裹着叹息的沉重诗篇。



4、东坡饼




                 
  苏轼乘轻舟而来,载春酒独上西山寻野梅的时候未必有着一份好心情,但是山上僧人炸制的油饼到叫他流连往返。甚至连武昌鱼也没引起他如此大的兴致。
                 
  从前我老怀疑这种民间常见的食物引起苏轼这样见多识广的名士之雅兴的真实性,我猜测苏轼不过是上山累了饿了,因此吃起平常食物也觉得很不错。也或者我在山下所吃到的东坡饼不够正宗?
                 
  某一年,偶然一个春天上山,一路夹竹桃倒也鲜艳,也有几枝野梅悄然绽放,小路崎岖,荆棘密布,偶有翠竹几根,怪松数株,皆可入画。
                 
  行至半山九曲盘旋处,豁然开朗,闻得清香,原来是和尚们在制作东坡饼。购得一二,在亭间坐了,亭子里是苏轼的《九曲亭赋》,算是宋代比较好的散文了。远望长江浩荡,楚天开阔,佛钟木鱼声不绝入耳,寒溪鸣涧,水声叮咚,高低如漱玉,望山下道路曲折,隐入林间不见,望山上高峰仰止,九曲回肠山过半。
                 
  手中东坡饼色泽金黄,它本是面粉,和了水,发酵,在油锅里过了一遭,就变成了坚硬的物事,吃到嘴里,外头是焦和脆,里面却是绵软。
                 
  至此方明白苏东坡为何对此普通食物如此偏爱,一饼间有山川开阔,有曲径通幽,有佛钟暮鼓,有禅机道义。
                 
  外儒内道好佛老言的苏轼爱的是山间悦人之色,好的是江山如画,是天籁之音,雅人之境,更是中年半山的曲折回复的感慨。东坡赞叹东坡饼,只为排遣,只为自心自在,只为其所以来而来,只为其所以去而去。至于饼本身,却在其外。



5、诗酒江湖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样的境界,只有宋人才想得出。喝一杯酒,作一曲词,这是风雅。
                 
  斗酒诗百篇,带着七分醉意,文如泉涌,才借酒兴,一泻千里,这是盛唐气象。
                 
  即便红楼中的女子,也要就一二精致小菜,数杯淡雅清酒,精细的调弄点诗曲来,这是闺阁情态。
                 
  鲁迅以破船载酒江湖行自嘲,躲进小楼成一统最终还是要俯首甘为孺子牛。要吃草挤奶,更要一船好酒。冷峻如鲁迅也要酒培文兴,可见酒在文字文化中的分量。
                 
  至于高阳酒徒般的奇才古龙更是无酒不欢,无酒不文,甚至因酒而死。
                 
  一个人喝酒作诗,是清雅,是孤独,是自慰。两个人喝酒作文是共剪西窗时分的肝胆相照。中国的文化中荡漾着酒的精魂,中国是诗的国度,更加是酒的国度。
                 
  曹操以杜康解千古之忧,陶潜以村酒浇心中之块垒,王右军指间酒气奔洒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欧阳修颓然而醉沉吟出《醉翁亭记》文。
                 
  酒与诗酒与文,酒和文化结下不解之缘。酒本是水,其间有真味。文本是字,真意在其间。酒间有至诚至性,文中有旷达至美。酒气畅达,文气畅通。酒通人性,文抒胸臆。酒解万古之愁,文发千古之忧。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这样说的时候,是潇洒自信,是溶入了性情里的酒和诗的表达。
                 
  诗酒江湖,何言寂寞。诗酒江湖,何言困惑。诗酒江湖仗剑独行,诗酒江湖清秋一梦。把酒一杯,明月当空,酒中有千古风流,酒中有岁月菁华。诗酒江湖,十年夜雨,喜上眉梢,会心一笑。



6、谁的黄鹤楼




  河南人崔颢路过黄鹤楼的时候,大概是喝了一点酒的。想起很远的开封,他有一点惆怅了。看着烟波浩淼的大江,也许他有一点点疲倦,有一点点对家人的眷恋,还有一点感物伤怀。他的愁绪蔓延开来,这样的愁也并非浓的化不开,应该是如同多云天气下阳光班驳的从云层间散落。在黄鹤楼上,面对当时还在汉水以北的汉阳,他随手写下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句子。晴川、芳草和着崔颢的愁一道在黄鹤楼永垂不朽了。虽然仙人的黄鹤早已逝去,天空中漂浮的未必是从前那朵路过的云彩,但是楼终于还是在那里了,乡愁也始终在那里。崔颢名诗只此一首,而且对仗平仄值得商榷。因此我们无法知道究竟是崔颢成就了黄鹤楼,还是黄鹤楼成就了崔颢,抑或命运历史注定他们必将相逢,在一个时刻,交相辉映,风云际会。
                 
  诗仙看了崔的句子,诗兴顿无,搁笔而去。当然他还可以写“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但是在这条江上,这座楼前他永远的不敢再言及愁了,即便多年以后他在南京凤凰台的一次愁,也落入了崔颢黄鹤楼的意境词句中。
                 
  吕洞宾据说在此修炼,黄鹤楼便有了仙风道骨飘逸出世之气,而会从墙壁跳下来舞蹈陪客人喝酒的黄鹤更是给了这座楼传奇色彩,搁笔率真而去的李白,灵光才华乍现的崔颢更是给这座楼平添了一段文字风流。至于“黄鹤楼上看翻船”这样的句子则表达了湖北人的一种狡黠精明可爱的天真。
                 
  上个世纪20年代,伟人在这里把酒酹淘淘,心潮逐浪高。上个世纪60年代伟人在这里展望高峡平湖,神女无恙。
                 
  7、谁的黄鹤楼?
                 
  崔颢们的黄鹤楼早已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中,今天把天堑变成通途的大江从它的旧址跨越。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修建了新的黄鹤楼,人民看以它为标志的地方电视台,消费它为品牌的地方商品。
                 
  此地并非空余一座黄鹤楼,斯人已去,但今日游人如织。
                 
  黄鹤楼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一个标志,一个信念在湖北人乃至中国人的头脑中印刻。
                 
  建筑在中国人古老乡愁上的楼,漂浮在烟波雾蔼中楼,眺望楚天无限的楼,人民双手建筑的楼,文人文字风流的楼,千年风云激荡的楼。
                 
  不管它是建于吴,还是唐,还是明,还是清,还是现代,也不管它是用土木砖石用金银铁锡用雕梁画栋用钢筋水泥建造,也不管它有无电梯,这些都不重要。形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黄鹤楼,是中国文化里,中国人心里永恒的一座千古名楼。



8、古楼上的东晋




  古楼,建于东晋。建造的人叫庾亮。在古楼修建的时候,这个城市还叫武昌。以武而昌,是孙权的向往。但是这种理想在西晋的樯橹云集面前灰飞湮灭了。
                 
  庾亮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个一心要往北的人,从这里开始征途。
                 
  荆州重镇武昌上,他修建了一座城楼。西望青山,北临大江。南接澜湖。秋色无边,月凉如水时分,波光映射。这个东南形胜之地,被称为小建业的地方,庾亮在进行着一场思考,一次决断。东晋的矛头将由他刺向北方。
                 
  然而,一切并非筹划的那样顺利。东晋最终也没有克复神州,哭泣的士人们只有做楚囚相对而泣。苦心经营竹头木屑上也要做文章陶侃和闻鸡起舞的祖氏也没能实现愿望。
                 
  恒温恒玄在这里呆过,他们曾经接近成功。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神州,而是个人权势和家族势力,最终他们失败了。
                 
  岁月深深的刻进了城楼的碎石,青苔鲜上满目的创痍。一切古老的正在逝去,一切现代的扑面而来。北方已经是我们的北方。
                 
  今天的古楼下已经是一条商业街。城门还在,城楼上有抗战的弹痕,火热年代大书的标语。城墙还在,时间还在,我们还在。
                 
  城门大开,面南面北。城门打开,穿行其间已经不是甲士铁骑。我们已经不需要旧时的围困,但是我们需要的一种信念。如同很多年前东晋士人面对北方的沧然而泪,如果这屹立在时间深处的一座旧城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8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8 12:26 编辑

9、和苏东坡一条河的距离




  我目前居住的城市离开苏东坡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光渡过的那个地点只隔着一条河。
                 
  千年以前,苏东坡就在这条河上泛舟,写下了生命中最著名的篇章《前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国读书的人对苏东坡往往有着好感。在我居住城市的一座山上,因苏东坡曾经流连盘旋于此,终年都有各地来的参观游玩者。
                 
  苏东坡是学者、诗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我居住地的寻常百姓家中,中堂里常见主人挂着苏轼的字画。
                 
  苏东坡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给中国历史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现在的人常常争论赤壁战争发生在何处何地,对于苏轼而言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苏轼的千古文章,足以和那场著名的战争并立,使得一座普通的小山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地名。
                 
  而一条大河的一个点,一座青山亦因了文人秀士增添了灵气和光华。
                 
  遥想多年前的某个夜晚,面对大江他有着怎样的一种情怀呢?对于苏东坡这个骨子里浸染着道家思想,又接受儒家教育,在科举路上成功要兼济天下一展抱负的人来讲,一切是否能够可以一樽还酹江月呢?
                 
  东坡种菜,姑妄言之,与和尚交往,心情也许是恬淡的。泛舟江上,看着静止的青山,奔涌的大江,摇荡其间的千古人物和皎洁月色流动着,什么是永恒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中年的心情超越了,人生是如同流水中的不断沉淀,该留下的自然会留下。对于自己而言,坚持是自我的小天地。对于时间和空间来讲,坚持是顽强的留下自己的印记。自得其乐的沉淀,无是无非的安静。很安静的在一座荒僻的城池,在寂寥的大江上,很自己的生活。
                 
  今天,河水依旧东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天遥想东坡当年,飘逸神采,激扬文字,令人叹服神往。
                 
  和苏东坡隔着一条河,一条流动的河,一条时间的河。虽然我们永远不可以再次踏进那条河流,但思想和文字却可以乘着清风明月,穿越千年,飘然入怀……



10、
她们的上海




  
  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永远是阴郁非常的。老弄堂、旧路灯。缓慢爬行的电车,几个有着灵魂或者正在丧失灵魂的人。
  冷落疏离,仿佛这个空旷的城市里一切的激情都已经耗尽,只剩下了隔着雾气不分明的一点点模糊,如同一盏老式的油灯,在新世纪里慢慢熬干了油,却还有那样一点不分明的光线要透散出来。那些生份的人儿努力地要熟悉起来,最终却比生份更加远到了冷漠,而披上了华丽盛装的男人女人把鲜艳亮丽在外面,里面却爬着不大不小的虱子,于是表情复杂起来,都在一刻,苦笑、无奈、厌弃。
  陈丹燕文中的上海永远是感伤的怀旧,旧有的正在流逝,新的还未确定。一些贵族的洋派的时光籍了时间这层包饰后变得鲜亮起来。铜把手发出贵丽的光泽,散开热气的暖和殿堂,大而宽敞的厅堂,派头十足的绅士甚至侍者。马路上的法国梧桐树下面是沉思的外国塑像,租界、老房子无尽地给了这个城市已经标本了的历史。在一个地点,也在中国漫长的时间里记忆。《上海风花雪月》、《上海金枝玉叶》,那是30年代的上海,老的,怀旧的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上海,依稀时间里漂浮的上海映象。
  新上海在安妮宝贝笔下永远模糊不清,简略地带过,只有一点点痕迹。基调是黑,黑里偏又亮着光,是白色的流光,人们在这个城市里相爱,相守,而后离开。再见爱情,再见过去,再见就是刹那的光华,闪耀着人世间稀薄的黑色背影,仿佛只有爱情,才能让这个城市和人们有了鲜活的可能,有了活着的证据以及勇气。
  三个女人的上海,三个女人的文字上海是一幅长长的卷轴,张是工笔白描,陈是写意神韵,安妮是印象现代。我喜欢这三个女人,喜欢她们的文字,因此也就喜欢上了那个城市。喜欢上了黄浦江、苏州河,还有上海《榕树下》。
  这也正如爱鲁迅而爱上了绍兴,欢喜沈从文便要欢喜凤凰,向往苏东坡也向往黄州一样。



11、扬州何处 (A版)




                 
                 
  很久以来,我并未到达扬州。在二十桥上去看波光波光荡漾中的扬州城终于成为一种怀想。读到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我总在想襄阳孟氏孤帆千里而行是为了什么?
                 
  扬州更多的活在小杜的记忆,扬州之于他是珠帘轻轻拨开时分的豆蔻女子的浅浅笑意。十里烟云纵使纤曼楚腰也终于要化作蜡烛成灰的哭泣。因此小杜会有二十四桥上清冷的听一缕清萧的寂寥,所有的幸和不幸都就此淹没在一个时刻。
                 
  小李到达扬州的时候看到了那条著名的运河,想起了死在扬州的杨广,他以为隋的灭亡和这条河有关。春风一片时候运河千帆竞渡,一个王朝在奢华中走向覆灭。在扬州的小李还对于社会和政治有着思考,而在赤壁未逢东风自比周郎的杜牧的破船终于停在了不知道爱恨的薄情扬州,做着一个酒色里醒不了的梦。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时人的消费主义欲望表达,只是孟浩然这样的田园山水自然雅士为何去繁华富庶的扬州?却是一个难以参详的谜语。
                 
  莫非小隐终南捷径不通,便要大隐于市真实归隐?期待市井里的水穷云起?
                 
  用世治世弃世,这便是中国文人的循环往来的悲哀。喧闹里是扬州,宁静里也是扬州。只有运河不会说话,今天它仍旧是沟通南北的动脉,也是人们普遍记得隋炀帝的原因,这个聪明的皇帝荒唐也奇伟,死在扬州,大概是他最好的归宿。
                 
  扬州何处?它并没有人们通常认为的江南意象,它是一个横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如同沟通南北的枢纽地位一样。它是繁华的代名词,是欲望的核心。
                 
  就如同金庸笔下的扬州丽春院落的韦小宝集中了古代中国人的矛盾和畸形一样,扬州是文人诗人的梦魇,也是天堂。
                 
  (补白:中国封建文人传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穷就归隐,就佛道。达就儒法,要齐家治国。如此反复而已。其实不过是依附于制度之下,永远逃脱不了的。如果说扬州何处?扬州其实就在文人的内心深处,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自有千钟粟的句子里跳跃。所谓的一切悠然南山也好明月松间也好散发扁舟也好还酹江月也好不过是穷困时候的自慰和轻狂。不过愤怒出诗人文章憎命达,对于文学是幸事对于文人是悲哀。诸如现在人们常说的文字要沉淀要孤独,大概也要自我虐待到和小李小杜的郁闷苦难或者如巴尔扎克债台高垒境地,才能作出好文字来。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文人不是好事,穷酸文人,越穷越酸,越酸越穷,一无所用。倒不如不做文人,去做别的。只是有人骨子里天生就是文人,无法更改。文人穷困潦倒中到达扬州,目睹繁华胜境,看看一掷千金,或者是诗情勃发的大好时候。)


12、不是江南胜江南——瑶里古镇



瑶里古镇群山环抱,瑶河自镇中穿过,石木桥梁此地横跨其上。
  步入瑶里,老房子带着久远的古色安详味道,木质的山墙,挑起的屋檐,石制的墙基,无一不在诉说着逝去的久远岁月,足履踏过石板长街,留下一串清澈的足音。
  镇民悠然自得,并不在意游客介入其间,依然本色,也许是早已适应习惯,我们行进其间,随意指点游览拍摄却也多了些许散淡和安宁。
  沿河右岸而行,路边建筑多高大巍峨,呈现徽派建筑的痕迹,长街过半有门楼一座,旁有柳树杂木数棵,沿河台阶数级,却也在山区里装点了一份古朴和江南风味。
  宗祠因新四军开过会议,因而多了红色的气味,这里进行过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陈毅等元勋曾居住在小镇,是值得今人纪念的所在。而宗祠本身也恢弘壮阔,营造得法,保存完好。木雕、廊柱、楼阁、天井、寝堂等构造惧全。步履其间,隐然是一派庄严肃穆,更有和谐安详的自然态度。
  信步溯流而走,瑶河里可见各色鱼群,徜徉上下,自得其乐。河内早已禁渔,故鱼群自然生息,来来往往。镇尾有木桥一座,两头各有樟、柳、枫、杨等巨树,如伞如盖。
  坐于树阴石凳上,旁有清流游鱼,长街青瓦,后有群山秀色,绿水长流。微风扶摇,柳絮纷飞。鱼类竟逐,鸟鸣山涧,好一派山镇清新春意。
  在瑶河石滩上,濯双足于清流,看锦鳞翔集,鸥鸟竞翅,听风过竹林,水过浅滩,数夕阳数点,携青山余辉,隐没波光之间。与小MM对视而坐,相忘江湖,低低切切,浑然入无我之境。
  随意出没于老建筑中,在阴暗光线中闻到久远,触摸前事,感叹时间流转。
  拾级自河左岸返回镇头大桥,扶栏而立,看碧波青瓦乌墙,绿杨掩映处,万户捣衣声,童子嬉戏长街,老妇缓行,老叟坐卧观棋品茶。
  如不是四周青山,竟疑身在江南。
  一分夕阳二分流水三分古宅四分山色,更有游鱼,路人,不是江南,更胜江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8 1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8 12:27 编辑

苏州女人(六则)
文\邹剑川


一、苏州女人


苏州女人永远有一种烟雨迷离的意思。
最是江南,合着应用素手托起莲花的姿态,在垂柳边浅浅地笑了,着一身素雅的衣裳,干干净净地走路。偶一开口,就是细软的吴语,如莺啼。
在同里看见苏州女人,并不张扬,只是斜斜的靠在桌子上,一举手一投足便是风韵,不卑不亢间有着几分矜持。甚至连年纪大的阿姨,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讲起话来,不紧不慢,满是一副庄重的样子。
苏州女人是精巧的,如园林里细致的景物,一分一毫里显出女人的味道。
苏州女人是散淡的,懒懒地在堂上坐了。看着自己的男人在阳光下干活,偶尔一条手帕漫不经心地拂了过来,男人接了过去,就是低下头来腼腆地笑。
苏州女人是淡淡的水墨画,想看时候看不分明,隔着朦胧的一层。仔细的看来,还是有着那样一层距离,只是一颦一笑,却也如莲叶下倾下水珠一般的姿态。
苏州女人的日子在苏绣的绸布上滑过,在小桥流水上荡漾,也就越发得清秀飘逸。在天堂人间走了一遭的苏州女人,却又偏偏要把这里变成人间天堂。
苏州女人之美,美如清波,徐徐铺陈。苏州女人之媚,媚在素雅。桃李春风,不言自蹊。
没有皇家大气派,也不是南国娇小,却也是那小家碧玉。
这般的苏州女人在街巷子里走来走去,于是莲藕熟了,荷花开了,柳树绿了,细雨停了......

二、快雨时晴问兰亭

薄阴天气,叩问兰亭。快雨时晴,云开日现。
从茂林而行,有修竹其间。东坡云:无竹使人俗。此地当有竹。又有兰草丛生,更生高雅之意。曲水环流,环佩叮咚,只作天籁,引人出世。
路穷不见,一石上曰:兰亭。众皆凝神贯气,表情肃然。兰亭,昔吴王养兰之地。过得竹桥一二,有草庐掩映溪流绿树,三四荷塘,半开半残,更添秋意无限。又有怪石嶙峋,移步皆有景可取。山、水、竹、石、木、花、云、日、月皆得于我,洋洋乎心旷神怡。
至曲水流觞处,豁然开朗。昔右军与高士畅怀于此。众效当日之事,或坐或卧,水中小鱼悠然自得,不知人间烦乐。何有乐乐不乐乐之问。人乐则鱼乐,鱼乐则人乐。众乐则乐乐。山中不知世间,世间又何尝知山中?
纵右军挥笔,未尝有播扬海内之念。如山水鱼石自然之态,宇宙日月星辰之行,各有定数。
水前,有父子石,献之作神妙大字,右军添加一点,则高下自辨。又有康、乾石碑耸立,字迹王气毕现,然距东晋高古之意远矣。
时天方晴,有风雅者效颦右军以笔蘸清水于石板挥洒。水迹终干,无复于有。
俯仰天地间,我类匆忙于世,尽其所以。如风行水上,雁过无痕。而右军抚笔掷杯一叹,千年流转。岁月更替,往昔复来,不见来者,却依稀昔者风华。
快雨时晴,楚地鄂州邹生剑川九月随众至吴越,蹈其圣迹,记其行。

三、鲁迅中路
从前,读先生的文章,颇不以为然。认为凭什么课文里都是周树人。甚至投向被先生拍砖的梁实秋、周作人那边去。
现在,回过头来看,梁实秋滑腻浅浮、痞气难收。周作人做作清雅,伪士大夫气太甚。看民国,看来看去除了鲁迅还是鲁迅,顶多加半个钱钟书,半个张爱玲,也许可以捎带上朱自清、郁达夫一二文字。
因此,我在鲁迅中路,学着先生夹一支纸烟。在鲁迅大画像前留影。因此在鲁迅纪念馆里,我要站在鲜花丛中的鲁迅坐像下,一起留念。
从前不明白先生的字为何阴冷,为何带着黑夜的寒风。不理解先生为何在厦门在坐在一堆坟里,不理解先生先生为何要爱护青年,不理解先生为何要忘却要战斗,要如猫头鹰一样发出刺耳的不祥音符。
后来,明白了什么是民族魂,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因为先生是真诚的文人,是写自己所想所愿的真人,是站在高处望不尽天涯路的孤独行人,是满腹的凄凉和悲苦。是在黑夜里呐喊却又彷徨的斗士,是望了院子里四角天空后点亮起明灯要扬帆出海的行者。
看着先生临死前的遗照,和永远定格的石膏模具的遗容,想到先生死之前所说的,“我这一生太苦了。”方才明白先生真的已经死去了,离开了。先生终于不过是一个人,是一个瘦弱的人。
先生人是弱小的,但看先生遒劲的手书,和刚强的文字,又觉得先生骨头是硬的。
在乌蓬船的浆声和女儿红香漂回荡的水乡生长的先生,属于过去、现在、未来。
因此,在先生的鲁迅中路走先生曾经走过的路,我在三味书屋寻找先生刻的“早”。在百草园去看那碧绿的菜畦和一尺高的井栏。去咸享酒店打二两黄酒,就一碟茴香豆。我在先生的文字里漂浮,与先生共醉。

四、沈园残梦


旧时亭台,惊鸿不在。伤心桥下,沈园柳老。遗踪已逝,春波犹在。天下第一情园。
秋意正浓,画角独哀。会稽山上,一士独行。黄酒洗愁,羁年离索。世上几多痴人。

————少慕其名,凭栏伤感。斯人已去,作联挽之。
    彼间江南伤心人 苏白。

五、西塘古镇

西塘里并没有塘,有的只是河。

河水一律深不见底,窄窄的,却能让大船浮游其上。水一律安静,让人觉察不到流动来。

沿河上一排廊亭,片片的青瓦把街道覆盖了,想来必是多雨。若是有雨,那雨滴滴在瓦上,发出清冽之音,看外面必是空蒙一片,饱含水色。

在最高的一座桥上,可以看到河的全景,白墙青瓦,曲折长街,沿河的酒家把幌子招摇在河当心,客人沿着水,用菜饮酒。

这便是水乡的景色。

船在房子中间走,河便成了交通要道。站立桥上,看着船穿梭其下,心情也有几分飘摇起来。

最美还在廊桥,依桥坐了,透过隔墙的花窗看过往的人,匆匆一闪就不见了。近旁的拱桥上,也是几个或急或缓的身影。杨柳、槐树就在眼前,石桥下是一排排的小船停靠。

似乎马上就要出发,又似乎马上就要停留。

水是静的,人是动的。桥是卧的,船是横的。在秋日下,一齐都如一幅泼墨的画,又如同唐诗里信手拈来的佳句。

姑娘们叫卖着红绿菱角,带着水气,话语是吴地软句,如当地的糯米糖一样,甜甜的,在心中受用。便是不买,也想多和她说几句话。

只是当时晴朗太甚,若逢阴雨,就着一点斜雨,隔着雨意去看被洗刷的西塘,去看烟雨飘渺中的小镇,方才是最美的。


六、水乡同里

同里是悠闲的,时间在这里悄悄放慢了脚步,如江南缓缓的舟辑的调子。

脚踏在石板街上,四近都是老房子,透散出遥远年代的气息来,一条悠长的巷子,就引起人们无边的关于往事的遐想。

在一座精细的园子里坐了,看着风吹过树叶,在池面摇曳而过,使得人感到时间仿佛停滞。
我顿时想做一个古人,在高高的棋阁上,一个人把玩棋子,然后重重的落下,满园那时想必都是我闲散敲落棋子的回声。

假山本是假的,全在人心中有丘壑,造化神秀,匠心独运。池本是死的,全在游鱼曼草,飞檐楼台,才有生机无限。

曲折廊阁,墙壁空镂,透过空心的窗子,便可以看见竹石花木之雅,可谓步步有诗,窗窗有画。

在一条河上,就着河水慢慢行船,看着行人、房舍慢慢后退,看着桥上的人驻足把我看成风景,看着小巷子是否会有朦胧的背影。这漂浮的桂花菱角香味的秋季江南,怎么能让一艘小船载得动呢?于是桨声汩汩,轻轻划破水面,水微微颤动,倒映在水中的江南图画也鲜活的飞舞起来。

在桥上,在人家,在园林,在石板街,在水上,在小巷,在古宅,我缓缓地走过江南,轻轻的,如同害怕惊醒你我之间甜美的梦。我轻慢的脚步不是一个错误。面对江南,我永远是一个路过的行人,而非本来的归客。
2004年作品


  2003年—2004年
中国现代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4年出品

    部分篇章发表于湖北电力报、湖北鄂州日报、楚天都市报、河北石家庄《燕赵晚报》、成都《四川政协报》、江西《南昌日报》、《上饶晚报》、江苏《扬州晚报》、江苏苏州《吴江日报》、北京《中国旅游报》、《华夏酒报》、湖北电力文联《三弦琴》杂志等报刊
     整体文字获湖北鄂州供电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51

主题

2958

帖子

40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89

IP属地: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浙江省绍兴市 2012-8-9 15: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太骚了,这文章又骚又长
我们这种不骚的人看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

主题

558

帖子

1096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9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9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文笔不错。
如果是网文也还罢了,如果是当做作品的,就不该有太多硬伤。
1、错别字(抑或笔误)太多,如:流连往(忘)返...
2、夹竹桃的花期在6——10月,如果在“一个春天”看到夹竹桃的鲜艳,那肯定是别的花儿...
3、九曲亭中是《九曲亭记》而非《九曲亭赋》,作者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太长了,不喜欢这种版式,后面没看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30

主题

467

帖子

101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13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2012-8-9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仍需洗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9 22: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鸥水相依 发表于 2012-8-9 17:11
呵呵~文笔不错。
如果是网文也还罢了,如果是当做作品的,就不该有太多硬伤。
1、错别字(抑或笔误)太多, ...

嗯,感谢指正。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108

帖子

27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8-10 2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供电的?贵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61

主题

753

帖子

144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44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11 1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剑绝刀 发表于 2012-8-10 22:32
楼主是供电的?贵姓?

邹剑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