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部门帮扶贫困村
本报讯(记者齐同兴 通讯员张波)文化广场初见雏形,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昨日,走进燕矶镇磨山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市委政法委带领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武警支队等市直部门对磨山村开展结对帮扶带来的新气象。磨山村是燕矶镇三个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村之一,共有1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有居民502户,总人口2230人,劳动力115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32亩,荒山261亩,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传统农作物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651元,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是该镇有名的“空壳村”。市委政法委和帮扶磨山村的市直有关部门了解到该村的情况后,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对磨山村进行“输血”,帮助该村解决眼前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详细了解该村贫困落后的原因,深入湾组、田间地头调研,积极帮助该村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为磨山村的脱贫致富献计献策。依托山水资源,充分发挥该村水域面积集中的优势,将着手改造毛家坝荒湖项目和打造澎涝湖精养鱼池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式的水产养殖业,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维修泵站5座,新建水渠800米,夯实该村农田水利基石,解决该村农作物灌溉难题。此外,还将新建村级活动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