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之神兮·十四行诗(土家族文化大型叙事诗歌) 作者:诺源 湖北利川市人 一、廪君之殇① 远方飘渺烟雾你默默寻找着自己, 任彷徨的双眼向更深的地方追溯; 土家的始祖是太嗥、成鸟以及乘厘②, 而后照③是你基因最为直系的家祖。 记得曾经武落钟离山④明珠的姿态, 带着部落朝着北斗方向寻求栖居, 展开追月逐日的途程更远的尘埃, 在你辽阔的疆域腾起烈烈的火炬。 盐水女神⑤的浪花翻转荡漾在土船, 宛如沉默的语言处血含羞的衣襟; 而死于你前行旗帜向阳坡⑥的羽箭, 让无情的风无情的青丝吹折爱情。 如今,已无法窥清你那奔波的情殇, 而祭祀眼中是白虎那惨绿的哀肠。 【注释】①廪君之殇:廪君是巴人原始社会最早的部族首领,即巴氏之务相。廪君初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假山),有巴、樊、晖、相、郑五姓。巴氏出于赤穴,其余四姓出于黑穴。后廪君死,在长阳西渔峡口东村白虎陇化身白虎;②太嗥、成鸟、乘厘:《山海经·海内经》载: 西南有巴国。太嗥生成鸟,成鸟出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昊”,即伏羲,列三皇之首;③后照:后照为巴人祖先;④武落钟离山:廪君巴人五姓从巫山一带迁徙到“武落钟离山”安居。据《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七《长阳县·下》云:“武落山一名难留山,在县西北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也。”故,长阳县在今湖北省清江流域。汉代称恨山县,隋改为长杨县,唐又改为长阳县,今沿用其名;⑤盐水女神:《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晋书·李特李流载记》、《太平广记》卷四八一都有类似的大同小异的记载。“盐阳”即盐水北岸,水之北称阳。盐水“源出于清江县西部亭山”,“夷陵郡巴山县清江水,一名夷水,一名盐水。”在今湖北长阳县西,清江河畔地界,恩施东行四十里,曰盐城。盐水女神为这一带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也叫春巴妈帕,又称巴山老祖婆,或盐水女神,因她是廪君妻子,后土家人将她封为德济娘娘,与廪君共享祭祀烟火;⑥向阳坡:向阳坡即廪君射杀盐水女神的地方。
二、初冬洗神① 记得,你们如初的日子相拥着暖意, 这个寒冷萧瑟的冬季已很快来临; 不妨找到高尚的理由去迎合生息, 让世间万物歇于来年的一场苏醒。 那么就请换上那对襟盘扣②的服装, 盘裹黑白的布帕加入洗神的行列; 你们将会慎重而慷慨的杀猪宰羊, 万分景仰摆上三牲祭品跳舞驱邪。 而梯玛会手执司刀③令牌吹响牛角, 用歪斜的步履去踏出招神的舞步; 你们用三尺竹竿画上红绿的色调, 打通竹节那盘旋燃烧的桐油土布。 这祖神雷厉风行坚定不移的信仰, 为你们精彩人生赐予成功及辉煌。
【注释】①洗神:旧时土家族除信奉白虎神外,还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杀猪宰羊,男女老少着本民族服装参加“洗神”,摆三牲祭品,由老梯玛手执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驱邪。然后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长的一根竹竿,画上红绿颜色,打通竹节,灌上桐油,塞上布条点燃)左右盘旋,跳民族舞蹈;②对襟盘扣:土家族男子的民族服装。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 ”,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③司刀:梯玛祭祀用的法器,刀柄大环套有很多小环,舞动时环佩有声,叮当作响。
三、赶杖祭神 而你们就不得不追记古老的神灵, 那对山胞们无限深爱的梅山女神①; 相信她赤裸的躯体一颗羞涩的心, 醒于杀神祭祀②那慢慢复苏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大声的讨论以及喧哗, 用一种淫荡的眼神或者暧昧举止, 把祭台上的幺妹一丝不挂的猎杀, 冲淡梯玛们执拗祭礼和高尚动机。 你们只能在问鼎后进行围猎赶杖③, 在白雪皑皑的严寒拿起长矛弓弩, 一路的围捕展现原始公社的彪狂, 根据特长严密分工去猎食和驱逐。 而整个冬天的主角将是梅山猎神, 通灵的梯玛是传达旨意的主持人。
【注释】①梅山女神:梅山神是土家族最崇拜的女猎神,又名媒山,或媒嫦。传说梅山是土家族远古时代的一位女猎人,手持一把钢叉,杀过熊,杀过野猪,杀过老虎,武艺高超,英勇无比。后梅山与一只危害人畜的猛虎搏斗,人虎厮斗了几天几夜。最后,老虎被打死了,梅山全身衣服撕碎,因流血过多,赤身裸体的死在老虎身旁,后来人们敬她为“猎神”。 而在祭祀她时不能打赤膊,讲痞话,要闭上眼睛,要毕恭毕敬;②杀神祭祀:杀神祭祀是土家族遗俗。土家族早年曾盛行过杀人祭祀的风俗,即将装扮神灵的人杀死来祭祀所扮演的那个神祗。后改杀人祭神为椎牛。有的地方把杀人改为“歼头”,即巫师用刀划伤自己的皮肉,以滴出的人血代替杀人,使杀人成为象征性仪式;③赶杖:赶杖就是打猎的意思。土家人每年冬季上山打猎都要先“扎梅山”,即安“梅山坛”。于人迹罕至深山古树或悬崖峭壁之下,用石头搭成小石龛,龛内放一个破碗香炉,上插三朵野花,并插香,烧几张纸钱以祭梅山神,祈求保佑打猎时人畜平安。敬梅山神时,梯玛倒穿蓑衣,烧香念梅山词,词分“扫山”、“安堂”、“催山”三部分。
四、蔑竹农韵 这是多么乐趣而富有生气的冬天, 用满满的鼓动安抚着拔节的絮语, 用竹篾编制你曾兜兜转转的壮年, 盛装那来年山野生机怏然的丰腴。 所以没谁会安分守己的盘踞火塘①, 醉心于黝黑条石烟熏火燎的日子; 带上锋利的篾刀逐步垫高你目光, 丈量着无尽翠绿沙沙作响的淋漓。 你轻轻剖开预示丰年登高的竹节, 宛如抽茧剥丝般拉出这韧性岁月; 而那些纹理细密脉络清晰的挽结, 终究是来年深秋物美天华的歌诀。 你不只编制簸箕撮箕背篓及箩筐②, 你还编制攀爬时光里丰收的希望。
【注释】①火塘:土家族人在自己家吊脚楼偏房用条石镶嵌的四方火塘,用于烤火做饭,是一家人每天闲时聚集围坐的地方;②簸箕撮箕背篓及箩筐:簸箕、撮箕、背篓及箩筐等都是土家族地区常见的竹编器物,一般用于农事生产和生活用品方面。
五、祭神归天① 我们知道他活于一个虚拟的世界, 停止飞翔的翅膀堕落在郁郁红尘, 埋没在炊烟发出无声无息的耿介, 眼中结出的定是冰凌一样的星辰。 而在这一年他恪尽职守不辞辛劳, 用爱的火光开出五彩缤纷的光影; 所以,将享受烟香作一次高位游走, 在腊月二十三荣归于匆忙的旅行。 我们得感谢灶神②致以万分的敬奉, 让寒冷空气泼洒我们殷切的泪雨; 在额头叩响的神祗表现无比虔诚, 让凄凄的寒风席卷着离别的愁绪。 这将足以阐释我们的眷恋和尊重, 而他对我们则是无怨无悔的认同。
【注释】①祭神归天:土家族风俗。每年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也是灶王菩萨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日子。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焚香祭酒完毕,揭下灶王神像,与纸扎坐骑一并烧掉。自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祭完灶神后,接下来是祭祀祖先;②灶神:灶神称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全称是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六、敬五谷神① 原始初蒙之期,伟大的神灵②给予了, 生息劳作的大地风调雨顺的年景; 而满山沟壑遍布青翠的五谷禾苗, 茂密的深林漫过岁月回望的眼睛。 就让像择土拔普③德高望重的老翁, 在每年的除夕把唠唠叨叨的思念, 落入刀头斋耙豆腐及甘果的五供, 于三拜九叩之中焚化烟香和纸钱。 我们不知道几度的风摇曳的春夏, 凋零的流年这为族人奔赴的兴旺; 那铺天盖地的火把绵延的田埂啊, 族人喜悦的面孔洋溢着秋收吉祥。 这隆重而神秘的黑夜混合的深林, 五谷神不灭的功绩与火畲神平行。
【注释】①敬五谷神:敬五谷神一般在大年三十夜吃年夜饭之前,并由家里的最年长者负责主持祭事,从煮熟的年夜饭装一碗没有被吃的饭与早就准备好的刀头、斋耙、豆腐和糖果等五供,置于方桌上摆好。主祭人用热水把手洗净,烧化钱纸,随后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少要来跪拜作揖,三拜九叩首,表示虔诚。主祭人祭祀时必须口念祭词,祭祀之后把祭品撤走,由主持人把祭过的熟饭先吃一口,然后按辈分的大小每人都要吃一口,剩下的饭又由主持人送给牛和猪吃,表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最后,由主持人手拿镰刀在谷仓板壁上用力敲三下,口中念道:“五谷神到,福落我家,祸降天涯,百载不逢,千年不遇。“;②五谷神:土家族敬奉的农神,是专门护佑五谷的神灵,凡危害五谷生长的各种灾害都由五谷神统管;择土拔普:择土拔普是传说中土家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
七、赶年怀古 多少年,我们赶年①的日子依然如初, 火塘鼎罐炖煮的合菜②飘逸着清香, 甑子饭③驼子肉大碗酒为团聚祝福, 举起追忆缅记的祭酒行走在山乡。 就拿起为土王祭祀的号角和炮铳, 奏响出彪悍刚劲铁骨远征的呐喊; 那嗬喂的对歌将密布大地和天空, 传遍奔腾的田野蜿蜒起伏的山峦。 而残阳西下的云天如嘶鸣的铜锣, 密集的鼓点掩盖岁月那滚滚风尘; 我们在静默猜想旗帜飞扬的蛮落, 割舍不了的眷念陷入征战的蹄声。 而他们劳苦功高为国殉道的胸怀, 化为了顾全大体流芳于世的博爱。
【注释】①赶年:赶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做过赶年。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朝廷给土司王下了一道圣旨,调集土家族士兵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但是正逾年关,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待土家男儿与家人团年后,土司王带上土家壮男按时奔赴抗倭前线,一举大败倭寇,取得重大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每逢过年土家族人都要提前一天,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②合菜:因奔赴战争前线时间紧,来不及做许多菜,为了尽快团年,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出发,后来这道菜就演变成了“三下锅”;③甑子饭:“甑子”是土家人常用来蒸饭的炊具,一般用香椿树或杉木树制作,状如圆桶,底部是竹篾编制的竹底,便于通气加热,促使米饭高温下熟透。而在里面蒸煮的饭叫甑子饭。
八、敬火畲神 我知道是有太多牵挂停留的生命, 居于空濛星际那娓娓垂钓的时空; 像很多神灵以悲剧完成华美造型, 叙说远古无声绝唱不休眠的耕种。 火畲神婆①啊,我们怎样去深深景仰, 因烧荒赤身裸体无法见人的元身; 作为女神,你没有留下庙宇和神像, 殊不知深居简出的山洞何等凄冷。 可对于我们只能在黑夜悄悄祭爱, 熄灭灯火,回避于司祭②的大门角落, 在古朴的绳火③中等待你羞涩到来, 为我们播种一年丰收的红红火火。 从此,你生命开创刀耕火种的序曲, 让单纯狩猎的山中,燃起农耕火炬。
【注释】①火畲神:火畲神是主管火贸活动的女神,是土家族远古最早发明刀耕火种原始农耕作业的女祖先,是土家族刀耕火种农事活动的精神领袖;②司祭:祭祀火畲神。 传说火畲神最善种小米和砍火苗。有一次,她去烧火钦。由于风很大,刮得火团在密林深草中乱飞,使得山山着火、燃烧起来。她被火山包围,烧死在火钦地里。后来,人们将她安祭到坡上岩洞里,敬奉为“火畲神”,请她保佑庄稼茂盛,不受虫害以及野兽糟蹋。因为她是烧死在山里的,家里没有她的神位,除了大年三十除夕以外,其余逢年过节不能在家中神龛上祭祀,只能上山祭祀;③绳火:祭祀火畲神在大年三十夜里,这时家家户户团年守岁,不会出来,被火烧后一直赤身裸体的火畲女神下山才没有人看见。祭祀时,家里的人须全部出屋躲到僻静处回避,大门半开,门角燃以 “绳火“引路。再放个簸箕,里面摆上酒肉祭品及小米粑粑,粑粑上面放一把芭茅秆做的筷子,火畲神享祭后会返回山里,保佑山寨五谷丰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