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xiaoqianghj

永恒的壮举——记98年荆江分洪区33万群众成功大转移(带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54

主题

1941

帖子

27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12-6 16: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98年荆江没有炸堤分洪内情
      1998年,几年一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大发淫威,世界范围内天灾不断,幅员辽阔的中国也未能免受其害。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入汛以后,由于气候异常,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雨量成倍增加,致使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宜昌以下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长时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沙市江段曾出现45.22米的高水位。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现3次洪峰。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在它狂乱肆虐的时候,成了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猛兽。
  九江告急,荆州告急,武汉告急 大庆告急,哈尔滨告急。灾情一次次传向北京,传向中南海。一时间,洪水成了大江南北的共同话题,抗洪抢险成了长城内外的一致行动,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动人画面在洪水中上演,一幅幅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雄壮乐曲在三江奏响……
  在长江抗洪斗争中,荆江是否分洪无疑是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荆江洪水超过国务院“钦定”的分洪争取水位,一次重大 抉择摆在人们面前: 分洪, 意味着921.34平方公里大地转眼化为泽国, 33.5万人要转移,造成150亿元的经济损失;不分洪,如果决口,江汉平原、 武汉三镇都将被淹,那损失就不是用百亿千亿所能计算得了。
  彭子强撰写的《本届政府没有分洪——'98荆江分洪高层决策纪实》, 介绍了中国最高层领导在千钧一发之际,是如何做出重大决策的。
  荆江水情让朱总理大吃一惊 温家宝临危受命空降沙市
  1998年8月6日傍晚。一架飞机从北京机场升空,向湖北荆州方向飞去。 温家宝副总理沉默地坐在舷窗旁,这位国家防总的总指挥,要把抗洪战役 的“指挥部”搬到长江边,搬到最险要的荆州边上来。
  8月5日,他看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荆江河段险恶形势的紧急报 告》。报告说:根据荆江防洪异常严峻的形势……,准备作好荆江分洪区 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必要时,请求启用荆江分洪区。温家宝看到事态 严峻,立即报告朱总理,其实几乎在同一时刻,朱总理也看到了这份报告, 不禁吃了一惊。
  因为就在7月上旬,在荆州市他曾公开回答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说: “本届政府不考虑分洪。”万万没想到,事隔才多少时日,荆州的沙市水 位已超过44.67米,离1985 年国务院“钦定”的荆江分洪争取水位45.00 米只差0.33米,形势非常严峻,令人震惊!
  出发前,江主席、朱总理交代他说:中央原则同意湖北省委、省政府 的报告,只提出一条,这就是分洪的批准权限在中央、国务院,是否分洪 必须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讨论决定。只有这一条必须由中央批 准。
  晚上9时45分,飞机在沙市机场降落。这已是温副总理今夏以来第四 次飞抵荆州。他顾不上休息,连夜驱车赶往监利长江干堤险段实地视察水 情。温副总理一边在大堤上巡视,一边掂量着湖北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家防 总和国务院的分洪预案,心情格外沉重。
  分洪,意味着荆江分洪区921.34平方公里大地眨眼之间化为泽国,意 味着33.5万人要转移,意味着大约150 亿元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和灾后 重建的巨大困难。不分洪,350 公里长的荆江大堤守得住吗?如果决了口, 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那损失就不是用百亿千亿所能计算的了。 两者之间,实在难于抉择,他心里还没有底,他必须进一步了解情况,找 人谈话。
  分洪区旁崩堤人心动荡巨大压力下 温副总理不轻言分洪
  凌晨2时,温家宝听取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和广州军区副司 令龚谷成的汇报。谁知汇报者刚讲了十来分钟,有人匆匆进来,走到公安 县委书记黄建宏身边,悄悄告诉他,孟溪大垸溃口了! 黄建宏忙把这一消 息传递给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刘克毅大惊失色,与王平市长耳语,王市 长一听也十分震惊,两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副总理报告。
  刘克毅眼含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副总理,凌晨1时左右,公安县 孟溪大垸溃口了,它紧挨着荆江分洪区……”“救人要紧。”温家宝马上 说,“会议暂停一下,后院起火了。”温家宝对省长蒋祝平说:“马上联 系部队,冲锋舟,还要派直升机去投放救生圈。”温家宝以命令的口吻说: “你们荆州有困难,尽管提出来,救人要紧,中央会满足你们的需要……” 温家宝又找解放军符部长联系部队支援孟溪大垸救人事宜,然后,会议继 续。讨论的重点是荆江分洪的问题。
  省委市委的一些同志认为是否分洪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应该赶快定 下来。会议室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温家宝知道,这是由于孟溪大垸溃口 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在气势汹汹的洪水面前,人们难免有些紧张。他沉吟 片刻,说:“登机之前,江总书记一再在电话里叮嘱我,一定要确保长江 大堤的安全。分洪问题要慎之又慎,一旦分洪,几十万人要转移,一百多 亿的财产要付之东流。我认为孟溪大垸的事再大,仍是局部,还是要严防 死守大堤,是否分洪,还要看一看。但是,绝不能放松分洪区群众的转移 工作。”
  温家宝顿了顿,语气有些沉重地说:“不要轻易言分洪,分洪需要报 中央批准。省里提出分洪,一是要长江沙市超分洪水位45米;二是要水位 仍在上涨;三是要长江上游、四川东部、清江流域继续下雨,发生大洪水。 出现这三条,在这个情况下,我向中央汇报,经过中央批准,到时候可以 下达分洪命令。分洪令下达以后,要再给群众一定的时间转移。”
  沙市洪水紧贴极限九江大堤突然崩溃 政治局连夜举行紧急会议
  荆江分洪区在什么情况下启用,国务院1985年6月25日下发的国发79 号文件里写得确确凿凿:“当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争取45米),预报将 继续上涨时,即开荆江分洪区北闸6000立方米/秒至7700立方米/秒……”
  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的命令》是8月6日中 午12时下达的。当时沙市水位已到达44.68米。按照省防指命令,荆州市 前指必须在8月7 日中午12时前完成分洪区群众的转移任务,也就是说必 须在指挥部成立之时起的20个小时内,完成44年来从没有实践过的33.5万 人和1.8万头耕牛的大转移,工作十分艰巨、紧迫。
  就在荆江分洪区群众撤离转移之时,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一次极其重 要的会议。沙市水位不断上涨的消息令朱镕基总理心中不安,8月6日晚7 时,他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同志通了电话。第二天清晨六点钟, 他就打电话找温家宝、贾志杰、蒋祝平三个人。
  三人的秘书都说刚睡下不久,总理想他们刚开完防汛抢险的会议,总 是要眯一会儿,就说不要叫醒他们,我可以等。从6时等到7时,朱总理还 是忍不住了,让秘书叫醒了温家宝。在详细谈完水情后,温家宝汇报说, 守堤的军民情绪很高,纷纷表示决心死守长江大堤。朱总理听了很高兴。 但是,这一天的洪水气势也异常凶猛。早晨6时,沙市水位44.75米;7时, 44.81米;8时,已达到44.84米;9时,44.87米;到11时,已经是44.98米 了。
  朱总理的心情随着水位的上涨也愈来愈紧张。更为严酷的是下午2时, 九江大堤突然溃口决堤,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真正是意料之外,惊动了 中央。而沙市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很快就要突破45米,这是荆江分洪的争 取水位,朱总理更加不安了。晚6 时他赶到北戴河向江泽民总书记报告, 商讨对策。晚9时,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在听取国家防总的汇报后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讨论,会议足足开了 两个小时。这个会议诞生了《会议纪要》,形成了若干决议,即《中共中 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决定》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总指挥在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争取到45.00米),并预报将继续上涨时, 视其时洪水大小,部分或全部开启荆江分洪区的进洪闸(北闸)。启用时 虑到分洪区群众的转移情况,确保分洪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朱总理飞抵荆江前线 强调炸堤未必能解决问题
  8日上午,一夜未眠的朱镕基总理又亲自飞抵荆州。然后,在温家宝 、贾志杰、蒋祝平的陪同下,朱总理来到荆江大堤观音矶。“这两天,我 叫王忠禹一小时问一次水情。”总理说,“昨天会上,江泽民同志要我到 湖北来,今天动身的时候我就知道沙市水位最近四个小时一直都没有涨。 现在看来,水位有所下降,形势在好转,我感到很高兴。”
  晚上,在谈到荆江分洪问题时,朱总理说:“……谁来下分洪命令? 现在常委会就定清楚了,授权温家宝。家宝同志跟我讲,就是下了分洪命 令,也得等48小时,让群众跑出来才好。这句话非常重要,这也是常委的 精神。……我们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任,千方百计转移群众,给一定的时间, 多顶一会儿再开这个闸。分洪以后,长江大堤的防守也不能放松。不要以 为分洪后就万事大吉。1954年你这里分洪后,沙市水位下去了0.76米,到 监利下40厘米,到洪湖只下20厘米。解决不了大问题,还是可能溃堤的。 因为你分了洪,这里减轻了1米,但要垮的那个薄弱环节没有减多少,还 是可能垮的。因此严防死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要把希望和幻想寄 托在分洪上。”
  送走朱总理后,温家宝难以入眠,一个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的问题又浮上心际:“荆江分洪区真的没有一个人了吗?真的成了无人区 了吗?听说有的移民偷偷跑回分洪区了?移民的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他们 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行,我不能光听汇报,我得亲自去看一看,轻车简从, 不要去惊动他们……”
  8月10日上午,荆州市委根本不知道温副总理午餐后要去公安县,等 到知道已出行并且是“微服私访”后,大吃一惊。公安县委知道后更是吓 了一跳。市县两级连忙安排陪同,安排路线,安排保卫,并派人去控制现 场。“安全?你们就考虑我个人的安全?现在转移群众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温家宝说。
  长江委专家反对炸堤 温家宝仔细分析后决心严防死守
  到了8月16日,风云突变,形势又一次急转直下。下午16时整,水利 部部长钮茂生紧急电话,要求水文预报处在60分钟内回答六个要害问题。 这是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家宝副总理要对启用不启用荆江分洪区进行最后的 定夺!温家宝看到长江委的预报后,紧锁的眉宇舒展开来。
  他奉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之命,马上就要动身再飞荆州,此去 荆州,分洪不分洪将见分晓,他表示要听听长江委的意见,并点名要见长 江委主任黎安田和长江委的副总陈雪英……长江第四次、第五次洪峰顺利 通过荆江后,水位已经逐渐回落。荆州人民好容易松了一口气,谁知风云 突变,川东和三峡库区暴雨倾泻,清江流域山洪如瀑,致使8 月16日的沙 市水位在14时将回复到第四次洪峰时的超历史高位44.84米,在16时达到 44.88米……预计在20时将超过45米大关。形势一下子到了最凶险的时刻。
  温家宝的飞机是晚上9时21分到达沙市机场的。省委领导请示汇报工 作,温家宝告诉他们,先缓一步,他现在最紧迫的是要先找专家谈谈。陈 雪英同黎安田一样是赞成不分洪的,他和黎安田对分洪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叫做不合算,划不来。“一碗水不用去拎大脚盆。”对分洪不分洪的争论 或者说对立,关键之处在什么地方,陈雪英很清楚。为什么有相当的一些 专家和行政领导主张分洪? 因为他们不掌握应有的数据--最科学最准确的 数据。
  没有这个东西,你就摸不透洪水的脾性,你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而黎 安田和陈雪英有科学的准确数据。与陈雪英谈完话和看完黎安田的书面意 见后,温家宝沉吟片刻,有专家和部队领导同志撑腰,他觉得决策可以定 下来了,觉得应该向江主席和朱总理报告了,他拿起了电话……
  荆江分洪区没有炸堤 历史最高水位洪峰终于低头
  在向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汇报后,温家宝召见了省委书记贾志 杰、省长蒋祝平,时间是17日凌晨1时30分。温家宝恳切地说:“所以我 现在找你们商量,能不能坚持严防死守,咬紧牙关,顶过去。因为即使分 洪,对洪湖堤段险情会稍有缓解,但作用不大。”
  温家宝还郑重地告诉湖北省的这两位主管:“我临来时,总书记交代, 能不能考虑再看一下,坚持一下,慎重决策,坚守大堤。江总书记昨天已 发出命令,解放军官兵全部上堤奋战两天,迎战洪峰。地方能否也下决心, 让群众全部上堤,奋战两天,死守大堤。保住大堤,守住大堤,这是重中 之重。同时也要加快分洪准备进度,拉警报,发通告,拉网式检查,不留 一个群众,分洪的步骤、预案要搞好,检查每个环节,真正起到削峰作用, 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8月17日9时,温家宝一行来到沙市,此时沙市水位45.22米,比1954 年的最高水位高0.55米,高出分洪争取水位0.22米。洪峰最大流量达到 53700立方米/秒,均创历史新纪录。他对江陵县委书记、县长和查堤人员 说:“一定要严防死守,再顶一顶,水位就会下去,顶过这两天,就好了。 我相信这个水位是今年的最高水位了。”
  不久,雨停了,水位开始缓慢下降,沙市水位降至45.17米。在百万 军民的抗击下,长江洪水终于屈服了。“我们胜利了,中央的决策胜利了。” 温家宝激动地说, “最厉害的第六次洪峰即将过去!” 分洪区没有分洪, 长江大堤安然无恙!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54

主题

1941

帖子

27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12-6 16: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98抗洪记忆
来源:凤凰网  2010年05月17日
报社要用两个版回顾十年前的长江抗洪,作为亲历者,应约写文。记忆的闸门打开,98之夏,我在长江边难忘的一个月。
    (一)流水十年
    1998,中国遭遇特大洪灾。
    长江全流域告急,两月间经受八次洪峰冲击,洪峰之高,流量之大,皆为历史记录。与此同时,嫩江`松花江`西江`闽江也相继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虽然,早在7月2日,长江就迎来了第一次洪峰;虽然,7月4日,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就飞赴长江指挥防汛;虽然,数十万军队与近千万群众相继进驻大堤。然而媒体的报道很少,我甚至没在报纸上见过一张描述洪水灾情的照片。当千里外的江河惊涛拍岸,与多数人一样,我的感受依然波澜不惊,仿佛一切并没有发生。
    直到8月,局势千钧一发。
    8月1日,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溃堤,19名抗洪官兵牺牲。
    8月7日,湖北省公安县黄金大垸溃堤,数十万灾民逃难。
    仍然是8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干堤溃决,朱镕基亲临前线,痛斥城防堤坝为“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
    当晚,时为南方报业摄影记者的我,终于奉命作为第一批记者奔赴长江。1998,沿长江采访,见得最多的标语是众志成城,十年后的夏天,在四川采访,见得最多的,仍然是这四个字。
    抗洪精神,温故而新,众志成城下一句,犹记得十年前是严防死守,十年后,换成了生死不离。

    (二)守卫家园

  堤外是汹涌而至的洪水,堤内是风雨飘摇的家园。1998年8月12日,连续在大堤上辛劳了五天五夜的张绵汉老人,在细雨中疲惫入睡。


    风雨中,用重重编织袋裹在身上取暖.
在那种地方,大家都是灾民.采访后坐船离去时,好心的老乡给了我一盒饭.
    难以想象,但这是我亲眼目睹的奇迹:面对决堤后汹涌而至的洪水,灾民们并没有仓皇失措,而是立刻行动起来,一夜间筑起一道十里长堤。1998年8月7日,湖北公安县黄金大垸溃决,数十万群众受灾,决堤的洪水扑向周边的民垸,张绵汉老人与数万老乡一起,连夜在水中构筑第二道防线,一夜而堤成,然后不断加固加高,连续奋战五天五夜后,终于锁住决堤的长江水,守住自已危在旦夕的的家园。
    类似的奇迹其实很多。
    8月7日,当第四次洪峰向湖北省监利县袭来,长江整体高悬于城乡之上,有些地方江水已经漫过了大堤,大面积管涌、脱坡时有发生,随时有溃堤危险。8日洪水最高峰到达时,监利县最高水位达38.08米(1954年大洪水时,最高水位到达36.54米,就在这里长江被迫决堤分洪,监利和洪湖百万人民背井离乡)。这一回,监利人决心死守,全县7.5万人赶赴各责任区段,水高一寸,堤高一尺,用沙包在漫长的干堤上全线构筑0.5—0.8 米宽的挡水子堤,赶在洪峰到达前,24小时内筑起一道绵延58.5 公里的子堤。     

    (三)泽国里的儿童
    1998年8月14日,沦为泽国的湖北省公安县孟家溪大垸,农民划船在淹没的村庄上打捞物资,孩子们则在戏水。
    8月7日,湖北公安县孟家溪大垸决口,孟溪大垸内72个村庄15万人流离失所。多数群众被政府转移到沙市安置,还有一部分则转移到大堤上自救。
    到处都是水,坝上住满了人,我见过四户人家十三口人同吃同住,共用一张很小的帐篷,为了节省口粮,一天只做两顿饭,失去农活的他们,觉得这样足够了。我替他们拍了一张合照,面对镜头的脸,无不透着坚强与达观。
    几乎在所有住人的大堤上,孩子们成群结队,在烈日下嬉戏奔跑,他们小小的心里,或许还不识得忧愁。我居然看见,淹没家园的洪水,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游泳池,身上穿着妈妈用矿泉水瓶做的,极具想像力的救生衣。



    (四)人在堤在
   1998年8月21日,湖北省洪湖县,长江干堤出现200米长的大滑坡,守堤官兵奋力抢险。

    名为<<我是记者>>的那张下半身,全身照如此,王景春在这里随手替我拍的.

    危难时刻,部队砥柱中流。
    在漫长的长江沿线采访,我的经验就是照部队多的地方去,因为哪里的险情大,那里的部队就多。国务院后来发布的数字表明,抗洪抢险投入的兵力达27.4万人,其中17.8万人部署在长江中下游,这是渡江战役以后,长江集结部队最多的一次。
    在洞庭湖采访的同事赵世龙告诉我,他看见最危急的时刻,战士们与岳阳监狱的囚犯,肩并肩手拉手跳入湖中,搭成人墙抵挡洪水的冲击,让堤身垮坡的速度得以减缓。
    我所目击的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8月21日第七次洪峰到来时,湖北省洪湖县长江干堤出现200米长的大滑坡和157厘米宽的大裂缝,眼见长江水穿堤而过,形势危如累卵。
    守堤官兵,趟过一片齐膝的泥浆,从100米外的棉田取土扛沙包奔向大堤,一次又一次冲锋。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在跟洪水赛跑,慢了就要垮堤。一位军官赤膊挥舞着大旗,为冲锋的战士们鼓劲, 喇叭里高喊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现场拍照的摄影记者浑身泥浆,个个都像泥猴一样, 42摄氏度的气温,弥漫着发臭的沼泽气味,很快我就胸闷恶心晕头转向,眼见数十名战士跑着跑着,扛着沙包就闷头裁倒在边上,多数是因为中暑,有的,倒下后再没有起来。

    (五)分洪惊魂
    1998年8月10日,湖北省公安县渡口。坐渡轮从荆江分洪区公安县撒离出来的灾民,眺望慢慢远去的家园。这个叫做:舍小家,为大家.

  .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荆江是否分洪,无疑是最牵动人心的一幕。
    所谓分洪,就是当荆江沙市水位涨到一定高度,为防止堤防溃口,将洪水分往处于洼地的分洪区以降低水位,这是一种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治水思想。面积921.34平方公里,人口51万多的荆江分洪区公安县,随时准备着为大局做出牺牲。
    8月6日,沙市水位到达44.68米,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分洪水位44.67米(争取45米),湖北省委、省政府当天下达《关于做好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的命令》,公安县百姓接到命令后向外转移,安置往邻近的5个县市区。``舍小家,保大家``,是动员老乡们放弃故土的口号。
    中央将分洪指令授权给抗洪总指挥温家宝。
    朱镕基强调``:就是下了分洪命令,也得等48小时,让群众跑出来才好……我们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任,千方百计转移群众,给一定的时间,多顶一会儿再开这个闸。分洪以后,长江大堤的防守也不能放松。不要以为分洪后就万事大吉。1954年你这里分洪后,沙市水位下去了0.76米,到监利下40厘米,到洪湖只下20厘米。解决不了大问题,还是可能溃堤的。因此严防死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要把希望和幻想寄托在分洪上。”
    决策层8月7日顶住压力,没下达分洪命令。因为科学分析显示,当第四次、第五次洪峰通过荆江后,水位就会逐渐回落。
    然而一周后风云再起,由于川东和三峡库区连下暴雨,长江流域山洪如瀑,最厉害的第六次洪峰来了。
     8月16日,沙市水位14时回复到第四次洪峰时的超历史高位44.84米,在16时达到44.88米……预计在20时将超过45米大关,并且还会继续上涨。形势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凶险时刻:分洪,意味着公安县转眼化为泽国;不分洪,浸泡已久的大堤如果决口,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后果不堪设想。
    公安县再次全面清场,军车拉网式巡查,确保所有人撤离,进入分洪区的道路全部实施了军事管制。分洪看来板上钉钉, 16日夜晚,我和同事赵世龙以及羊城晚报记者颜长江的采访车,被挡在从石首市进公安县的路上,三人坐立不安,眼看着最重大的新闻马上要发生,我们难道却只能束手?商量后决定穿上救生衣,步行绕路进入分洪区,争取做一场体验式报道。
    当晚,温家宝坐镇布好炸药的荆江大堤,随时准备炸堤分洪。而此前一天,江泽民总书记已经命令解放军官兵全部上堤奋战两天,迎战洪峰。湖北方面也紧急动员沿江群众全部上堤,严防死守。
    千钧一发之际(沙市水位后来达到45.22米,高出原定分洪水位0.55米,高出争取水位0.22米。),温家宝找来专家组会商, 专家们科学分析洪水的脾性,结合精确的数据, 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碗水不用去拎大脚盆”,就是说分洪作用不大,不合算,划不来。温家宝冒着巨大压力下定了决心·····荆江分洪区终究没有炸堤,历史最高洪峰慢慢回落,长江大堤安然无恙!
    我们提心吊胆地在分洪区里走了一夜,并没碰到滞留的群众,谢天谢地,体验式报道最终没做成。

    (六)倾城送军
   1998年9月10日,湖北省荆州市。抗洪胜利.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开始撤离抗洪第一线,百姓倾城相送

    千里江堤铸军魂。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终究也只是俯首东去。
    第八次洪峰过后,长江水位开始持续回落,此时,一种情绪在老百姓间持续升温。随着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人们知道,在一起并肩奋斗两个月的解放军,很快就要撒离。
    感恩与惜别的情感,在9月10日达到高峰,这一天是送军的日子。我又来到荆州市采访,此时长江沙市段的江面, 宽度大概只有洪峰时的三分之一。
    早上5点,天还没亮,悄悄启程的军车,已陷入了群众的包围。三十万荆州百姓,箪食壶浆,扶老携幼,十里相送。
    人们将鸡蛋`水果`鲜花一个劲地往车上扔,将眼泪一个劲地往地里砸。穿便装的人,看起来都很激动,穿军装的人,看起来都很感动,军车还没开出多远,这名战士已忍不住红了眼眶。
    那一天,我所目睹的泪水,大概也足以汇成一次“洪峰”。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5

主题

1077

帖子

176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60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2-7 0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十几年过得太快了,我是黄山头的,内涝让我们家早已成为泽国,当分洪转移时别人都有路走,而我们只能在水里摸索。。。。。哎  不堪回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54

主题

1941

帖子

27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12-7 10: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huaao2008 发表于 2012-12-7 00:00
这十几年过得太快了,我是黄山头的,内涝让我们家早已成为泽国,当分洪转移时别人都有路走,而我们只能在水 ...

回忆是一种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54

主题

1941

帖子

27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12-10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54

主题

1941

帖子

27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12-17 14: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8

主题

2428

帖子

330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303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12-17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安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福建
精华
0

2

主题

56

帖子

7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9

IP属地:福建省厦门市

发表于 福建省厦门市 2015-9-4 2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还是小学,不太懂事。我家是106国道边上的。记得当时很多人一个拖拉机头,带着一个或者几个板车(这个农村的应该都知道)从国道过。那个时候不知道分洪。还有很多的人半路来我家要水喝。真的很艰难,后来才知道是分洪的。不过还真的不知道后来分到那里去了,有点映象的是小时候大人聊天说过很多人被转移到了河南那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是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